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舟山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你,是新中国的嫡系子孙,在1984年的一声春雷中,延生极目四野,滩涂一片你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血液中,永远流(tǎng)①______着敢为天下先把农民变为居民把居民,变成我们梦(mèi)②______以求的市民美丽的东海之滨,一座年轻的城市即将乘风破浪,勇立“熬”头。

    ——改写自牧野清歌

    1. (1) 根据拼音在①②处写出相应的汉字。①
    2. (2) 找出错别字并订正。③订正为订正为
二、情景默写
  • 2. 根据你的积累,补全古诗文名句。

    城市历程

    王国维论人生三境界

    出走:世人遗忘的小渔村,村民因生计无奈出走,“,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

    追梦:乘着改革之风,民众全国首创集资建城,虽苦犹乐,“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历经坎坷磨难,仍然坚信“”。(李白《行路难》)

    “衣带渐宽终不悔,。”(柳永《蝶恋花》)此第二境也。

    回归:历史性的蜕变引来四方英才回归。踏遍世界后,或始于热爱家乡的初心,最美依旧是故乡,“”。(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或源于心中的“桃花源”,无问西东,“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定风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此第三境也。

    温馨寄语:海之港,人之湾,阳光普照的人生,难免经历风雨。出走不是逃离,回归也不是沉湎,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聪慧如你,每一程都希望你不再迷惘,不再忧愁,勇往直前。正如孔子所言:“知者不惑,。”(《论语·子罕》)

三、语言表达
  • 3.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彰显一座城市的风貌。请你结合1、2两题或生活实际,提炼概括你心中的“城市精神”,并阐述理由。
四、名著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歇罢,满座欢笑。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

    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

    【乙】

    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去,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噪!”

    ……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未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

    ……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傍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1. (1) 下列关于以上名著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选段选自《三国演义》,讲的是“蒋干盗书”的故事,乙选段选自《水浒传》,讲的是“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B . 甲、乙选段中画线的句子都运用了语言描写,都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C . 甲文段中蒋干看到写有“蔡瑁张允谨封”字样的书信时“大惊”的原因,是没有想到蔡瑁、张允二人会“暗通东吴”。 D . 乙文段中的卖酒汉子之所以一再说“不卖了”,使用的是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
    2. (2) 曹操和杨志都不是平庸之辈,为什么最后都中了对方的计策?请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
    3. (3) 制作人物卡片时,小语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的理解产生了新的困惑。请你结合名著内容,任选一个困惑,帮他解答。

      困惑一:杨志和林冲出身都不错,但最终都落草。作者这样设定人物,有何用意?

      困惑二:有人说,林冲相貌如张飞,性格像刘备。真的是这样吗?

五、诗歌鉴赏
  • 5. 小组成员在“亲近诗文·诗文中的风景”活动辑录了以下两首诗,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活动任务卡。

    【甲】

    明月楼

    [唐]杨汉公

    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

    【注释】①杨汉公:唐文宗太和八年(834)进士。因受党争牵连,外任湖州刺史,受屈忧谗郁郁不乐。

    【乙】

    莫干山

    [清]周庆云

    参差楼阁起高岗,半为烟遮半树藏。

    百道泉源飞瀑布 , 四周山色蘸幽篁。

    “亲近诗文·诗文中的风景”活动任务卡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上面两首诗歌充满画面感,都适合进行镜头拍摄,请你根据表格中景别的介绍,为两首诗分别选择合适的景别,并结合诗歌的具体画面说明理由。

    景别

    适合场景

    【甲】明月楼

    【乙】莫干山

    A.远景

    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⑴我选     项景别,因为:     

    ⑵我选     项景别,因为:    

    B.全景

    表现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情感和心理状态。

    C.特写

    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

    赏析评点

    ⑶请对【乙】诗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六、现代文阅读
  • 6. 现代文阅读

    近年来,睡眠不足成为青少年面临的严重问题,学校班会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收集睡眠现状及其影响的材料,以提高对睡眠问题的认识,同学们收集到了以下材料,请你参与,完成问题。

    材料一:

    (摘自《长沙晚报》2019年3月22日)

    材料二: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提醒全社会关注孩子们的睡眠问题。此次发布的《白皮书》涵盖了近7万人的线上调查结果,其中学生65 648人,家长1 916人。数据表明,36.5%的睡眠质量差的孩子会出现肥胖症,而在睡眠状况优的孩子中,这一比例仅为3.7%。此外,还有40.5%的睡眠质量差的青少年儿童会出现神经衰弱或抑郁。

    从学习成绩看,在睡眠状况优的孩子中,分别有45.4%、34.1%的孩子在班级排名中分别位于前5%和6%—20%。而在睡眠状况差的孩子中,则有41.9%的排名在班级的75%以后。

    材料三:

    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赵忠新教授在对2019年睡眠日中国主题进行解读时表示,睡眠时间缩短会对记忆损害相关蛋白造成影响:睡眠时间大于7—8小时,记忆损害相关蛋白几乎没有沉积;睡眠时间介于6—7小时之间的,与记忆损害相关病理改变Aβ蛋白沉积明显增加;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痴呆相关的蛋白将以几何倍数增长。

    但睡眠过多同样引起记忆损伤——日间思睡。35项不同研究,对近万人数据分析发现,每天睡眠超过9个小时的人容易出现记忆衰退的现象。日间思睡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还是引起各种事故的重要因素。美国梅奥诊所老化研究项目证实,日间思睡量表评分高的70岁以上者,脑内的痴呆相关蛋白(Aβ)显著增多。思睡程度越重,越容易发生痴呆。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完成)

    1. (1)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儿童普遍睡眠不足,睡眠时长的年龄差异显著。 B . 睡眠质量差的孩子容易出现肥胖症,睡眠质量优则完全没有这种困扰。 C . 睡眠时间大于7—8小时是有利于人们巩固记忆的。 D . 睡眠时间过短会造成痴呆相关的蛋白将以几何倍数增长,最好白天多睡,可以减缓痴呆。
    2. (2) 请认真阅读材料一的图表,仔细思考概括出材料一所反映的主要信息,并回答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 (3) 认真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你个人生活经历回答:面对全国青少年的睡眠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做?请提出几条适合青少年改善睡眠的建议。
  • 7. 现代文阅读

    草尖上的村庄

    付蒙蒙

    ①野草是泥土的方言,在无声中诉说着住在草尖上的每一座村庄的历史。

    ②那时候,我的家乡遍地野草,嫩生生,蓬勃勃,在荒郊野地里生长着。土坡上、浅水中、碱洼里,无处不在。草棵棵、草窝窝、草蛋蛋、草褥褥,草的乐土,草的海洋。草尖上除了缀着露珠,还踞着一个个村庄,祖辈父辈们每一件梦的衣裳都在草尖上适时泛绿、生长。

    ③蹒跚学步时,踏着青草走入荒野,上学时拽着路边的青草踏歌而行。孩提时代,在野草地上打滚儿,没日没夜地与野草厮混。风中的野草,顽固地根植在我的生命里,摇曳成歌。我在干涸的河床上放羊,那些羊儿像白云一样顺着河床边漂移,有些捣乱的羊羔还会跑到河沿上,钻进田地里撒野。那些草的灵魂总是在喂饱牛羊之后慢慢消逝。在来年再次疯长起来,如那些宿草沿着旧岁的枝节萌蔓开去,年复一年地重复。野草丰腴时,那熟稔的乡野、犬吠、鸡鸣、村庄,九曲十八弯中清亮枯瘦的河水、错落起伏欲醒未醒的田畴、浓浓淡淡舒张有致的麦苗,倏忽间,就在逼仄的视野内丰富灵动起来。

    ④村里人大多在草垫子上离开人世间,年轻的后生在村庄外,用铁锹扒开草皮挖一座新坟。但没到秋天,坟上就又会长满野草。生命由丰满走向凋零,直至碾落成泥,伴着他们的只有这萋萋的野草。

    ⑤祖母告诉我,草尖上蹲着一个个未曾远去的灵魂,那些灵魂是逝去的先人,他们生前属于那片土地,死后依旧如此。他们经常爬上草尖,守望这一片田园。生与野草相伴,死与野草相依。春阴垂垂草青青,他们和那些野草一样在春夏季节里疯长。那些草很普通,有的甚至连个名字也没有,如同那些村庄的人,他们都是“草民”,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打上草的烙印,草尖上有着他们清贫困苦的集体记忆,也有着炕头上难以与人分享的恩爱情仇。草民活得累,像草一样简单、平凡,但很踏实,草尖上的露珠时时刻刻都在折射着他们的历史。

    ⑥入夏,辽阔的草毯子上盛开着一片片黄灿灿的蒲公英花,空气清香醉人。落霜后,遥看衰草连天,那些衰草还照样是盘踞在田间地头,迎着阳光,带着晶莹的雪花,十分刺眼,但是住在草尖上的村庄却矮了一截。种过小麦和油菜,平原正式进入了冬天,西北风刮起来了,早晨起来可以看到瓦片下菜畦里上了霜,村庄和人们一起都躲在家里猫冬。空旷的田野上看不到人影,迎亲的队伍倒是多了起来,三天两头有呜哩哇啦的唢呐队从草尖上走过,红红绿绿的身影,是广袤天穹下唯一的亮色。在人类的上层建筑中,这份爱情与草和乡下的村庄都被遗忘在角落里。于是,野草如背着空空行囊的游子,似乎应回到自己原始的居所,退出人们的视野。

    ⑦乡下人在草的王国里,攻城夺寨,把野草赶到边边角角上去,开拓出一块块良田。然而他们的村庄却一直被野草包围着、保护着。他们一直像草一样地活着。土里滚,泥里爬,却从不因为艰难而放弃,也不因为卑贱而退缩,拥一抔泥土而生根,沐一片阳光就泛绿。草构成自然界一切动物的食物链基础,草民构成了人类社会一切文明金字塔的塔基。那些野草哺育了草民,草民就这样滋养着村庄。在历史和它的终结席卷而来时,他们需要的就是在小村庄里,将日常的生活进行到底,哪怕渺小微弱,不被人关注,默默无闻。

    ⑧斯人已去,往事尘飞,只有那草尖上的灵魂和村庄依旧,有些熟悉,有些陌生。这一切透过时光,一点点成为岁月的背面。他们和野草的命运一样,不辉煌,也同样坎坷;可以被遗忘,却不能被淹没。就像天上那些不能再微弱的星星,单独拿出来是看不见的,当他们聚在一起时,却能组成一条银河——这就是草、草民和村庄的历史。

    (摘自《读者·乡土人文版》128期)

    1. (1) 对于村庄和村庄的人来说,草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请仔细阅读,补全思维导图。

    2. (2)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的加点词。

      孩提时代,在野草地上打滚儿,没日没夜地与野草厮混。风中的野草,顽固地根植在我的生命里,摇曳成歌。

    3. (3) 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条列举草和村庄人的相同点。
    4. (4) 野草是泥土的方言,作者想通过野草诉说什么?请联系全文作答。
七、作文
  • 8.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在家乡读书的女孩,总觉得自己屈才。和班上的同学比,自己的成绩稍差,她就抱怨老师的“水平太低”;参加县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没获奖,她又埋怨比赛组织者“有眼无珠”;父母过早双亡,兄妹相依,她更是责怪当局长的哥哥不设法把她送到省城更好一点的中学读书。一天,友人倾听了她的哭诉,沉默了许久,才说:“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呢?每个人在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讲述经历或见闻,也可发表见解。

    要求:⑴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⑵字数不少于600字。⑶不得抄袭、套作。⑷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