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校级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3-06-20 浏览次数:5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特别行政区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政教合一的制度
  • 2. 20世纪末,中央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后来,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 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 B . 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 .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 .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 3. 习近平赴宁夏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情况时,深情嘱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这表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    )
    A . 重视民族区域自治的完善 B . 旨在国家统一大业的实现 C . 确保共同富裕的快速实现 D . 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4. 今年暑假,乐乐准备到新疆和香港两地旅游。以下属于两地共同特征的是(    )
    A . 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B . 两地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 C . 在党的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 . 不向中央政府缴纳财政收入
  • 5. 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突出体现了(    )
    A .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B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 . 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 D . 内地与边疆政策相同
  • 6. 西藏自治区积极抢救、整理、出版藏文古籍,全面保护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全面实行藏汉双语教学。以上措施旨在(    )
    A .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B . 变革民族地区习俗 C .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 . 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 7. (2021·北京)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
    A . 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 . 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 . 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 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 8. 1982年9月,邓小平说: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据材料可知,邓小平认为(    )
    A .   主权和领土不容侵犯 B . “一国两制”利于解决香港问题 C . 香港回归是历史必然 D . 统一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前提
  • 9.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提出要以更加有力的开放举措统筹推进粤澳深度合作,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做好加快合作区建设这篇大文章的重要保障。“总体方案”的提出(    )
    A .   彰显粤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 为国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C . 有利于一国两制实践的行稳致远 D . 消除了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差异
  • 10. (2022八下·禅城期末) 澳门回归祖国后,由于澳门与葡萄牙的历史联系,葡萄牙与欧盟、北约和美国的良好关系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同欧盟、北约和美国关系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近年来,中国与葡萄牙语世界的关系在不断发展。材料反映了澳门回归(    )
    A .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 B . 有力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发展 C . 促进了澳门地区的持续稳定繁荣 D . 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 11. 在恢复香港主权的时间上,中国要求英方国旗在6月30日23时59分58秒降下,但英国只同意在6月30日23时59分59秒,最后英国同意中国方案,但中方保证中国国旗务必在7月1日的零时零秒升起。这“一秒”之争的实质是(    )
    A . 国家礼仪之争 B . 外交策略之争 C . 国家主权之争 D . 意识形态之争
  • 12. 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大多数外媒使用handover“移交”,主体强调英国;内地英文媒体用return“恢复行使…权力”,主体倾向中国香港。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    )
    A . 中英双方政治立场不同 B . 文化底蕴的不同 C . 中英双方价值观念不同 D . 综合国力的不同
  • 13. 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香港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 . 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 14. “由于长期隔绝,大陆和台湾的同胞互不了解,对于双方造成各种不便……我们认为,这种藩篱没有理由继续存在打破存在近40年“藩篱”的事件是(    )
    A . 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 . 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C . 海峡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D .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15. 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受到胡锦涛接见。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    )
    A . 标志着解放台湾时机成熟 B . 利于实现对香港繁荣稳定 C . 标志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D . 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 16. 201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再度突破2000亿美元。据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1至11月两岸贸易额为2070.6亿美元。台商来大陆投资持续增长,投资领域从制造业进一步向服务业延伸。材料反映了(    )
    A . 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频繁 B . 两岸实行“三不通”政策 C . 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 . 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 17. (2019·顺德模拟) “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这表明(    )
    A . 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局面已被打破 B . 台湾回归是洗雪国耻的一件大事 C . 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D . 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 18. (2022九上·龙湖开学考)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一个环节为众多儿童手举和平鸽样式的灯组成一个心形图案。在图案即将完成时右下角出现一个“迷路”的孩子,在另外一个孩子的带领下最终完成了整个图案。而在“迷路”的孩子回归图案时,众多孩子都对“迷路”的孩子翘首以待。这反映了(    )
    A . 海峡两岸关系正在逐渐解冻 B . 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广泛认同 C . 海峡两岸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D . 提出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 19. 开国大典阅兵曾被形象地说成是“万国牌武器展览会”,但到国庆70周年大阅兵时,所有受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且信息化程度普遍比较高。这表明我国(    )
    A . 军队发展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 B . 军备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 . 人民军队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 D . 对外开放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 20. 如图两幅图片的主题是(    )

    A . 新中国的工业化演变历程 B . 外交事业的发展 C . 人民军队的建立与现代化 D . 现代的社会生活
  • 21. 1956年国庆阅兵过程中,当飞机经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检阅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是(    )
    A . 歼-5型歼击机 B . 歼-20战机 C . 运-20运输机 D . 歼-20隐形战斗机
  • 22. 核潜艇具有很强的海上攻击力,现代海防不可缺少。因此,早在1958年,毛泽东就坚定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我国自行研制的核潜艇诞生于( )
    A . 20世纪50年代 B . 20世纪60年代 C . 20世纪70年代 D . 20世纪80年代
  • 23. 近年来,中国军队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还积极参与海地地震救援、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等多项行动,这表明中国军队(    )
    A . 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B . 坚定维护世界和平 C . 军种兵种逐步完善 D . 开始领导世界各国
  • 24. 根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海军所有舰艇数量总共约为300艘。包括2艘航母,10艘核潜艇,另外还有50艘常规潜艇,54艘护卫舰,33艘驱逐舰,86艘近岸导弹艇,59艘两栖舰艇等。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海军(    )
    A . 是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B . 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C . 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D .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艇
  • 25. 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英国、欧盟以及法国的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了中国立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出自(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中美联合公报》 C . 求同存异方针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26.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在界各国。”其意在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 . 适用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 B . 彻底打破了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意图 C . 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 . 促成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新局面到来
  • 27. 习近平主席曾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表达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看法。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
    A . 发展了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B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C .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D . 超越了社会制度的差异
  • 28. (2022八下·江城期末) 从1949年至1955年4月,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在亚非,同中国建交的仅5个亚洲国家。亚非会议后至1959年,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达到15个,增加了6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材料表明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
    A . 完全摆脱了外交孤立困境 B . 消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C .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空间 D . 是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9.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由此可见(    )
    时期 外交理念
    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20世纪70年代 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
    20世纪80年代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A . 新中国外交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B . 政策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C . 体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 D . 目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30. 20世纪50年代,美国某记者感慨道:“周恩来总理在会议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挺身而出,成为会议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    )
    A . 呼吁各国消除差异和分歧 B .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主张亚非国家团结和合作 D . 积极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在近代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材料三: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未来一个时期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了部署。把这一部署落到实处,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事关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主义中国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 材料一中图片所示事件起到了怎样的共同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总结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 32. 台湾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发展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陆军自海上分别登陆台湾西岸及南端,海军陷旗后(高雄),凤山不守,台南陷于重围。刘永福以援断饷绝,事不可为,西去厦门。十月二十一日,日军入台南。不及万人的义勇军及黑旗军对抗数万人,明知势不可侔,仍能喋血奋战四月有余。

    ——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

    材料二:此次受降典礼,于1945年10月25日上午九时,在台北市中山举行。依照受降书,台湾及澎湖列岛,全部交还中国。现在台湾业已光复,我们应该感谢历来为光复台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及此次抗战的将士,并感谢协助我们光复台湾的同盟国。从光复台湾的筹划到受降接收的历史昭示,台湾与祖国大陆命运相连,两岸同胞荣辱与共。今天,我们纪念台湾光复,回顾中华民族从屈辱中奋起的斗争历史,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对于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摘编自李永梅《光复台湾的筹划与受降接收》

    材料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湾能够光复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党和政府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中提到的“'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指的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国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 33. 邮票以其“方寸之地”记载着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邮票

    材料二:1998年《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邮票,邮票图名为“外交家”

    材料三:

    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年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举行。

    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在杭州成功举行。

    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巴西联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非共和国领导人以视频的方式举行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

    2020年中国与欧盟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时代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简述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成就(任举两例)。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