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七校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45 类型:月考试卷
一、亲爱的同学们,班级举行以“人物面面观”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6分)
  • 1. 序言

    文学世界里,我们遇见了许多形象各异的人物,他们中有鞠躬尽瘁的科学家慷①        kǎi激昂的斗士;也有用生命为祖国洗去污huì②        , 抵御外敌的战士们;还有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人,比如自身艰难困苦还给他人送去香油鸡蛋的老王;最后还有用文字来记录这些温暖的知识分子,对老王感到愧zuò③       的杨绛先生,行为粗拙④        (A.zhuōB.zhuó)却淳朴善良的阿长,还有       的骆驼祥子……

    完善序言

    1. (1) 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①kǎi②污huì③愧zuò

    2. (2) 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zhuō   Bzhuó )

    3. (3) 补充“序言”中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
二、「活动一、布置文化长廊」(30 分)
  • 2. 填补诗文空缺。

    人物

    古诗文

    抒情明志

    孔子

    “孝弟也者,①。”《论语》

    本心有孝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②。”《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表达毫不畏惧的改革决心

    龚自珍

    “③”《己亥杂诗》

    自比落花,抒发无私的报国情怀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④”《春夜洛城闻笛》

    借玉笛飞音,传思乡之情

    杜甫

    “⑤“《望岳》

    登泰山,抒发壮志豪情

    周敦颐

    “⑥,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借莲花,表明自己洁身自好

    刘禹锡

    “斯是陋室,⑦”《陋室铭》

    借陋室,表明自己⑧

  • 3. ◎刘禹锡

    《浪淘沙九首.其八》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解]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到夔州时所作。

    《陋室铭》是我人生态度的体现,这首诗也是,尤其是最后一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你仔细品品。

  • 4. 阅读

    ◎白居易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日:是居也,春有锦绣谷围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噫!凡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注解]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 四月九日,白居易上书触怒权贵,以“越职言事’被贬江州司马。①匡庐:庐山②嗒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剥:指时运不济。④锦绣谷:与后面石门涧、虎溪、炉峰等都是当地景点。

    1. (1) 补充加点字意思(注意结合方法)

      其境 (查字典法:①胜利②打败(对方)③胜过,超过④优美的,美好的)

      乐天来为主(词语推测法:既成事实)

      竹树云石(课内迁移法:睨之,久而不去)

      应接不(联系语境法)

    2. (2) 刘禹锡说他的“陋室”不“陋”,我的草堂也不“陋”,你通读一下我的文章,就可以分析原因了。
    3. (3) 写文章肯定要有所抒发,最后一句“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中,一个“焉”字就藏了我当时的心境,你仔细联系文章内容体会一下。
    4. (4) 请结合我们已经学过的《陋室铭》跟“课外拓展”中的诗与文,谈谈你的看法,帮这位同学解惑。
三、「活动二、讲述人物故事」(9 分)
  • 5. 同学们在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后,决定围绕这次活动的主题,开展讲述人物故事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 (1) 小语同学在阅读了名著之后,搜集了以下两幅插图,请你根据阅读积累,完善信息,向同学讲述插图故事内容。

      ①插图地情节概括:

      讲述具体脱险过程:潜艇搁浅后,船上的人到附件陆地觅食休息,遭到土著居民的围攻。

      船长给潜艇的铁梯通电,土著人无法登上潜艇,他们遭到电击后纷纷逃跑。

      ②插图二情节概括:

      讲述具体脱险过程:

    2. (2) 小文同学在发言中说:“ 我觉得尼摩船长是一个‘圆形人物’,在他身上有多重性格。”请你阅读以下知识卡片内容,结合名著内容为他写一个发言稿。

      知识卡片: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往往能够带来心灵的震动。

四、「活动三、举办人物读书会」(22 分)
  • 6. 班级为了深入理解人物形象,举办人物读书会,请随着该班的同学一起来研读 名家名篇,

    完成学习任务与讨论。

    逃跑

    铁凝

    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一个开水锅炉。水烧开,老宋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水开了!‘喊是有称谓的。为了这称谓,老宋还颇费了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这个称谓谁都不反感,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

    份外的事老宋也没少做。五楼的人们说,老宋,帮我把这罐煤气扛上去吧。三楼的人们说,老宋,我买的沙发来了,你给搭把手吧。一楼的妇女喜欢织毛衣,就喊,老宋,给我架着毛线。

    他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唱小生的老夏算是老宋的好友,他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他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以及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光阴像箭一样。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开始出错,但这团的人们念着他的为人和孤单,没有辞退他。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

    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为老宋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老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身子像坠入云中。老宋数了一夜钱,即便一张两块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沉甸甸的。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难道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东西都扔给医院吗?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肿得檁梁似的腿是条病腿,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他做起了演员练功的高难动作,形态虽然怪诞,却是悲壮。这些动作将老宋折腾得激动不已,直到他稀哩哗啦摔在地上。

    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老宋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老宋的不辞而别显然是愚弄了他们。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是靠了一个亲戚的介绍,那亲戚住本市。亲戚说,不瞒你说,他回老家第二天就去县医院把腿锯了,那儿便宜,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一个乡下人,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没有再矫情,只是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新开发的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子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用这亲眼目睹来刺激起对方的尴尬、难堪和愧疚。

    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正指挥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卸货,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二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扛招呼②。

    老宋也看见了老夏,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的奔跑使老夏眼花缭乱,恍惚之中也许跟头、旋子、飞脚全有,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选自《收获》期刊)

    读书会现场记录

    小思:这篇小说的故事很简单,但是要真的读懂文中的人物形象不容易,有什么方法吗?

    小想:我觉得读文章还是应该要从文章的语言人手,如第六段中出现了两处“ 激动”,

    ①老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身子像坠人云中。

    ②这些动作将老宋折腾得激动不已,直到他稀哩哗啦摔在地上。

    这两处描写中的“ 激动”,很值得我们去赏析     

    小文:确实如此,文章中人物情感的变化也值得我们深思。老夏面对好友老宋第一次逃跑后,他是愤怒难平,疑惑难平,可真正看到了老宋,老夏却是酸涩的,这其中的变化就值得我们深思,我想这是因为       

    小学:作者展现这个故事,写作时的手法其实也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文章的,如在文中第四段特意写老宋跟老夏说家事。我觉得写这样一个片段,可以起      的作用。

    小探:我想以老宋最后的逃跑作为取材内容,为我们这次读书会记录册画一个封面,以下两种方案,哪个好,请大家给我提供意见并说明理由。

    A画背影

    B画正面特写

    小究:看来要读好一篇文章,还是要深入探究的,或许我们还可以联读进行思考。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第三单元里面的人物和故事,结合第三单元的前言,我们可以想一想这篇文章编入第三单元合适吗?

    第三单元前言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1. (1) 请联系第⑹段,为小想同学对两个加点字作赏析。
    2. (2) 请结合内容,为小文同学分析人物心情变化的原因。
    3. (3) 通读文章,文中第(4)段特意写这样一个片段,帮小学同学思考其作用。
    4. (4)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给小探同学提意见并说说你的理由。
    5. (5) 结合文章内容和第三单元的前言部分,给小究同学提供你的看法。
五、「读书会延伸」(30分)
  • 7.  一场读书会让我们学有所思,读有所感,对人物写作的体会也更深刻了,请大家对自己的学习作一次总结,到班级的妙笔生花栏目投稿吧。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敬佩,有的让你感激,有的让你怜悯,有的让你爱戴,甚至爱恨杂陈……

    请以《一个让我的人》为题,自选角度,补充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大家踊跃投稿。

    写作助手:叙述故事应条理清晰,不必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地写作;描绘人物时,可通过细节捕捉,抓住人物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个性展开描摹;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使用合适的抒情方式突出情感体验;不少于500字,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