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新余市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4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北京冬奥会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下列有关火炬的设计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 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而成 B . 使用氢燃料,使火炬燃烧时的碳排放为“零” C . 火炬交接时,两支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 D . 火炬外壳能在高于800℃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
  • 2. 妈妈为即将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小丽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蒸鲈鱼、红烧牛肉、鸡蛋肉饼汤。你认为添加下列哪项后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更合理(   )
    A . 牛奶 B . 素炒西兰花 C . 排骨汤 D . 小米粥
  • 3. 2023年2月,美国一列运载危化品的列车在俄亥俄州境内脱轨,引发氯乙烯(C2H3Cl)等有毒气体大规模泄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来生产PVC(聚氯乙烯)塑料 B . 美国的做法是焚烧氯乙烯处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氯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 C . 氯乙烯属于化合物 D . 此次氯乙烯泄露事件的焚烧处理方法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 4. 新余特产甜茶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密林中,在仙女湖区范围内只有东坑林场峡沙分场的九龙山上才有。其具有清热解暑、降压祛脂等药用价值。用开水冲泡后,香气四溢,沁人心脾,甘甜爽口,使人顿觉心旷神怡。能闻到甜茶香味的原因是(   )
    A .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 分子间有间隔 D . 分子的体积很小
  • 5. 锂电产业是江西新余的优势产业之一。下列有关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B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料碳酸锂的化学式LiCO3 C . 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D . 锂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 6. 天宫课堂中王亚平老师为同学们演示了“水球”变“冰球”实验。“水球”实际是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球,当这种溶液遇到一些固态的晶体时,它的溶质就会快速结晶。醋酸钠学名乙酸钠(CH3COONa)。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醋酸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 . 实验中“冰球”摸上去是热的,说明该物理变化放出热量 C . 醋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2 D . 醋酸钠中C,H,O,Na元素的个数比为2:3:2:1
  • 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蒸发 B . 过滤黄泥水 C . 测定溶液的pH pH试纸 D . 稀释浓硫酸
  • 8.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餐具上的油污用加入洗洁精的水更易洗掉,原因是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B . 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 . 玻璃钢被大量用作建筑材料、车船体材料,它属于金属材料 D . 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 9.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常温下,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 . 复分解反应会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所以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 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D .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 10.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B.向一定量且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

    量的稀盐酸

    C.在盛有铁钉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硫

    酸铜溶液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

    入氧化钙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选择填充题
  • 11. “百日冲刺战中考!”新余学子放飞载着自己心愿的氦气球。性质决定用途,以下氦气的性质中与该用途最相关的是(

    A.密度比空气小得多         B.不能供给呼吸

    C.无色无味气体             D.与氢气球相比氮气球的优点是

  • 12.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甲溶液

    B.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析出甲固体的质量比析出乙固体的质量大

    C.若t1℃是表示20℃时,则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D.将t1℃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13. 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氢氧化钠中混有的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碳粉

    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混合物

    C

    除去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干燥

    D

    鉴别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

三、填空题
  • 14. 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以“江西特色文化元素”为主题的研学实践系列活动。
    1. (1) “红色文化”:秋收起义策源地一一萍乡,素称“江南煤都”,煤、石油和统称为化石燃料。
    2. (2) “陶瓷文化”:瓷都一一景德镇。瓷土是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是Al2O3·2SiO2·2H2O,其中Si的化合价是
    3. (3) “古色文化”:北宋著名书法家一一九江修水人士黄庭坚。他用墨汁书写的作品保存至今仍不变色,其原因是
    4. (4) “客家文化”:客家围屋之乡--赣南客家围屋。建造围屋时需要使用熟石灰,由生石灰制取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 氢气被看做是理想的“绿色能源”,氢气的制备和储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 (1) Ⅰ、制氢

      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电解水制高纯氢,工作示意图如图乙、通过控制开关连接K1或K2 , 可交替得到H2和O2

      ①光伏电池的主要材料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甲所示,硅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理论上制得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

    2. (2) Ⅱ、储氢

      镁铝合金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在Ar保护下,将一定质量比的Mg、Al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在氢气气氛下球磨该镁铝合金,其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Mg17Al12+17H2=17MgH2+12Al,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释放出H2。图丙为球磨后的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放氢曲线(球磨后的材料的储氢量约为3.03%),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镁铝合金储氢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镁铝合金的硬度介于金属镁和金属铝之间

      b.镁铝合金在Ar中熔炼是利用了Ar的物理性质

      c.由图可知,当温度高于260℃时,几乎所有的储存氢都能放出

      d.当放氢温度由260℃升至320℃时,放氢的速度变快

  • 16. 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 (1) A实验:观察到薄铜片上的先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2. (2) B实验的目的是,实验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通过分析此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3. (3) C做对比实验

      ①若要探究铜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则X为铜片,Y为

      ②若要探究酸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X为锌片,Y为

  • 17. 碳酸亚铁(FeCO3)可用于制作补铁药物,以下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等)为原料制备碳酸亚铁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资料】40℃以上时,易分解。

    1. (1) 操作II的名称为
    2. (2) 流程中通过复分解反应得到了碳酸亚铁(FeCO3),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3. (3) 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4. (4) 从溶液C中可回收一种化工产品,请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5. (5) 该补铁药物主要用于治疗
  •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应先加入(填“稀盐酸”或“大理石”)。
    4. (4) 进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收集氧气的装置最好选择
    5. (5) 碳酸氢钠受热会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为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小明用如图装置F进行实验,装置密封性良好。他认为只要观察到小气球胀大,就能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明依据不充分,原因是。小红认为在X处预先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就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可将澄清石灰水换作,同样能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 19. 如图实验均可验证“无现象化学反应”的发生。

    1. (1) 实验一中,当观察到时,证明化学反应已发生。
    2. (2) 实验二中,未知试剂X是一种固体粉末,其成分可能是,观察到时,证明化学反应已发生。
    3. (3) 实验三中,向密闭的烧瓶中推入液体后,得到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曲线a变化平缓的原因是
    4. (4) 实验三结束后,为判断右侧烧瓶中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反应:取样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某种溶液,相关化学方程式是,静置后再往上层清液加入几滴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不变色,则说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若变为红色,则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
    5. (5) 实验结束后把实验一与实验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最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混合后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酚酞外)是(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20. 小艾在做家务时,发现厕所用清洁剂的有效成分为氯化氢。为测定该厕所清洁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取50g该厕所清洁剂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至pH=7时,消耗8%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g。请回答相关问题(杂质可溶但不参加反应)。
    1. (1) 若需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

      ①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g。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填“滤纸上”或“烧杯中”)。

      ②将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后,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2. (2) 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厕所清洁剂进行中和反应。试计算该厕所清洁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3. (3) 若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洒出,这一操作失误会导致测得所清洁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