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06 浏览次数:102 类型:中考真卷
一、第一部分(20分)
  • 1.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天空的夜云和太湖的水面,还是连接成一片。云和水都还是同样的颜色,乌蓝乌蓝的,叫人分不清此刻是初更还是深夜。只有专管报时的雄鸡和起惯绝早的农民,才晓得这是早春时节的黎明之前。

    春(mián)    的太湖,正沉睡未醒。远处,百里外的天目山方向,一点点萤火似的亮光,在又像是云彩   的地方,闪闪(zhǎ)       眼。使人很难分得清爽,甲,还是湖中的渔火飞上了天。

    这时,村边的小河浜里,响起了轻róu)      的橹声。猎水鸟的小快船和捕春鱼的网船,一条跟着一条,从滨湖的石埠头边摇出港,咿咿唔唔的,一径摇到乌蓝的太湖里去了。湖水已经回暖了,甜了。银鱼、红鱼、鲫鱼,成群结队的,开始浮游到水面上来迎春产卵了。

    忽然,缥缈峰下_乙,把湖和山都喊醒了。太阳惊醒后,还来不及跳出湖面,就先把白的、橘黄的、玫瑰红的各种耀眼的光彩,(fú)    射到高空的云层上。沙滩边和石岩下宿夜的鸳鸯、野鸭,也冲开早霞,向湖心深处飞去。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春(mián)_  ②(zhǎ)    眼 ③轻(róu)④(fú) 射

    2. (2) 请在文中“甲”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3. (3) 填入文中“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惊涛拍岸 B . 一声鸡鸣 C . 笑语喧哗 D . 桨声阵阵
  •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 (1) 长风破浪会有时,_ 。(_  《行路难》)
    2. (2) 何当共剪西窗烛,_。(李商隐《_》)
    3. (3)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意思是说朋友之间如果心意相通、相互理解,那么即使天各一方也像近在咫尺。
    4. (4)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两句,通过对鸿雁传书的想象,表达了诗人王湾对亲人的思念。
  • 3. 漫画家陈景凯立足生活,以“网”勾连蜘蛛和网民,精心设计两者对话,委婉批评了网络成瘾现象,体现了漫画幽默与讽刺的特点。请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将对话补充完整,不超过12个字。

    蜘蛛:有了网,我有吃有喝。

    网民:

二、第二部分(50分)
  • 4. 名著阅读
    1. (1) 下面是一首以孙悟空故事为题材的七言绝句,请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所填内容在格律上不作要求)。

      无端

      何永沂

      好自称孤[注],说甚齐天堕恶途。

      无端压入,尽日唐僧咒紧箍。

      [注]称孤:古代君王自称为孤,诗中指石猴称美猴王一事。

    2. (2) 下面这段文字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在此之前,范进、严监生等儒林中人已经登场,以杀猪为业的胡屠户也因为女婿得以亮相……当你初读这部小说,在那些可笑的身影之间看到“雨花台上两个挑粪桶人”时,内心或许有过不一样的感受。现在,请重读这段文字,在范进、严监生、胡屠户中任选一人与这“两个挑粪桶人”作比较,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理解?请简述。

      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

  • 5. 古代诗文阅读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泫然有感

    陆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舆图:地图。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事无成老已成”中“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失望与遗憾。 B . “不堪岁月又峥嵘”的“不堪”指不能承受,“岁月又峥嵘”指年华不断流逝,这是诗人因年复一年的蹉跎而发出的感慨。 C . “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说秋天一到大雁从北地飞来,诗人触景生愁,这个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一样的。 D . 颈联意思是说要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恐怕还是需要志在报国的书生的,这是年纪老大而壮心不已的诗人真诚的期盼。
    2. (2) 仔细阅读尾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诗人说自己“行年七十初心在”,这可从他《示儿》中的“”两句诗得到有力印证。

      ②“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用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军吏徐彦成,恒业市木。丁亥岁,往信州汭口场,无木可市,泊舟久之。一日晚,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之。少年甚愧焉,将去,谢曰:“吾家近此数里别业中,君旦日能辱顾乎?”彦成许诺。明日乃往,行里余,有仆马来迎,奄至一大宅,门馆甚盛。少年出延客,酒膳丰备,从容久之。彦成因言住此久,无木可市。少年曰:“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市易既毕,往辞少年。少年复出大杉板四枚,曰:“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至吴,当获善价。”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玩,复往汭口,以酬少年。更与交易于市。

    如是三往,颇获其利。间一岁,复诣之,村落如故,了无所见。询其里中,竟无能知之者。

    (选自《稽神录》)

    1.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B . 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  君旦日能辱顾乎 C . 少年出延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D . 间一岁,复诣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 (2)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交代了经常做木材生意的军吏徐彦成,在信州的汭口场陷入了“无木可市”的困境。 B . “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至吴,当获善价”,这两句话隐隐流露出少年神异的一面。 C . 文末叙写徐彦成专程到汭口去拜访少年,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 D . 本文所叙故事有类于蒲松龄的“志异”,以现代的眼光看,事虽荒唐但不无劝人为善的意义。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

      ②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

    4. (4) 徐彦成为什么会一再得到少年的帮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7. 现代文阅读

    ①你是否好奇过,千年以后,后人会如何看待我们?许多人可能会满意下面的评价:“科技革命持续进展、计算机能力逼近人脑、从分子层次重建细胞、国际贸易步调加快、饮食与健康空前改善、人类寿命延长……”

    ②在这幅美好的21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我们有没有忽略什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到了公元3000年,最可能的答案是:“我们失去了大部分其他的生物,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

    ③我猜想,有些科技拥护者不会同意这个说法。毕竟,就遥远的将来而言,什么又是人类呢?我们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我们还会继续下去的。至于其他生物,科技拥护者说,我们应该有办法保存濒危生物的受精卵和组织,之后再利用它们来重建已损毁的生态系统。甚至这些也没有必要:基因工程将会创造出更能迎合人类需求的新物种和生态系统。

    ④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一旦付诸行动,就是一场危险的赌局,这是以未来生物的存亡作为赌注的。要让数以千万计的生物重生,或人工合成,并把它们集合到运作中的生态系统里,就现有的科学技术而言,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每种生物在它的栖息地里,都会特别适应特定的物理环境及化学环境。生物已经进化出某些方式,来适应栖息地中的其他特定生物,而这些方式生物学家目前才刚刚开始了解。想要从光秃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中,以人工方式合成生态系统,其疯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至于重新设计人体基因,以便让人类更能适应已经破坏的生物圈,简直就是科幻惊悚小说的材料。

    ⑤我们不能轻易下此赌注,任凭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

    ⑥所有生物,从美国秃鹫、印度犀牛,一直到还在我们身边的数千万种甚至更多的生物,都是伟大的作品。是天择这位工匠,通过突变以及基因重组,历经漫长年代与无数步骤,将它们组装起来的。那些出现在我们脚边、我们不屑一顾的一只昆虫或一株杂草,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它有自己的名字,有长达百万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也自有一席之地。

    ⑦生物学家还发现生物在遗传上的统一性,所有的生物都来自相同的远古始祖。科学家的另一个发现是,人类喜爱从事管理工作,而这似乎源自人类社会行为中一种被遗传定型了的情绪。因此,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

    ⑧当前,面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人们的反应大致有三种:一是人类中心论,除非影响到人类,否则都不必在意。二是感情中心论,与生俱来的权利,也必须延伸到黑猩狸、狗和其他我们能感受同理心的高等动物身上。三是生物中心论,所有生物最起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

    ⑨乍看之下,这三种观点并非那么不同,但是一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优先排序就会变成:人

    类第一,其次是高等动物,然后才是其他所有生物。

    ⑩让人欣慰的是,生物中心论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哲学家罗尔斯顿三世讲过一个故事,很能比喻这股趋势。多年来,落基山一处营地的登山道边,有一条标语:“请把野花留给别人欣赏。”这块木牌腐烂后,换上的标语是:“请放野花一条生路吧!”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生命的未来》)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设问开篇,意在引发人们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进行反思,引出下文。 B . 关于“21世纪图景”的美好想象,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社会的自信和期待。 C . 从“危险的赌局”“疯狂”这类表述中,能看出作者对科技拥护者的态度。 D .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类很难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
    2. (2) 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作者的推断,请简述作者推断的依据以及这个推断对阐明作者观点的作用。
    3. (3) 下列标语最能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 . 同在地球之上,共享美好自然。 B . 呵护青山绿水,美丽人类家园。 C . 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我们的朋友。 D . 花草树木都是宝,有它生活更美妙。
    4. (4) 文章第⑦段中说,“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小羊羔

    鲍尔吉·原野

    在伊胡塔草原那边,今年也发了水。水退了,仍在地面盈留寸余。远望过去,草原如藏着一千面小镜子,躲躲闪闪地发亮,绿草尖就从镜子里伸出头来。马呢,三两成群地散布其间。马真是艺术家,白马红马或铁青马仿佛知道自己的颜色,穿插组合;又通点缀的道理,衬着绿草蓝天,构图饱满而和谐。

    这里也有湖泊,即“淖尔”。黑天鹅曲颈而游,突然加速,伸长脖子起飞,翅膀扑拉扑拉,很费力,水迹涟涟的脚蹼将离湖面。我想,飞啥?这么麻烦,慢慢游不是挺好吗?

    湖里鱼多,牧民的孩子挽着裤脚,用破筐头一捞就上来几条。他们没有网和鱼竿。我姐笑话他们,说这方法多笨。我暗喜,感谢老天爷仍然让蒙古人这么笨,用筐和脸盆捞鱼。我非鱼,亦知鱼之乐。

    这些是我女儿鲍尔金娜从老家回来告诉我的。

    在我大伯家,有一只刚出生七天的小羊羔。它走路尚不利索,偏喜欢跳高。走着走着,“崩”地来个空中动作,前腿跪着,歪头,然后摔倒了。小羊羔身上洁白干净,嘴巴粉红,眼神天真温驯。有趣的事在于,它每天追随鲍尔金娜身后。她坐在矮墙上,它则站在旁边。她往远处看,它也往远处看。鲍尔金娜珍怜它,又觉得它很可笑。

    小羊羔每天下午四点钟停止玩耍,站在矮墙上“咩咩”地叫。它的母亲随羊群从很远的草地上就要牧归了。天越晚,小羊羔叫得越急切。

    这时,火烧云在西天逡迤奔走,草地上的镜子金光陆离。地平线终于出现白茫茫的蠕动的羊群,它们一只挨一只低着头努力往家里走。那个高高的骑在马上的剪影,是吾堂兄朝格巴特尔。

    羊群快到家的时候,母羊从九十九只羊的群中窜出,小羊羔几乎同时向母羊跑去。我女儿孤独地站在当院,观看母亲和小羊羔拼命往一起跑的情景。

    母子见面的情景,那种高兴的样子,使人感动。可惜它们不会拥抱,不然会紧紧抱在一起。

    小羊羔长出像葡萄似的两只小角。那天,它在组合柜的落地镜里看到自己,以为敌人,后退几步,冲上去抵镜子。大镜子哗啦碎了,小羊羔吓得没影儿了。这组合柜是吾侄保命为秋天结婚准备的。保命对此似不经意,他家很穷,拼命劳作仅糊口而已。但镜子乃小羊羔无知抵碎的,他们都不言语。

    我嫂子灯笼对小羊羔和鲍尔金娜的默契,夸张其事地表示惊讶。在牧区,这种惊讶往往暗含着某种佛教的因缘的揣度。譬如说,小羊羔和鲍尔金娜前生曾是姐妹或战友。

    (选自鲍尔吉·原野《原野上的原野》,有删改)

    [注]文中的保命、灯笼都是人名。

    1. (1) 关于牧民孩子捞鱼的方法,为什么“我”姐笑话他们笨,而“我”却暗喜他们笨?请简要回答。
    2. (2) 小羊羔和母亲团聚时,“我”女儿“孤独地站在当院,观看母亲和小羊羔拼命往一起跑的情景”。请根据上下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鲍尔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
    3. (3) 细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情感。
    4. (4) 阅读下面的对话和链接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甲:《小羊羔》的语言太有意思了!你看开头写雨后草原的那句,写得真是细腻、活泼。草原和草尖像极了颓皮的孩子:一个身藏一千面小镜子,躲躲闪闪地发亮;一个在镜子里探头探脑。

      乙:是的。还有“小羊羔每天下午四点钟停止玩耍”一句,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之处,但细细咀嚼,又很特别。老师常说,说话要有分寸,不能绝对化,这样才稳妥严谨。这话说得有道理,一般情况下,我们也确实习惯用稳妥的写法来表达。但这里写小羊羔,就是要绝对化,就是要说“每天下午四点钟停止玩耍”才好。如果是“每天下午四点钟左右”,看上去严谨稳妥,但读上去没那个劲道。

      甲:嗯嗯。如果要严谨稳妥,那“草原如藏着一千面小镜子”也得改成“一千面左右的小镜子”。难道作者数过,小镜子不多不少正好一千面?显然不可能,他是有意这么写的。

      [链接材料]

      写文章是把每个字拍一拍,拍醒,让它们站起来,让它们活过来。我认为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让语言活过来。比如,在叙述或描写中,前一辈的写作者说“草生长着”,说完之后,他就把这句话给说死了。你得重新说,说“草不躺着,它们站立在宽厚的泥土上”,这就活过来了。

      作家需要警惕语言被固化,思维被固化。一个作家如果喜欢用习惯的、他人的写法写作,实际是拉着一车僵尸,而不是生灵。这就很难让语言变得优美、细腻、准确、生动。

      (鲍尔吉·原野语,摘编自《草原覆盖着语言的光芒》)

      问题:读了上面的材料,关于“小羊羔每天下午四点钟停止玩耍”的表达效果,你有什么新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

三、第三部分(60分)
  • 9. 作文。

    【材料一】诗人朱湘在《少年歌》里说:“我们是小羊/跳跃过山坡同草场/提起嗓子笑/撒开腿来跑/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材料二】毛泽东说:“把思想活泼一下。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要多想,不要死背经典著作,而要开动脑筋,使思想活泼起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可以“活泼是我们的主张”为题,也可自拟题目;

    ②可任选其中一则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完成写作;

    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