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3-05-14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
    1. (1) 美丽怡人的风光能放松人的情绪。无论是春日枝头“”(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万物争春之喜悦,还是岁末江上“”(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开阔恢宏、波平浪静之悠然,其间的真与美定叫你难以名状,正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发出的“”的慨叹。
    2. (2) 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战胜困难。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吟,“”,积极乐观,绝境中亦有满眼希望;又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所述,“”,心有所乐,困境亦成生命乐园。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攥在手中,使一个法天像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得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jùn(   )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手中拿棒,上________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主,都唬得磕头拜礼,战兢兢魄散魂飞。

    【乙】假牛魔王道:“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悟空_________,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jué(   ),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孙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在口中,把脸一抹,现了本像,_________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口中    jùn岭    口jué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抵  大喜过望  径自 B . 通  大喜过望  兀自 C . 抵  如获至宝  兀自 D . 通  如获至宝  径自
    3. (3) 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甲】语段中提到的“宝贝”是(名称)。
    4. (4) 巧妙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本部作品的精彩之处,简要说明这精彩之处在【甲】【乙】两个语段中的体现。
三、综合性学习
  • 3. 红星中学开展以“皖风徽韵家乡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与宣传。
    1. (1) 【撰写口号】为了提升家乡安徽的旅游品牌形象,请你撰写一句宣传口号用以吸引四方宾朋,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 (2) 【抒写风采】平平同学将参加“皖风徽韵里的家乡”宣传视频录制活动,为此她写了一段介绍语作为宣传视频的子器,请你帮她修改。

      亲爱的朋友,这里是我的家乡——安徽。【甲】这里有世界级名胜风景地黄山,有“新一线”的明星级城市合肥,还有“世外桃源”般的古老徽州民居等……【乙】这是神奇的一片土地,这里拥有太多值得你留恋、值得你赞美的东西。亲爱的朋友,如果聊到我的家乡安徽,你所想到的,是黄山峰顶的壮美日出,是泸州城内的车水马龙,还是徽州古村落的粉墙黛瓦马头墙呢?【丙】“想到的”不够美,那就一起去我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③请你将【丙】处画线句改成祈使句,使它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3. (3) 【拟写卷首语】学校将出一期名为《皖风徽韵》的专刊,专刊将汇聚“皖山皖水”“徽州风情”“徽韵故事”等内容,请你为专刊写一段卷首语,向读者推介专刊里的安徽。
四、现代文阅读
  • 4.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油灯

    乔峻岭

    ①记忆中,母亲每日脚不沾地地忙碌着。到了夜间,母亲辛勤劳动了一天后,取出她的针线笸箩,戴上顶针,穿针引线,在油灯下开始为全家人缝补衣服、打袼褙、剪鞋样、纳鞋底、制作单鞋和棉鞋……其中,母亲为我们做的“轮胎胶底鞋”既结实又耐用,她有不逊于鞋匠的手艺。

    ②在油灯下,我听着父亲讲故事,讲《三国演义》中关公为什么是红脸、岳飞精忠报国、二十四孝杨香扼虎救父、井冈山朱德的扁担、保卫延安、《三字经》等。父亲没有上过学,只能自学文化。那时的我不懂父亲讲这些故事的意义,听着只觉得热闹、好奇。现在回想起来,这大概就是国风家训,给人培养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父亲的良苦用心、古朴至诚,给我以后的成长以启迪。

    ③记得上小学的某一年初冬,我在家里换洗衣服。晚饭后我和弟弟先睡了,母亲将我身穿的单裤洗净后放在炉火上烤干,而后拿出用麦子换回的一点棉花,给我缝制棉裤。夜深了,屋里冷森森的,母亲随手往炉火里添了几节碎麻秆。土炕和炉台紧挨着,火星溅到棉花上引着了火,母亲怕火烧到被子,急忙把我和弟弟喊醒。我俩爬起来帮忙灭火,谁知我一个不小心,“当”一下将灯柱碰倒,把满满一灯麻油洒到了炉台上。母亲迅速拿来一把菜刀,用刀把油刮进灯碗里,然后又用一块旧棉花搓成几条灯芯,在炉台的洒油处来回搓,直到搓干那点油才作罢。母亲一边利落地收拾,一边絮语:“可惜了,把能吃好几顿的油洒了,唉……”收拾完灶台,母亲继续给我缝制棉裤,我和弟弟又进入了梦乡。我醒来时,天已大亮,新棉裤就搭在我的被子上……我穿上刚做好的棉裤,腿上暖暖的,心里却酸酸的。

    雨季里,往往有一番别有情趣的场景。人们被雨丝裹足,待在家中又觉得心里发闷,就趁着夜色出来走动走动。有时候他们会来到我们家里,点一盏油灯,摊开棋枰,象田马日地来它几盘。看到人多,我们兄弟姐妹们就像过年似的开心。而父亲则会小心翼翼地将自己舍不得抽的香烟恭恭敬敬地点上 , 并不时地拿钢针剔除油灯上的灯花。恰此时,离我家不远的小河里传来蛙鸣声,这便成了乡村夜晚的美妙的背景音乐。后来,我每每读到赵师秀《约客》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乡村难忘的夏夜。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22年第11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写母亲“脚不沾地地忙碌”及做鞋手艺是为了引出油灯与父亲的故事。 B . 选文以“油灯”为线索,串起了儿时乡村的人、事、物,以及与之相关的记忆。 C . “我”穿上新棉裤“腿上暖暖的,心里却酸酸的”,说明了母爱“暖”,生活“酸”。 D . 结尾引用诗歌,突出了乡村夜晚的美妙,增添了诗意的氛围,使乡情更浓郁。
    2. (2) 选文讲述了多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别有情味,请加以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事件

      父亲在油灯下给“我”讲故事

      母亲收集被“我”打翻的麻油当灯油

      情味

      母亲持家的勤劳能干

    3. (3) 读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这里的“别有情趣”包含哪些情趣。
    4. (4) 请赏析选文画波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而父亲则会小心翼翼地将自己舍不得抽的香烟恭恭敬敬地点上

    5. (5) 回忆性散文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选择其中两方面的特点,简要分析这些特点在作品中的体现与作用。
  •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自然界中宏观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一个优先的方向,遵循的规律便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熵增加原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事物总是向无序的方向(或者说充满更多可能性的状态)发展,而这种无序的程度(或者说不确定性)即为“熵”。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的,从物理层面的运动到精神层面的思考,都会消耗能量并产生熵,打破原有的平衡。在人体中,大脑是打破平衡状态的主要驱动力,其重量仅占体重的2%,但是消耗的能量却达到整体消耗的二到三成。

    ②在体力劳动的过程中,运动响应的频率越高,大脑活动产生的熵越多;而在脑力劳动的过程中,认知努力越多越频繁,大脑活动产生的熵也越多。童年时期的大脑甚至更加“贪吃”,对氧的需求量较成年人更大。研究还表明,学习效率受到神经网络总熵的限制。神经元学习越慢,产生的热量和熵越少,学习效率越高。而根据赫布理论,对神经元的重复刺激使得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强度增加,细胞在某些模式下激活得更好,由此产生的想法会在我们的大脑中更加强化。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第11期,有删改)

    材料二:

    ①将孩子日程表排满,真的能让孩子变聪明吗?父母们认为,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如饥似渴地吸收信息的年纪,这是学习的绝佳阶段,不应该浪费。但心理学家对大脑的研究显示,“满”不一定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②学习不只是接受大量的信息,它还需要整合信息,使之变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人在整合信息时用到的大脑神经元比感知外在信息时用到的神经元还多。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什么时候大脑更容易整合呢?放松、玩耍、睡觉、发呆、自由联想的时候,整合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但如果孩子一直忙于吸收各种信息,可能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知识、保存知识,更别提输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了。

    (选自“澎湃新闻”2022年10月14日,有删改)

    材料三:

    你现在的大脑还是以前那个大脑吗?所以也会一直都是吗?并非如此。人类的大脑具有惊人的可塑性,能够适应各种极端情况。比如有一些失明的人,他们的听力会显著提升。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大脑调动了补偿机制,用视觉皮层和其他资源来处理听觉。而一些人在切除一半大脑后,生活依然过得很好,这是因为剩下的那一半大脑,会开始调动海马体中一种叫齿状回的部分,适应新的环境,一些神经元也会更新,恢复大脑的正常运转。

    (选自《大众科学》2016年第2期,有删改)

    材料四:

    ①经过多年跟踪、调查,哈佛大学科研人员给出答案: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提升智力,让孩子越来越聪明。因为大脑内的神经细胞是通过树状分支上的“叶片”(即突触)相互接触的,而运动可以促进这些分支的生长,从根本上增强大脑功能。

    ②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动手能力的强弱与脑前额叶的发育快慢密切相关。比如,缺少家务劳动的孩子,脑前额叶的发育比较迟缓。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哪怕做些诸如洗衣、刷碗、整理房间这样的小事,都是在塑造孩子的大脑,也能让他变得越来越聪明。

    (选自“男孩派公众号”,有删改)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经元学习越慢,学习效率就越高;对神经元重复刺激,能强化由此产生的想法。 B . 整合信息只有在大脑放松的时候才能够完成,大脑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整合的。 C . 一些失明的人听力会显著提升,是由于大脑调动了“补偿机制”,是大脑可塑性的表现。 D . 孩子的动手能力弱有可能是缺少家务劳动,从而导致其脑前额叶的发育比较迟缓。
    2. (2) 材料四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3. (3) 请围绕“大脑活动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4. (4) 邻居李阿姨有个很聪明的儿子,上了初中后,李阿姨就给他报了语数外各种培优班,希望优质的学习内容和充足的学习时间能让儿子越来越聪明。但事与愿违,李阿姨发现她的儿子“变得越来越笨了”,她很是沮丧和无助。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跟她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并结合上述相关材料给她提供一些“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的建议。
五、对比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①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蜡梅补之,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

    ②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 , 不移而具。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

    ③余解衣盘礴 , 寒暑未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鼎彝尊罍:都是古代青铜器,这里指各种古玩文物。②盘礴:盘腿而坐。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如外人    悉:    ②便还家    要:

      有绿天    但:    ④寒暑未轻出   尝: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绿暗侵纱,照面成碧。

    3. (3) 【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生活环境层面上的“绝境”“如在隔世”,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
六、作文
  • 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清晨,你拉开窗帘,迎来第一缕阳光,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中考后,你自信满满,进入新的校园,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毕业后,你意气风发,走向第一个工作岗位,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生,有许许多多的开始。每一个开始,都是作别过去、迈向未来的郑重承诺。

    请以“来,开始吧”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②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③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