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普师高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模拟考...

更新时间:2023-06-20 浏览次数:39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辽宁模拟) 下表是古代文献对“万邦”时代的相关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万邦”时代( )

    记载

    出处

    (大禹)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

    《庄子·天下篇》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左传》

    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

    《战国策·齐策四》

    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史记·封禅书》

    A . 奠定了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B . 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 C .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D . 出现了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
  • 2. (2023·湛江一模) 史料记载:“羽林监枣祗请建置屯田,曹操从之,以祗为屯田都尉,以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倒置田官,所在积谷,仓廪皆满。故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能兼并群雄。”由此可见,曹操的做法(   )
    A .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B . 弱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 . 开创了流民屯田的范例 D . 有利于北方地区经济恢复发展
  • 3. 两汉时期,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边郡。在边郡辖区,既设置太守、边郡都尉等流官,又设置侯王、将相等土官;边郡太守缴纳境内的田赋和口赋等赋税,可减可免;同时要求蛮夷君长解纳土贡,形成了边郡“以其故俗治,无赋税”的局面。这些措施(   )
    A . 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 B . 加强了汉王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C . 确保了民族关系的稳定 D . 推动了土司制度的确立
  • 4. 宋朝年间,来广州贸易的蕃舶常苦飓风,地方政府便开凿内壕,以便船舶避风;每年十月蕃舶归国的时候,广州官员也会设宴为之饯别,以示慰劳。材料表明(   )
    A . 唐宋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 .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 . 传统朝贡贸易形式有所变化 D . 官方积极行动推动外贸发展
  • 5. 江西省多山,粤闽农民素善耕山,至江西承佃者十居五六,“始则向田主佃田,饵以现银数两,名曰退价,又曰顶耕,必令业主写立退字付执。……继则多贪退价,将田私佃他人。竞有以一主之田,分佃至数十人,甚至任意典卖”。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 . 政府对土地的交易管理严格 B . 粤闽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C . 土地租佣关系的流动性增强 D . 跨地区经济活动成主流
  • 6. 1905年,由张之洞领衔上奏的《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中倡议,办新式教育仍应“尊经学”,且“崇品行”,并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培养师范人才,对科举制下传统读书人妥善安排出路,这表明当时(   )
    A . 清廷科举制改革措施较完善 B . 教育转型局势复杂矛盾重重 C . 改良理论仍然占据舆论主流 D . 中体西用思想得到一定延续
  • 7. 1903年,张謇参观日本北海道开垦区后,感慨道:“国家以全力图治,何施不可。宁若我垦牧公司之初建也,有排斥之人,有玩弄之人,有疑谤之人,有抵拒之人,消弭捍圉,艰苦尤甚。”这折射出清末(   )
    A . 国内土地开垦潜力枯竭 B . 民族资本对外依赖度高 C . 政府全力改革以图振兴 D . 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 8. (2023高三下·大通开学考) 1948年 11月 15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军事管制问题的指示》,决定在新收复的城市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城市实行全面军事上的强制管理和控制 ,以领导群众建立革命秩序 , 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和肃清国民党政权残余势力 ,进行民主建设 。据此可知 ,对城市实行军  事管制旨在(   )
    A . 提升人民解放军的城市管理能力 B .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物质基础 C . 创造城市稳定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 . 进行建立人民政权的初步尝试
  • 9. (2023·广东模拟) 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政策,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至1952年底,互助组已发展到802.6万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3600多个。这一运动( )
    A . 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 B . 将农业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C . 确立了集体经济的优势地位 D . 激发了农民生产建设的热情
  • 10. (2023·潍坊一模) 1961年,法国官员访华时表示,中法建交必须在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后。陈毅外长回答说:我们对中法建交可以等待,但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将一直持续到他们的独立斗争取得胜利为止。这说明中国致力于(   )
    A . 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支持世界非殖民化运动 C . 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 D . 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 11. 1863年11月,丹麦新宪法无视各国达成的伦敦协定书,将德意志的什列斯维希合并到丹麦王国。此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德意志各地爆发了数百次民众集会;普奥政府也对丹麦发出“最后通牒”;英、法两国也公开反对丹麦宪法。由此可知,丹麦王国的举动客观上(   )
    A . 凸显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诉求 B . 促成了法德两国的和解 C . 违背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D . 加速了德意志统一进程
  • 12. (2023·聊城一模) 1650年,从荷兰到爪哇运输香料的航程需要一年的时间,到1850年时,在适宜风向下的航行却只需要3个月;1700年以前的远程贸易主要涉及的是香料、蔗糖和丝绸等一些贵重商品,到1800年,烟草、鸦片、棉花、茶叶等商品的大批量运输也具有了商业价值。上述变化主要说明(   )
    A . 香料是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 B . 新航路开辟催生了商业革命 C . 大批量商品运输更有利可图 D . 技术的进步密切了世界联系
  • 13. 1915年,列宁指出,一部分英国、德国和俄国的社会党人所进行的反战宣传,削弱了本国政府的军事力量;各国群众没有别的生路,只有用革命推翻“自己的”政府;社会党人应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利用反动政府在目前这场战争中的困难。列宁的主张(   )
    A . 为共产国际指明奋斗方向 B . 加快了世界大战的进程 C . 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D . 蕴含着民族自决的思想
  • 14. 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前,美、英、法三国对国联提出了各自的构想:美国主张允许德国和小国加入国联,并要求由国联管理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法国规定德国不得加入国联,并要求在国联建立一支国际部队,设立国际总参谋部监督各国兵力并在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而英国则希望国联成为几个大国之间仲裁纠纷的组织。这反映出(   )
    A . 主要大国争夺国际事务主导权 B . 国联重新确定了欧亚国家版图 C . 国联在维护和平方面未发挥作用 D . 列强反对国联实行全体一致原则
  • 15. (2023·广东模拟) 1951—1956年,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欧洲出版社利用气球向东欧地区投放约400吨的传单、招贴画、印刷品等宣传材料,刻意传播东欧国家禁止发行的文学作品,着意刊登东欧流亡者和叛逃者撰写的反共文章。这一行动( )
    A . 提升了欧洲文化的实力 B . 削弱了苏联对东欧的控制 C . 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D . 渗透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 16.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史认知的基本观点,1991年前遵循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说,1991年以后被模糊的西方价值观代替,如“民主”、“市场”等。2007年以后新版教科书则试图“拨乱反正”,重新定义历史。这一变化表明(   )
    A . 认知不一体现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需要 B . 国家政权的更迭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因素 C .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左右相关历史的评价 D . 多元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对苏联史的认知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壬戌,霖雨甚,顿营于贾胡堡……西京留守代王(隋恭帝,617年—618年在位)遣骁将兽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拒守。……帝(唐高祖李渊)闻而笑曰:“亿兆离心,此何为也。……我若缓以持之,彼必以吾为怯。出其不意,不过一两月间,并当擒之。吾无忧也。”于时秋霖未止,道路泥深。帝乃命府佐沈叔安、崔善为等间遣羸兵往太原,更运一月粮,以待开霁。

    ——摘编自(唐初)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

    材料二:秋七月壬子,高祖(李渊)率兵西图关中,以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癸丑,发自太原,有兵三万。丙辰,师次灵石县,营于贾胡堡。隋武牙狼将宋老生屯霍邑,以拒义师。会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命旋师,太宗(李世民)切谏乃止。

    ——摘编自(后晋)刘昫《旧唐书》

    材料三:代王侑(隋恭帝)遣虎牙郎将宋老生帅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渊。……渊(李渊)与数百骑先至霍邑城东数里以待步兵,使世民将数十骑至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之状,且诟之。老生怒,引兵三万自东门、南门分道而出。……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渊即命登城,时无攻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之。

    ——摘编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 (1) 分别指出上述材料对李渊和李世民在霍邑之战中表现的历史书写的不同之处。
    2. (2)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在史料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10月,抗战后方的《大刚报》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探究国人对战争形势及国内外重要政治问题的意向,收到了主要来自湘、桂、粤、赣四个省区的民众回信。以下为该民调的部分材料:

    表4:《大刚报》1942年民意调查部分结果统计(有删节)

    序号

    问题及结果统计

    1

    你认为中国抗战,究竟能不能得到最后胜利?

    能:占99.5%

    未置可否:占0.5%

    2

    你主张联合国家,应该先以全力解决德国,还是先以全力解决日本?

    日本:占69.4%

    德国:占30.6%

    7

    在联合各国未以全力打击日本之先,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先行反攻?

    要:占50.8%

    不要:占48.2%

    未置可否:占1%

    表5:调查结果之分类统计(有删节)

    性别

    男:占94.6%

    女:占5.4%

    年龄

    20岁以下

    20—30岁

    30—40岁

    40岁以上

    占52.5%

    占26.8%

    占14.1%

    占6.6%

    职业

    学生

    公务员

    商人

    军人

    工人

    自由职业

    农民

    其他

    39.6%

    19.9%

    14.8%

    14.6%

    7.7%

    1.27%

    0.80%

    1.33%

    ——据杨天宏、宋仕宏《抗日战争转机与社会心理变化——以1942年<大刚报>民意调查为中心的探析》整理

    1. (1) 根据材料表4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刚报》民意调查反映的民众对抗战前途走

      向的认知,分析这种认知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大刚报》调查结果的史料价值。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到了宋代,武夷茶开始成为贡茶,民间饮茶风气盛行。明清时期,武夷茶区盛产武夷岩茶、红茶、绿茶,还有许多珍贵的名丛茶树……在鸦片战争前,其茶叶就主要用于外销,形成了两条著名的“万里茶路”。一是北上俄罗斯的陆上茶路;二是“独口通商”时期运往“广州十三行”的茶路。五口通商后,则主要是远贩欧美,武夷山茶业进入历史巅峰时期。但好景不长,武夷山茶叶在近代逐步衰落。

    ——摘编自石涛《近世以来世界茶叶市场与中国茶业》等文

    材料二

    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夷山茶叶生产特点,并分析其在近代衰落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饮茶在英国盛行的影响。
  • 20. 历史事件(物)发生的时间无论是短还是长、主观意图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其共同的特点是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表10个重大历史事件(物)及所持续的时间,回答问题。

    1  公元前2950年—公元前30年,埃及法老统治长达2920年。

    2  公元前7世纪—1568年,中国长城的建造长达2000余年。

    3  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为503年。

    4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海,71天。

    5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4年3个月零15天

    6  1922—1991年,苏联存在的时间为69年零2天。

    7  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6天。

    8  1945年,记者拍摄到美军攻占硫磺岛后升旗的一瞬间,用时1/400秒。

    9  1963年,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用时16分零1秒。

    10  2001年,“9·11”恐怖袭击,持续1小时42分5秒。

    ——摘编自黄牧航《“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反思》《历史教学》2022年第5期

    通过解读表中相互关联的历史事物(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相互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