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05 三大改造

更新时间:2023-06-06 浏览次数:72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八下·涡阳期中)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革命的第二步取得成功的标志是(   )
    A .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2. (2023八下·临潼期中)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我国(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实现 B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 土地改革完成 D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 3. (2023八下·襄州期中)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 土地改革的完成
  • 4. (2023八下·宝安期中) 1953年-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的方式实现生产资料的过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实现生产资料的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 . 生产资料由全民所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B .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C . 生产资料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D . 生产资料的实质没有发生任何转变
  • 5. (2023八下·临县月考) 1956年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 . 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 . 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 . “一五”计划中的盲目跟风 D . 反腐第一案中的毫不留情
  • 6. (2023八下·南阳月考)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 7. (2023八下·淮北月考) 幸福是奋斗来的。1956年令中国人民感到幸福的喜事是(   )
    A . 朝鲜战争捷报频传 B . 完成土地改革 C .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D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 8. (2023八下·子洲月考) 1953年,《人民日报》出现了12次“共同富裕”,主要集中在“向农民宣传总路线”专栏,鼓励“大家联合起来,用大规模生产和新的农具、农业机器,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农民迫切希望能实现共同富裕 B . 目的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C . 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D . 说明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 9. (2023八下·子洲月考) 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最突出的意义在于(   )
    A .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 . 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D . 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10. (2023八下·临县月考) 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让读史更轻松。下面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折射的历史是(    )

    A . 土地革命的开展 B . 国民经济的恢复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工业建设的起步
  • 11. (2023八下·淮北月考) 在三大改造后期,我国把大量无剥削的小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卷入全行业公私合营中,混淆了劳动者和剥削者的界限。这说明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A . 管理过松 B . 要求过缓 C . 改变过慢 D . 工作过粗
  • 12. (2023八下·沙田月考) 杨继绳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 13. (2023八下·和平月考) 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
    A . 开国大典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14. (2023八下·中山月考)  1956年,全国手工业工人代表、雕刻家杨士惠在献给毛主席的喜报信中写道:“毛主席、共产党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给我们开辟了光明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突出表现了(   )
    A . 获得民族独立的自豪 B . 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骄傲 C . 实现公私合营的喜悦 D . 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
  • 15. (2023八下·襄州月考)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16. (2023八下·襄州月考) 某班开展以“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题讨论。他们讨论的是( )
    A . 解放西藏 B . 土地改革 C . 三大改造 D . “一五”计划
  • 17. (2023八下·深圳月考) 向社会主义过渡好比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鸟,实现工业化是它的主体,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分别是大鸟的两个翅膀。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体两翼”。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A . 表明国家正在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要协调发展 C . 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完全不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D .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
  • 18. (2023八下·深圳月考) 1960年1月1—2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号召1960年“自始至终要跃进、各行各业要跃进”,产量、品种、成本和安全要“样样红、满堂红、红到底,实现全面跃进。”材料表明当时(    )
    A . 经济发展迅猛 B . 存在冒进思想 C . 产业比例协调 D . 强调安全生产
  • 19. (2023八下·深圳月考)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不会看到的情景是(    )
    A . 国家没收资本家的生产资料 B . 手工业者组织木器生产合作社 C . 帽子厂挂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D .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 20. (2023八下·江北月考) 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人民公社运动的实施 B .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21. (2023八下·靖江月考) 有学者认为,尽管在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这场社会变革,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材料意在强调三大改造(  )
    A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C . 促进了工业化建设 D . 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 22. (2023八下·忻州月考) 下表反映的是1952年与1956年我国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数据变化,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积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A . “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 B . “大跃进”造成了经济比例失调 C . 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基本确立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
  • 23. (2023八下·江北月考) 它是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具体来说,这场“变革”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是(    )
    A .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新民主主义国家 B .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C . 由资本主义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D .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 24. (2023八下·盐城月考) 据学者统计,在 1949—1956 年期间《人民日报》曾出现少量的招聘、招工广告,但 1956 年后这类广告基本消失。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 工业化成就突出 B .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 城市化进程缓慢 D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25. 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提出是在(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C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 D . 国民经济发生困难之时
  • 26. 山西裕民铁厂原本是一家私营企业,1956年后其年产值发生巨变(见下图),这说明( )

    A . 手工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 B . “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 . 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D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27. 毛泽东曾充满自豪地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50年代出现“建设高潮”的原因有( )

    ①人民政权的巩固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 

    ③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④日本宣布投降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8.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了实现“过渡”,我国( )
    A . 进行土地改革 B . 召开一届全国人大 C . 实施三大改造 D . 掀起“大跃进”运动
  • 29.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二、综合题
  • 30. (2023八下·淮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第一次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这样一个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开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搭建了一个极为有利社会制度平台,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摘编自李捷《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及其历史意义》

    1. (1) 图1、图2反映的是哪两大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的共同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图3所示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国的创新性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说说三大改造的完成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能够完成三大改造的保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