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3-05-15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 1. “验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便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材料表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主要是为了(    )
    A . 强化边疆管辖 B . 巩固国家统一 C . 沟通南北交通 D . 加强中央集权
  • 2. “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材料称颂的是(    )
    A . 杨坚 B . 李世民 C . 武则天 D . 李隆基
  • 3. 下列措施反映了两位统治者都(    )

    唐太宗

    唐玄宗

    为了考察地方长官,命人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名字都写在屏风上,记录其功过行能,以备赏罚。

    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撤职45个不合格的,并曾贬斥了主持县令选任的两位重要官员。

    A . 重视整顿吏治 B . 善于虚心纳谏 C . 关注人才选拔 D . 重视农业生产
  • 4. 后人评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由此可以揭示唐朝盛世源于(    )

    ①唐初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②国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③国内未曾出现政局动荡    ④制度适时调整发挥积极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①
  • 5.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此诗颂扬了唐朝(    )
    A . 经济繁荣 B . 政治清明 C . 对外开放 D . 民族政策开明
  • 6. 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此现象(    )
    A . 反映了政治生活的进步 B . 体现了民族交融的结果 C . 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D . 确立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 7.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他”是(    )
    A . 李白 B . 吴道子 C . 白居易 D . 杜甫
  • 8. 文物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列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

    A . 唐代的民族关系 B . 唐代的对外交往 C . 唐代的建筑成就 D . 唐代的经济发展
  • 9.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 . 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C .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赛 D . 高僧鉴真为传授佛经东渡日本
  • 10. 下列事件存在某种关联,其中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黄巢起义    ②安史之乱

    ③唐玄宗统治腐败    ④潜镇割据

    A . ①②④③ B . ③②④① C . ③②①① D . ①②③①
  • 11. “千秋疑案陈桥驿,衣着黄袍便罢兵。”其直接结果是(    )
    A . 建立后粱 B . 统一全国 C . 建立北宋 D . 削夺兵权
  • 12.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反映宋朝(    )
    A . 商业繁荣 B . 重文轻武 C . 重农抑商 D . 守内虚外
  • 13.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 . 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 . 在边境重地设立镇节度使 C . 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 . 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卫东京
  • 14.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规,”王安石变法中这一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 分散宰相权力 B . 增加财政收入 C . 加强军事实力 D . 强化君主专制
  • 15. “由于双方关亲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可见,“榷场”是宋朝(    )
    A . 政权边界的贸易场所 B . 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C . 海外贸易的管理机构 D . 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
  • 16. 考古发掘宋代墓葬时,在辽人的墓葬里发现了辽人备茶(汉人习俗)的静画,在人的墓葬里发现了汉人火葬(辽人习俗)的琉璃棺,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反映了当时(    )

    A . 民族间习俗没有任何差异 B . 民族之间的交融日益加深 C . 民族之间的仇恨逐渐扩大 D . 北宋已经收复幽云十六州
  • 17.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诗词中“靖康耻”指的是(    )
    A . 金灭辽 B . 金灭北宋 C . 蒙古灭西夏 D . 元灭南宋
  • 18. 下列战役与岳飞事迹相关的是(    )
    A . 建立契丹国 B . 创制西夏文 C . 统一女真族 D . 郾城大败金军
  • 19.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 . 宋辽对抗 B . 宋夏议和 C . 宋金对峙 D . 南宋偏安
  • 20. 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这句话表明(    )
    A .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 . 纸币“交子”的出现
  • 21. “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    )
    A . 铁木真 B . 忽必烈 C . 李元昊 D . 阿骨打
  • 22. “起朔溪,并西城,平西夏,灭女真,……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天下为一”的标志是(    )
    A . 蒙古建立 B . 元朝建立 C . 文天祥抗元 D . 元灭南宋
  • 23. 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元朝变革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实行了(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郡国并行制 D . 行省制
  • 24. 《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这表明(    )
    A .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B . 元朝设置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C . 宣政院掌管全国的行政和宗教事务 D . 元朝设立统一的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 25. “至元间,立巡检司。”这里的巡检司,在当时主要管理的是(    )
    A . 澎湖和琉球 B . 新疆地区 C . 西藏地区 D . 辽东半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朝建立后,文帝将此前混乱的中央中枢政治体制加以整理,……设立了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唐初统治者致力于国家制度建设,……为唐前期的持续发展繁荣提供了政治制度上的保证。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隋朝已恢复汉朝在竞争性统考的基础上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这一制度完全形成后,由在一连串复杂的仪式中举行的一系列考试组成……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1) 隋朝建立于何时?据材料一指出“文帝”整理“中央中枢政治体制”后实行的措施。结合所学,在此基础上“唐初统治者”是如何“致力于国家制度建设”的?
    2. (2) 材料二中隋朝采用哪一制度来“选拔官吏”?该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指出该制度“完全形成后”实施的主要方式.列举武则天完善这一制度的措施。结合所学,概述这一制度创立的意义。
    3. (3) 综上所述,概括隋唐制度创新的作用。
  • 2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示意图。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城市

    1. (1) 唐朝前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有①和②。宋朝时,长江下游和③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2. (2) 唐朝时,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④的白瓷类雪似银,⑤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北宋兴起的江西⑥,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 (3) 下图“开元通宝”出自于⑦(人物)统治时期。南宋时,⑧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4. (4) 唐都⑨(地名)城中有东、西两⑩宋代时,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⑪
    5. (5) 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唐至宋经济的新发展。
  •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国有多个政权并立、战争此起彼伏,但汉族、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呈快速发展之势。特别是两宋,迈入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阶段……元朝定鼎中原,疆展城辽阔,中央与地方、内地与边疆之间的联系空前加强。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材料三:宋金无时期,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非常频繁,我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经验与事实基础,为中国民族政策的持续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金元阶段: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相融》

    请回答:

    1. (1) 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起政权的首领是谁?据材料一指出“两宋”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并举一例元朝管辖西北边疆的措施。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宋朝棉花种植区的变化趋势。据材料指出唐至宋茶树种植的特点。
    3. (3) 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是哪一个新民族?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产生的影响。
    4. (4) 综上所述,概括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