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06-20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 1.   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是视野的远行,我们能欣赏到多姿多彩的风景。

    翻开课本,我们能欣赏到春天的花团锦簇,夏天的酷热( ①),秋雨的( ② ),冬雪的安    。我们能读到世人眼中纯cuì      的白求恩,满腔(③ ),无私奉献;我们能读到旁观者眼中“怪dàn      不经”的劳伦兹,专注忘我,追求真理。

    走进名著,我们学习阅读与写作的方法。阅读要有合适的方法。A             。我们读《西游记》这样的长篇古典小说,适合“精读”和“跳读”并用。向名著学写作,在《西游记》中,我们学习用    折生动的情节讲述故事,用个性鲜明的语言刻画人物。在《朝花夕拾》中,我们学习鲁迅用( ④ )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用有趣而犀利的议论批判现实。

    1. (1) 在横线上,给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纯cuì

      dàn不经

      折生动

    2. (2) 给括号里选出搭配正确的一项(    )
      A . ①粗犷  ②安静  ③热情  ④简洁 B . ①粗放  ②静谧  ③热忱   ④简单 C . ①粗犷  ②静谧  ③热忱  ④简洁 D . ①粗放  ②安静  ③热情   ④简洁
    3. (3) 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A处横线上,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精读就是细读、精思与鉴赏

      ②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精读或跳读的方法

      ③总之,精读和跳读作为两种适应不同情形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综合运用

      ④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不甚精彩的章节

      A . ③①②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②①④③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B .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颈联,第三联叫颔联,第四联叫尾联。 C .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词有意义词和多义词,词有词性和感情色彩。如“冬天”“里头”是名词也是中性词,“丑陋”“狭隘”是贬义词也是形容词。 D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酒驾、摩托车改装雨伞、不戴头盔等事件不再发生,张家界市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 . 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 C . 通过观看《万里归途》这部电影,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祖国才是我们最大的依靠。 D . 恰当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
  • 4.   诗词积累。
    1. (1)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 (2) 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4. (4)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李商隐羁旅巴蜀,道出了“”的未来期许(《夜雨寄北》);马致远漂泊异乡,流露出“”的无限哀愁(《天净沙·秋思》)。
  • 5. 综合实践:班级组织“少年正是读书时”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下表是小组统计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至少答两点)

      年级

      每天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报刊

      阅读名著

      阅读网络流行小说

      七年级

      平均60分钟左右

      55%

      20%

      25%

      八年级

      平均40分钟左右

      44%

      22%

      34%

      九年级

      平均30分钟左右

      30%

      24%

      46%

    2. (2) 大家围绕“中学生读什么”的话题展开讨论。请你接着源源的话,帮他阐述这样说的理由。

      青青:我认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网络流行小说是与时俱进的表现。网络的开放性不仅给阅读带来了便捷性、丰富性,还让读者有机会与作者互动交流。互动性、参与性的阅读特点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阅读积极性,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源源:我认为中学生课外阅读应以名著为主要读物。

    3. (3) 学校应如何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请你提两条建议。
二、阅读(36分)
  • 6.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1)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在他60多岁时所作,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的凄凉处境,然而诗人却并“不自哀”,是因为他仍有“”的雄心壮志(用诗中关键词填空)。
    2. (2) 下列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戍轮台”指守卫边关,这里代指边关,汉王朝曾在这里驻兵屯守。 B . “风吹雨”既是窗外实景,同时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风雨飘摇。 C . “铁马冰河”是诗人日夜所思,但只能“入梦来”,反映了现实的可悲。 D . 全诗洋溢着轻松欢快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人以激励。
  • 7.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人不其忧     堪

      ②非学无以广才   广

      ③险躁则不能性 治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 (3) 两篇文章都谈到学习,【甲】文强调学习时要温习、复习和;【乙】文则强调学习要
    4. (4) 从提高自我修养的角度看,两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请分别概括一点。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 (2) “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3. (3)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擦亮路牌的人

    ①我认识一个人,他的职业是擦洗路牌。

    ②他每天早上七点离开家,大约一个半小时后到达路牌清洗中心,穿上蓝色工作服和蓝色橡胶高筒靴,领一把蓝色的梯子,一只蓝色的水桶,一把蓝色的刷子和一条蓝色的皮围裙,推一辆蓝色的自行车,蹬车驶出大门。当全城所有路牌清洗工同时出发时,那情景看上去很是壮观,就像是一大群蓝色的鸟刚飞出巢。

    ③这位路牌清洗工干活儿的路线多年来一直没有变过。他所负责的街区,街巷都是以诗人和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比如:贝多芬大街、莫扎特小巷、歌德大街、布莱希特小巷……最后是威廉·布什广场。当他走完这条路线,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

    ④清洗路牌是个辛苦活儿,但这位清洗工干得非常出色。他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他的街道和牌子。如果不是有一天,一位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在他的蓝梯子旁停下脚,清洗工压根就没想过自己的生活需要改变。

    ⑤“瞧,这‘格鲁克(GLUCK)大街’应该叫‘幸福(GLüCK——德语“幸福”之意)大街’!”那孩子指着清洗工正在擦洗的那个路牌喊了起来,“是他把字上的两个小点给擦掉了。”

    ⑥“不,”妈妈笑着说,“这街名是对的。格鲁克是一个作曲家,是他发明了音乐的旋律,所以这街道用了他的名字。”

    ⑦妈妈和孩子走远了,清洗工依然呆呆地注视着那个路牌。他突然意识到,他和那孩子一样对这位叫格鲁克的作曲家一无所知。这些著名人物的名字每天都出现在他的眼前,可是他对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了解。

    ⑧这可不行,他暗自想。那就先从音乐家开始吧。他走进音乐厅,走进歌剧院。圣诞节他送给自己一个唱片机,每个夜晚听着音乐,就好像在和音乐家们聊天——慢慢地,那些音乐家成为他的“好朋友”。干活儿时,他会吹起已经学会的旋律——莫扎特的《小夜曲》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后来,他甚至可以熟练地吹歌剧了。这可不容易,因为他只能吹出一个声音,而歌剧中的声音必须用想象来完成。

    ⑨接着,几周后,他成了图书馆最努力的读者。一个又一个深夜,他沉浸在作品里。书中的文字使他时而沉默无语,时而激动不已;让他深思熟虑,也给了他勇气、快乐和悲伤,诗人其实是用他们的文字进行表演,就像音乐家用声音、年轻人用球,或者魔术师用头巾进行表演一样。文字是写出来的音乐,他想,或者说,也许音乐是没有说出来的文字的声音。

    “真遗憾,”他对同事们说,“没能更早点儿开始读书,现在才明白。”现在,清洗路牌时,他吹着口哨,背诵诗歌,唱着歌曲,讲着故事,还对一些作品作出评价。

    ⑪这一天,有些行人停下来,听到了他的说唱。

    ⑫他们惊讶无比。

    ⑬一家人经过他的梯子,驻足倾听;两个路过的小女孩不再聊天,抬头看着他;一个小伙子放下书包,认真地听起来;一个班级的学生和老师也围了过来……当清洗工把路牌清洗干净,从蓝色梯子上下来时,大家鼓起掌来……

    ⑭第二天一早,听众们已经在巴赫大街等他了。清洗工屏住呼吸,然后把蓝梯子在第一个路牌下打开,开始清洗路牌和诵读作品,还夹杂自己的评价。人们点着脚尖围着他倾听着。当他擦洗净最后一块路牌,讲完最后一句话,人群里就发出一阵赞许。就这样,蓝色梯子前越来越拥挤。直到电视台《与你和我一样的人》栏目的记者来采访他。

    ⑮他一夜之间成了名人。

    ⑯大家都在讲述着他的故事。索要他签名的人把他团团围住。他收到一袋又一袋的来信。

    ⑰多所大学邀请他去作报告。清洗工如果接受邀请,可以得到令人羡慕的发展。

    ⑱清洗工没有那么做。“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在回信中写道,“我每天最爱做的就是清洗路牌。我现在很快乐,我不想做教授,我离不开我的工作。顺致崇高的敬意。”

    ⑲就这样,他还是他,一个路牌清洗工。 

    (有删节)

    1. (1) 品味下列句子,说说表达效果。

      当全城所有路牌清洗工同时出发时,那情景看上去很是壮观,就像是一大群蓝色的鸟刚飞出巢。

    2. (2) 第⑩自然段写道“‘真遗憾,’他对同事们说,‘没能更早点儿开始读书,现在才明白。’”,结合上下文,说说清洗工遗憾什么?明白了什么?
    3. (3)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挥合理想象,为文章第⑫段中的“他们”补写一段心理活动描写。
    4. (4) 文章结尾说“就这样,他还是他”,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三、作文(40分)
  • 10. 2022年11月18日,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张家界举行。如果你是旅发会的吉祥物“山娃娃”或“鲵宝宝”,遇到了最神奇的来宾,他们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或猪八戒,《朝花夕拾》中的阿长或范爱农,《草房子》中的桑桑、杜小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以“在张家界”为题目,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