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3-07-06 浏览次数: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30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水chàn     合(qiè)     驾(yù)     熏(tāo) B . 气(dáo)   裂(jūn)     子(huăng)   钝(nú) C . 首(jī)   笑(hōng)    附(hè)      诡(jié) D . (tù)    难(jié)     侦(jÍ)      拘(nÍ)
  • 2. 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腌赞    礼聘   狡黠   不屑置辨 B . 掂记    练达   鼎盛   铢两悉称 C . 荒唐    惆怅   拾掇   雕粱画栋 D . 睥睨    滞碍   招架   吹毛求疵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扎根基层,将最美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 B . 文化创意最核心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其中蕴含的文化力量,更在于其设计的美感、视觉的冲击。 C . 北京国际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 D . 学生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拥有强健体魄的关键。
  • 4.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 , 全校师生纷纷称赞。 B . 怒江大峡谷山高谷深,巧夺天工 , 吸引着无数游人前往。 C . “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南仁东做事极认真,总是吹毛求疵以达到最完美。 D . 这两幅画倒是铢两悉称 , 很难分出谁优谁劣来。
  • 5.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五湖四海” “妙手回春”“热烈欢迎” 分别是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B . “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一句的主干是“古人的确有经验”。 C . “不是小说,而是戏剧。”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D . “这孩子好聪明”和“这是个好孩子”中的“好”字分别是副词、形容词。
  •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凡事要把握好“度”,既要有洞明练达的智慧。“非知之难,行之惟难。”把握好“度”,是学问,是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言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如是也。

    ①这种智慧是人的学问、实践、天赋、悟性等综合素质的体现

    ②这种智慧是在实际生活遇到的挫折中积淀和磨炼出来的

    ③他没有秘诀,是说不出、写不来的

    ④是反思失败中悟出来的 

    ⑤是苦难对人的回报 

    A . ③①②④⑤ B . ①④⑤②③ C . ③②①⑤④ D . ④⑤②①③
  • 7. (2020八下·绥棱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出师表》的体裁是“表”,表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C . 戏剧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D . “社稷”代指国家,其中“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 8. 古诗文默写。
    1. (1) 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2)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3) 无限山河泪,。(夏完淳《别云间》)
    4. (4)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5. (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发挥联想描写边塞奇异风光,诗人惊喜之情的诗句是

       

    6. (6)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 9. 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1)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 (2) 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 10. 名著阅读。
    1. (1) 下列关于《儒林外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儒林外史》刻画了众多受科举制度毒害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揭露了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B . 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买画为生。 C . 周进皓首穷经,迷信经典,靠教私塾谋生。 D . 牛布衣是心系功名富贵而媚人下者。他偷了牛浦郎的诗稿,盗用牛浦郎名号,一心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
    2. (2)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请你结合具体的情节,谈谈简·爱的人物形象。
二、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
  • 11. 语言表达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的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3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1】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

    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

    交友

    看视频、下载音乐

    玩网络

    游戏

    学习、写博客

    所占

    比例

    82.9%

    70.4%

    61%

    29.1%

    49.8%

    40%

    58.3%

    另据报道,去年10月,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材料2】

    漫画《无题》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1中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
    2. (2) 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共35分)
  • 12.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余立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候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什,父母寝睡之后,然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疑质理

      学眈书

      ④由是声誉

    2. (2)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十二中书学生    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 . 以衣被蔽塞窗    月色入(《记承天寺夜游》) C . 尤好文          引凄异(《三峡》) D . 父母寝睡后      策不以其道(《马说》)
    3. (3)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4. (4) (乙)文中写祖莹父母、亲属和中书监对祖莹的态度和看法,其作用是什么?
    5. (5) (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13. 阅读《拖延也是一种病》,回答下题。

    ①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是你的同事、同学、朋友,也许就是你自己,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早晨都想多赖一会儿床;作业总是快要交了才开始写;买回一大堆书,可一直放在书架上没拿下来过……许多人可能觉得这些现象不算什么,但心理学专家指出,做事总想拖延很可能意味着当事人已患上一种心理疾病——拖延症。

    ②据统计,有70%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的状况,而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达20%的人每天出现拖延行为。由此推算 , 全球可能有近10亿人患有拖延症。

    ③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拖延症呢?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克拉里·雷恩总结出以下几点:总是从工作清单中挑最不重要的事情做;越重要的工作拖延得越久;每次开工都要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两点半,却迟迟无法动手;在决定静下心来做最重要的事时,还要先跑去冲杯咖啡;不容许别人占用或浪费自己的时间,自己却不珍惜时间;总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时机”去做重要的工作……

    ④其实,人人会有拖延的时候,如果这些事情只是偶尔发生一两次,那算是正常,可如果你总是找借口,内心确实不愿意做事,那就很可能患上了拖延症。

    ⑤拖延症让人的生活步入“恶性循环”。面对没做完的事情就会自责,自责后是焦虑。此时,你的情绪急需宣泄,你又会默默地打开微博、QQ,不自觉地沉溺其中。当你把目光从荧屏中拉回,面对自己早该完成的工作,又开始自责,开始焦虑。

    ⑥拖延症还会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对自己应该承担的工作总是会延后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由此,给人留下不守信用、不积极工作的恶劣印象。

    ⑦拖延症甚至会拖垮身体。一项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一拖再施,常常会让他们错过了体检,错过了一些疾病早期治疗的时机。他们即便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出实质性的一步。

    ⑧要改变拖延的习惯,首先要学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类。比如,把所有工作分成急切并重要、重要但不急切、急切但不重要、不急切也不重要四类,依次完成。

    ⑨第二,消除所有干扰。关掉QQ,关掉电视机…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意地去做事情。

    ⑩第三,互相监督。拖延可以传染,不拖延也是可以传染的,找些朋友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1. (1) 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拖延症的危害的?
    2. (2) 第②段加点部分“由此推算”能否删掉,为什么?
    3. (3) 假如有同学向你咨询他是否有拖延的问题,你认为在你询问的问题中哪一点是必须突出强调的?
  • 14. 阅读《最后的合影》,完成下题。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此时,我总会翻出父亲弥留之前在自家阳台与母亲的合照。每次端详我亲手给二老拍下的最后的合影,母亲也会找出当年与父亲的结婚照,拿起放大镜,放在一起回味往昔岁月。

    ②我的双亲于1967年结婚,直至2002年父亲去世,牵手35年,相敬如宾从没吵架过。

    ③年逾花甲的母亲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特喜欢读书看报。有一天,我趁一家人围成一桌的时候问妈:“您觉得幸福吗?”妈沉思了一会说:“我觉得幸福是一种缘分,可遇而不可求;也是一种心态,你觉得你幸福,你就幸福。”我耸耸肩表示不甚理解。妈接着说,我和你爸的结合就是一种缘分,你爸当年为了让弟弟念大学,为了家庭的一日三餐,含辛茹苦40多年,不管是下地里干粗活,还是在单位打算盘,能够让一家人丰衣足食,他就觉得很幸福。母亲与父亲相亲相爱几十春秋,从没吵嘴过,不论是严冬酷暑,还是白天黑夜,只要一家大小平安,她就觉得很幸福。做妻子的能与丈夫顺利度过纸婚、棉婚、皮婚、花果婚、木婚、糖婚、毛婚和铜婚,如能共度70钻石婚就是人生莫大幸福。母亲喜欢父亲助人为乐,母亲也以父亲之乐为乐,夫唱妇随,所以感到很幸福。

    ④从小到大,我都能在无忧无虑中感到幸福和快乐。那个时候,我看到父亲的肩膀并不宽厚,脊梁也不挺直。心里就想,长大后我一定要挑起父亲的担子,像父亲一样“勤俭持家,安居乐业”。每次想到父亲辛劳的一生,我都会感觉到老屋门板上这八个字的分量。父亲善待亲朋好友一贯所持的乐于助人的态度,在我很小时就已烙记在脑际,多年以后仍历历在目。对于我们当时生活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回想起来总有些后怕。

    ⑤上世纪80年代,我家门口常养几头小猪。有一次,父亲买了一个胖猪模样的钱罐给我装硬币。他顺手指着猪圈说,养猪是一个攒钱的过程,千万别乱花零钱,要好好存钱,一定要把有限的钱用到节骨眼上。而令我觉得奇怪的是,每到壮猪出售之后,邻居阿秋叔总要上门借款。我纳闷地问母亲,难道阿秋叔就是我家的“节骨眼”吗?要不然,怎么我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养猪攒到的钱老是花到他的身上?母亲却每次都笑着重复父亲的话:“阿秋叔家有急用,我们能帮多少就算多少。”又有一次,阿松兄好不容易把新房子建起来了,眼看年关将至,寒风乍起,新房也特别通风透气。阿松妈更是忙于筹备儿子的婚事,新娘过门已是指日可待。结婚是人生的三大喜事之一,但我见到阿松兄到我家串门时却总是愁眉苦脸。我就斗胆问母亲:“结婚真的那么可怕吗?女人真的是老虎吗?是担心娶妻容易养妻难吗?”这一次,母亲还是跟父亲语调一致:“阿松兄是为买不起门板而犯愁,爸爸已经到村里的机锯厂交代了一副上好的杉木门,还帮他找到了最好的油漆师傅,你就等着到时去他家吃喜糖讨喜烟好了,小孩子哪来那么多的问题!”

    ⑥十多年前,父亲从村里的集体企业退休,不久就查出得了不治之症。尽管我放下工作带他上省城进最好的专业医院,找叔父请最好的专业医生,但父亲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母亲。我们一家人从此再也不能齐齐全全地在一起吃饭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人世间,父母对子女的亲情是最纯粹的,最可靠的。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是生活,是唠叨,更多的是包容和理解;我们做儿女的却经常忽略父母的爱,或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的爱,而不懂得回报。

    ⑦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幸福固然有不同的内涵。我的双亲于1967年结婚,牵手35年,相敬如宾,让我领悟到:幸福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要用真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幸福在哪里,就会懂得幸福是什么,幸福要靠双手去创造,幸福要靠努力去追求。在现代人的生活当中,由于太多的事物及忙碌,我们做儿女的会无意间忽略了许多人和事。真的是太忙了,几乎忘记了吃饭、睡觉,忘了与人赴约、要办的事。更可悲的是,竟然忘记了幸福的涵义。小时候,刚有一丝风吹草动,母亲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当时我觉得很幸福,我要对自己说,要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成家立业之后,当我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我也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时光。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一个人心灵的感觉。

    (2017.5,《散文选刊》)

    1. (1) 细读全文,请你说说题目“最后的合影”有何好处。
    2. (2) 请根据文章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回忆与母亲交谈幸福——  ——  ——回忆父亲退休后乐观生活态度

    3. (3) 语言品味

      ①我纳闷地问母亲,难道阿秋叔就是我家的“节骨眼”吗?(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②更可悲的是,竟然忘记了幸福的涵义。(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4. (4) 第②⑦段都提到了父亲和母亲结婚的时间,想想看,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 15. 阅读《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回答下题。

    ①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②英雄者,国之干。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担重任。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为什么总有英雄不惧危险、勇毅前行?为什么总有猛士直面考验、迎难而上?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英雄主义,包括以责任为己命、视责任比天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高扬英雄主义,同时也呼唤人尽其责、各司其职,号召全社会共同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抗击疫情。

    ③英雄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明白自己被寄予的使命。英雄慷慨激昂、正气沛然,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找到了“大我”的寄托。英雄在前,激励我们每个人筑牢责任的堤坝,让无情的病毒寸步难行。面对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没有理由不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出己力、尽己责,多添力、少添乱,英雄们就能少流一些泪和汗,英雄的家人就少一份担忧。这本身也是对英雄最好的保护、最暖的致敬。

    ④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大计小计,人人有责是最佳之计。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的战斗,每个人都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对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就是责任;对党员干部而言,带头向前、全面防控疫情就是责任;对生产企业而言,加班加点保障物资供应就是责任;对患者和疑似病例而言,配合防治、努力康复就是责任。像英雄般心怀大爱、履职尽责,我们就能守护好亲人健康、同事幸福、朋友欢乐,守护好社会祥和、国泰民安。

    ⑤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⑥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选自《人民日报》,2020 年 02 月 05 日 04 版)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 (2) 文章开头列举“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和“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英雄的感人事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文章第②③段都在围绕“英雄”“责任”展开论述,这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4. (4) 请你列举一个抗疫英雄(文段中英雄除外)的事例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 16. 根据要求写作(二选一作文)

    文题一:站在青春的门槛上,我们清点行囊,我们发现自己多了份成熟,少了份稚嫩;多了份拼搏,少了份幻想;多了份感恩,少了份淡漠;多了份关爱,少了份自私;多了份责任、理想、感恩与憧憬......

    请以“今天,我多了一份”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有个人想成功,但总是碰壁。父亲是位老船员,意味深长地对几子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好自己的码头。”几子深思良久。之后,他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终有所成。

    [材料二]任正非表示,多年来深厚的技术积淀和未雨绸缪的战略部署,让我们有了应对“强风暴”打击的底气;踏踏实实在各方面做好研究,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站住脚。

    这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做好自己”为话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 6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