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5-09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鲁迅先生从一部刻印十分粗的《山海经》中感受到了长妈妈真挚的爱。拿到书的那一刻,童年的鲁迅似乎遇着了一个pīlì(   ),全身都震sǒng(   )起来那是一种怎样的惊喜啊!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长妈妈对童年鲁迅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是润滑剂,是人生的氨基酸。因为爱,我们的生活色彩斑澜:因为爱,我们的生活和谐默锲……

    1.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粗( ) ②真( )

    2.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震sǒng( ) ②pīlì( )

    3. (3) 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②改为

二、句子默写
  • 2.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 (1) ,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2. (2) 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
    3. (3)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4)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5. (5) 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三、选择题
  •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戍边官兵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B . 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 . 个人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 , 但只要与众人团结协作,必能凝聚一股强大的力量。 D . 来博览会参观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提高了沂蒙老区的文化传播力,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 4.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是古代臣子对君主的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B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就是按照年、月、日编排历史事件。 C . 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出自相传为北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 D .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四、名著阅读
  • 5. 《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在他的人生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请从下面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他对祥子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人物:孙侦探  曹先生

五、综合性学习
  • 6. 七年级(1)班正组织开展“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 (1) 小芳写的开场白,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古语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对自己的国家都有责任,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A . 文中加点的“都”“一直”都是副词,朗读时应该重读。 B . “关心”“赞美”“热爱”都是动词。 C .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朗读时应该读出气势。 D . 整段话朗读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轻柔,语调平缓。
    2. (2) 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王红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李婧同学接着朗诵黄露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词。
六、课内阅读
  • 7. 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遗之。

    1. (1) 本文作者是(朝代)人。
    2.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陈康肃公射( )

      敢轻吾射( )

      以杓酌油沥之( )

      无他,但手熟(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4. (4) 你认为卖油翁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②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幅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为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在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岗上哭。原来他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到步兵连去,因为步兵连的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③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火了,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边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的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一摸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一个小孩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子啊。他穿着个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墙上的纸也完全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跑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④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1. (1) 选文写了马玉祥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3. (3) 选文第③段反复写了烟和火,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麦浪滚滚

    ①小满过后,我回到故乡,想再看看麦浪翻滚的样子。

    ②车在蔚蓝的天空下行驶,夏初的葳蕤袒露在阔野上,故乡大地一派生机。看呵,绿树含烟,鸥鸟翩翩:丰草争茂,流水潺潺;田畴如毯,麦浪绵绵。目力所及皆是一幅线条明快、色彩艳丽的田园图画!

    ③……

    ④往田垄深处走去,小麦的清香和着土地的芬芳沁人心脾。极目远眺,一块块麦田密如绒毡,棋盘般整齐,像是心灵手巧的裁缝修剪过一样。微风吹过,麦叶沙沙作响,麦浪起起伏伏,绸缎般绵延向远方。身前身后,一株株青绿色的麦秆,叶片修长挺拔;一粒粒鼓胀饱满的麦粒,密密匝匝,结成小穗。每穗有多少颗麦粒就有多少根麦芒,像战士紧握的钢枪。而此时最容易让人遗忘的是那些不起眼的麦花。和其他植物姹紫嫣红的花不同,麦花极简约、极朴素,它们摒弃了花瓣,没有明艳的色彩,只是袒露着雄蕊和雌蕊,半悬半挂在麦穗上,翘首期盼“风媒”的撮合,将“良缘”化为金黄的丰收。

    ⑤割小麦是庄稼人一年中的重活,但晒麦子并不比割麦子轻松。记得小时候,打完麦子扬完场,把新麦子运回家,父亲又带着哥哥、姐姐急急忙忙回到地里抢墒①犁耙,安插好秋作物,才匆匆返回城里的建筑工地。剩下的重担就全落在母亲身上。

    ⑥新麦子打下来,要经过连续几天的暴晒才能不生虫不发霉,每年三伏天还要倒缸返晒。以前我家院子地面是土的,庭扫后,等太阳把地面晒得灼烫,母亲就把旧草席、旧被单铺在地上。她踩着凳子趴在缸沿上,一瓢一瓢把麦子挖出来,倒在地上均匀摊开,再光着脚板,双脚交替向前挪动,把麦子犁成麦垄,半个钟头的工夫就重复翻拢一遍。烈日下,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双脚奇痒。后来我家院子铺了水泥地面,再晒麦子就方便多了。那时,每到暑假我都要帮母亲晒麦子。太阳直刺得头皮发烫发木,我不情愿地爬到麦缸里,这边一瓢一瓢地挖,母亲就一簸箕一簸箕地接。缸挖空了,母亲给我擦擦身上的汗,炒个鸡蛋,哄着我吃了后到炕上歇着,她又转身去忙。我一觉醒来,已过晌午,窗外烈日当空,只见母亲正在太阳底下端着簸箕娴熟有节奏地颠簸着麦子,稗子、麦糠、秸秆等随之被筛出,留下的是金灿灿的麦粒。母亲满脸通红,汗如雨下……年复一年,母亲白皙的脸庞上渐渐有红褐色的晒斑皲裂,一头乌黑的秀发变得苍白,硬朗挺直的腰板越来越弯曲了……而今天,院子里只剩下那几口空空的麦子缸还孤寂地蹲在那里,炽热的阳光也只能在香椿树和鸟儿身上跳跃了。

    ⑦新麦子入仓后,一部分置换成家庭开支以及我们的新衣服、书本费,剩下的就成了口粮,这时满屋子开始飘荡甜丝丝的麦香。母亲心灵手巧,善于调剂生活,她用刚磨出来的麦子面制作面老虎、面燕子、面钱龙、面鱼、面荷叶等,一则庆祝丰收,一则解我们的馋。那时发面不像现在用酵母,而是用自制的“老面引子”。母亲制作的各色面食花样,光滑、白皙、香甜、暄软,奥秘除了揉面有技巧,其他全在“老面引子”的发制、存贮。村子里谁家儿女嫁娶、给老人祝寿、小孩过满月等,总是要找母亲帮忙,她制作的大饽户户传看,赞不绝口。母亲总是说:“不就是抚弄个面团嘛,只要邻居乡亲不嫌弃就行!”这对母亲来说,大概是一种朴素的生活艺术吧!参军以后,我在天南海北的很多城市里吃过很多有特色的面食,面粉更精,造型更美,但怎么吃都找不到记忆里的感觉。

    ⑧布谷——布谷——在一阵清脆的布谷声中,我缓过神来。哦,望着眼前这片哺育我长大的土地,我忧然想到,这布谷鸟啼落的可是满地跳跃闪烁的碎金子!麦浪滚滚,故土情深。有泥土般厚重的自信,有麦穗一样饱满的情怀,脚踏实地向前走,我们生命的原野会愈发蓬勃粲然!

    注:①抢墒:qiǎng shāng,意思是趁着墒情较好时抓紧。墒:田地里土壤的湿度。

    1. (1) 请从词语或修辞角度给第②段画线句子做批注。
    2. (2) 作者看到的小麦有何特点?
    3. (3) 文章回忆了和母亲有关的哪两件事?分别有何用意?
    4. (4) 结尾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八、作文
  • 10.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一个让我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情感的词语,如“自豪”“悲伤”“感动”“振奋”“懊悔”等,将题目补充完整。再现当时的场景要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字数不少于500字。书写正确、规范、美观。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