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7-05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列图片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A .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代表们”参加的会议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 3.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因地制宜,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措施(   )
    A . 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B .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 . 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D .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 4.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搜集了以下几幅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阅兵中的导弹部队

    人民空军严阵以待

    辽宁航空母舰

    A .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B . 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C .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 . 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提高
  • 5. 1950年6月,毛泽东曾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在新解放区,则因为解放的时间还只有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还有四十余万分散在各个偏僻地方的土匪待我们去则灭,土地问题还没有解决,工商业还没有获得合理的调整……”文中在“新解放区”“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是(   )
    A . 开展农业互助合作 B . 建立农业合作社 C . 进行土地改革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6. 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B .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 . 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 7. 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已加入和未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比例

    已完成和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手工业者比例

    已完成和未进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职工人数比例

    A . 苏联的经济援助 B . 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 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 . 三大改造存在的问题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C . 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D . “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 9.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先进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
    A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C .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10. 进入新世纪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对右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 . 体现了中国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B . 促进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C . 标志着中国开始主导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D .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 11. (2016八下·舒城月考) 近年来,国际社会的反华势力叫嚣“中国威胁”论之声不绝于耳,它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的不争事实。这里的“不争事实”根本原因是(     )

    A . 解放军保家卫国的责任 B . 战争年代我军的光荣传统 C . 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的发展 D . 为反击外国入侵做准备
  • 12. 李明在整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大事年表转化成年代尺示意图。他整理的主题是(   )

    A . 台湾对大陆政策的调整 B . 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交往 C .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D . 大陆对台湾政策的调整
  • 13. “以情动众,盼统一者欢腾;以理服人,欲阻挠者怅悯。谈判虽极艰辛,结局未违理想。中英之联合声明,遂公布于世而邀万邦之激赏矣。”下列与该诗词相关的事件是(   )
    A . 香港回归祖国 B . 澳门回归祖国 C . 改革开放 D . 西藏解放
  • 14. 下表是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情况。这一情况表明当时的中国(   )
      中国
    (1952年)
    印度
    (1950年)
    美国
    (1950年)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 . 农业发展速度缓慢 B . 工业水平很低 C . 交通运输业落后 D . 人民生活十分困难
  • 15. (2022·封开模拟)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
    A . 加紧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B . 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 . 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 . 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 16. 历史解释就是对史实的评价或者看法。对如图数据变化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 人民公社体制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B .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根本原因 C . 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D . 改革开放有助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其中,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 )
    A . 一二十年代 B . 三四十年代 C . 五六十年代 D . 七八十年代
  • 18. 山东地处东亚、毗邻太平洋,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山东半岛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属于( )
    A . 经济特区 B . 沿海开放城市 C .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 内地
  • 19.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 . 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 .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 .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 20.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1949年内蒙古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元,2015年达到1547美元,人均经济总量更是跃居全国前列。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A . 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B . 促进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C . 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D . 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 21. 近几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把“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这主要说明了( )
    A . 中国正式融入全球市场 B . 小康社会已全面建成 C . 新型国际关系格局形成 D . 新发展理念取得成效
  • 22. 某同学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图中①对应填写的是(   )

    A . 邓小平理论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科学发展观 D . 毛泽东思想
  • 23. 对下图中两次会议的相同点描述正确的是(   )

    中共八大会议现场

    中共十九大会议现场

    A . 都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 B . 都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 . 都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 D . 都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 24. 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说:“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保持中央的某些权力,对香港有利无害。”邓小平的讲话说明“一国两制”(   )
    A . 筹同于港人完全自治 B . 关键是保持香港原有制度 C . 保障香港管理本民族 D . “一国”是两制的前提
  • 25. 2020年7月17日晚,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在广东中山开幕。国民党前主席通过视讯方式在开幕式上致辞,再次强调两岸共同弘扬中山精神,坚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指(   )
    A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B .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 . 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D .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 26.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强调,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国际社会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作出了艰苦努力。他的讲话最能体现(   )
    A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B . 中国重视同欧美诸国合作 C .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D . 为解决地区性冲突而努力
  • 27. 2021年5月22日有位老人与世长辞,人们的哀思如潮水般奔涌,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向其致以崇高的敬意,有网友留言:“当稻花抽芽,稻米成熟时,我们仍然会想起您!”这位老人是(   )
    A . 邓稼先 B . 邓小平 C . 袁隆平 D . 钱学森
  • 28. 据统计,1960年中国有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其中90%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对此合理解释是(   )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B .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 . 爱国科学家学成归国
  • 29. 1956年1月,在中共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说:“学术问题、艺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此后不久,毛泽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
    A . “双百”方针 B . “另起炉灶” C . “八字”方针 D . “科教兴国”战略
  • 30. 2021年6月17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此次飞行目标是对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建设我国自己的空间站。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得益于(   )
    A .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 . 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C . 广大科技人员的奉献 D . 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 31. 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1953-1957  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
     
    表二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材料二: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贵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要什么权?
    3. (3)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 32.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初显国威】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穿越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毛泽东

    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出现转机】
    材料三:美国总统尼克松跨过太平洋,开始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破冰之旅”,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了一句载入史册的名言:“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 年没有交往了啊。”后来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到:“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强国外交】

    材料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

    1. (1) 阅读材料一,针对美国的挑衅,中国采取了哪一措施?分析这一措施的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3. (3) 材料三中“另一个时代”指的是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当前正展开怎样的外交布局。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分)
  • 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包干,大包千,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20世纪80年代初,风阳县农民中流传着一首顺口溜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措施实施后的作用。
    2. (2) 材料二说“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为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