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10 浏览次数:7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 1. 下图是河南开封州桥及汴河遗址的一部分。州桥是始建于唐朝的一座石砌平桥,宋朝“州桥明月”美景在此,明朝时改建为拱桥,后因黄河泛滥被淤埋于地下。该考古发掘(   )

    A . 为我国古代桥梁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B . 反映了古代桥梁建造技术发展的完整历程 C . 使中原桥梁技术对中国桥梁建造影响深远 D . 反映了自唐朝至明朝开封城的繁荣与宏大
  • 2. 嵩阳书院始建于五代后唐,因先后有范仲淹程颐、程颢朱熹、王守仁在此讲学而声名大振,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由此可知嵩阳书院(   )
    A . 促进了中原文化教育的传播与发展 B . 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的唯一资料 C . 反映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 D . 展示了儒家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
  • 3.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社会变革引发的结果 B . 推动社会变革的因素 C . 发生兼并战争的原因 D . 修建水利工程的成就
  • 4. 唐朝诗人韦庄在《送日本国僧敬龙归》中写道:“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这说明了遣唐使(   )
    A . 推动了古代日本的社会发展 B . 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共同发展 C . 促进了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 D . 见证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
  • 5. 北宋时期,朝廷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管理海外贸易的法律——《元丰广州市舶条法》。宋代主要港口城市里设有“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等。这反映了宋代(   )
    A . 城市经济发达 B . 社会法治完善 C . 对外贸易繁荣 D . 政府垄断外贸
  • 6.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进士科是其中最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唐朝时进士有7448人,宋朝进士有39711人,元朝进士有1139人,明朝进士有24536人,清朝进士有26 849人。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   )
    A . 唐朝是科举制的源头 B . 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使进士人数最多 C . 元朝废除了科举取士 D . 八股取士推动了明清科举制的进步
  • 7. 为安定边疆,清朝作出了一系列努力: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又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最终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乾隆时平定了回部的大、小和卓叛乱等。这反映了(   )
    A .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 清朝的盛世景象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清朝疆域的扩大
  • 8. 下表所示是关于中国历代人口增长高峰期的数据(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由此可知(    )

    朝代

    最高人口数额

    增长年份

    平均年人口增长率

    西汉

    约59 000 000

    前期数十年

    10%以上

    东汉

    约56 000 000

    57- 105 年

    7% - 10%

    唐朝

    约89 000 000

    705一755 年

    7% - 10%

    宋朝.

    约100 000 000(包含辽、金、夏的人口)

    1006一1110年

    7% - 10%

    清朝

    约430 000 000

    1700- 1794年

    10%o

    A . 朝代的更替使两汉人口增长逐年稳步攀升 B . 社会安定是宋代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 C . 人口增长是衡量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D . 中国古代的人口一直在稳速持续增长
  • 9.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858 年《天津条约》规定: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95 年《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以上进程体现了(    )
    A .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 列强以商品输出为目的 C . 清朝封建统治已被瓦解 D .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 10.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工作,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种,促使大批知识分子觉醒,其中不少人后来走上反清的革命道路。这强调戊戌变法(    )
    A . 旨在进行思想启蒙 B . 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 C . 侧重进行革命宣传 D . 培养了大批反清志士
  • 11.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发生于此阶段的起义是(    )
    A . 广州起义 B . 黄花岗起义 C . 武昌起义 D . 护国战争
  • 12. 1943年,冀鲁豫边区颁布《农村合作社章程草案》,以村为单位,开展社员间经济上的互助与联合活动,扶植社员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颁布该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
    A . 发展生产,争取抗战胜利 B . 废除剥削,合理分配负担 C . 均分土地,完成土地改革 D . 完成改造,进入社会主义
  • 13. 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上海约270家工厂迁往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约有21万人支援外地,其中技术工程人员约2.3万人,熟练技工约8万人。上海这一做法(    )
    A . 促进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B . 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C . 推动了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D . 开创了经济体制改革先河
  • 14. 邓小平说:“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强调中国开展“两弹一星” 研究(    )
    A . 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B . 开拓了强军兴军新局面 C . 增强了国家的战略威慑 D . 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 15. 以下是《失落的文明》系列丛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最适合第三章内容的第一手史料是(    )

    目录(部分)

    前言文明诞生于两河之滨

    ……

    第三章美索不达米亚沸腾的生活

    第四章刻在泥版上的文化

    A . 象形文字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摩亨佐·达罗遗址 D . 拱玉书:《西亚考古史》
  • 16. “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这主要体现了古代印度(    )
    A . 重视职业分工 B . 王权至高无上 C . 实行民主制度 D . 社会等级森严
  • 17. 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以下资料包:“位于曼彻斯特的世界第一座水力织布机运作的工厂遗址和世界首家蒸汽动力棉纺厂遗址”“18- 19世纪曼彻斯特棉纺业全国占比激增材料”。通过学习可知,推动该城市近代化的根本因素是(    )
    A . 优越的地理环境 B . 城市交通的发展 C . 丰富的自然资源 D . 工业革命的开展
  • 18. 列宁曾指出:“很难设想,除了在资本主义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还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以下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 . 罗斯福新政
  • 19.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整理了如下关键信息:美苏对峙、法德联合、亚非拉的解放与发展。由此判断该学习小组复习的专题是(    )
    A . 一战后初期的世界 B .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C .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D .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 20. 能够使图中两位历史人物产生关联的作品是(    )

    A . 《战争与和平》 B . 《人间喜剧》 C . 《英雄交响曲》 D . 《向日葵》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274 年,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述:“自入海门,便是汪洋。……风雨晦冥时(晦冥hul ming:昏暗;阴沉) ,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误,盖一周人命所系也。”

    ——摘编自华觉明、冯立异《中国三十大发明》

    材料二:

    1. (1) 材料一中的现象和中国古代哪一发明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该时期大规模应用的重大发明中,任选一例,谈谈该发明的世界意义。
    2. (2) 据材料二,归纳图一、图二所反映出的变化。另再列举一例体现河南历史上对外交往成就的遗迹。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工业领域一受到刺激,其后果是无穷无尽的,一个工业部门的进步会把所有其余部门带动起来。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在江南制造总局“华匠学徒,按日点工给价”,“内地工匠,小工则人无定数,视工务之缓急为衡;价有等差,较技艺之优劣为准。”在天津机器局“中外匠役是才给值”。

    ——摘编自《李文忠公全书》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其目的。
    2. (2) 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工业领域相关部门之间的影响。
    3. (3) 结合材料三中的“学徒”“匠役”,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社会阶层的变化。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英雄谱

    历史时期

    人物

    主要事迹

    时代主题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A

    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

    D

    王崇伦

    就职鞍钢期间进行技术攻坚,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乐松生

    带领同仁堂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焦裕禄

    原兰考县委书记,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B

    大庆油田石油工人,用身体搅拌泥浆,被誉为“铁人”

    袁隆平

    C

    1. (1)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述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并为表格补充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及相应的历史人物。
    2. (2) 综合以上探究,请你谈谈个人贡献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理性主义解放了 人的思想,使科学精神与理性精神完美融合。在法国大革命前期,科学家备受尊重,一些科学家担任国民政府的重要职务。战争结束后,法国创办了高等师范学校、综合工科学校等,以培养教师、工程师和技工等。

    ——摘编自陈群《法国科技中心时代科技创新模式研究》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从1789年到1800年,世界重大科研成果58项中,法国就有23项。同期,英国只有13项,德国6项。法国革命中自然科学的成果,对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高潮和加速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都有无法估量的影响。

    ——摘编自赵庆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近代科学》

    1. (1) 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法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技发展对法国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明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25. 请从下面三段话中任选一段,依据已有信息,为空白处补充内容并以此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不得与主题重复;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表述完整)

    ①1945年,波茨坦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即什么

    ②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体现了什么

    ③2015年,面临什么的时代背景,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