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一轮复习调研考试(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2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单项选择题II: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 3分,有两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 1. 在陶寺遗址的墓地三区中部,五座随葬鼍鼓、特磬的大型墓集中在一片,其中出土了许多重型礼器,而死者似乎是同一家族中的几代人。由此可知,陶寺文化时期(   )
    A . 音乐演奏技艺高 B . 私有制已经形成 C . 已出现早期国家 D . 宗法制开始萌芽
  • 2. 下图所示为纵38厘米、横44厘米的凤阙画像砖(东汉)。成书于东汉的《白虎通义》认为:“阙者,所以释门,别尊卑也。”阙是宅院的脸面,彰显主人的社会地位和富有程度。此类画像砖的历史研究价值是(   )

    A . 反映豪门贵族的生活 B . 考察坞堡的军事功能 C . 证明礼乐制度的重建 D . 揭示农民的劳役负担
  • 3. 唐代,官学教育鼎盛,私人办学也因政府鼓励而得到发展。地处“荒服之表”的海南所在的岭南州,“县学仅四五十人”,见诸史籍记载的第一间黎族子弟学校,也于贞观末年在儋州吉安(今昌江县境内)由当地县承设立并主持讲学。由此可见,唐代兴办教育的目的之一是(   )
    A . 敦行社会教化 B . 推广诗词歌赋 C . 促进民族交融 D . 扩大科举规模
  • 4. 下表为(苏州织造局志)中记载的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苏州织造局工匠人数表(单位:人)。

    据此可知,清初官营作坊在生产组织上(   )

      拣绣匠 挑花匠 倒花匠 提花匠 织绸匠 画匠
    织染局 8 14 15 5 6  
    总织局 6 6 10 6 1
    A . 追求规模效益 B . 已引入标准化的流水线 C . 注重分工合作 D . 强调对成本的精细控制
  • 5. 有学者提出,近代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这个“深渊”有一个“底”。 这个“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且中国历史发展到“谷底”的时候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在该学者看来,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应是(   )
    A . “屈辱”与“迷茫” B . “沉沦”与“上升” C . “革命”与“西化” D . “团结”与“觉醒”
  • 6. 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人主办的《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至2月所刊登的有关“蒋委员长”的报道。这些报道(   )
    日期 版面 标题/图像/讲话
    1月11日 第四版 《蒋委员长告国民书》
    1月17日 第二版 《蒋委员长坚决抗战》
    1月19日 第二版 《蒋委员长表示绝不接受敌要求》
    2月6、7、8、9、10、11日 第二版 2月6日,在报眼位置刊载蒋介石头像,旁边写着:拥护蒋委员长抗战到底;同时从6日到10日连载蒋介石的《抵杭外辱与振兴民族》;2月10日
    刊载《八路军迭胜敌军蒋委员长传电嘉奖》
    2月20、21日 第二版、第三版 2月20日,第二版刊载《蒋委员长昨主祭殉职空军,各界热烈慰劳将士》;
    20、21日连续刊载《蒋委员长昨晚广播讲稿》
    2月27日 第二版 《粤汉路员工爱国可风,蒋委员长昨传电嘉奖》
    2月28日 第三版 《意大利幼童函蒋委员长致敬》
    A . 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 旨在凸显中国共产党的抗战领导权 C . 有利于营造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氛围 D . 是对国民政府书报检查制度的妥协
  • 7. (2023·福建模拟) 据统计,1958年第一季度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同期增长26%;同年6月13日的《人民日报》刊出诗句“英雄志气冲破天,一天等于二十年”,并认为“一天等于二十年”是马克思早已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社会发展作出的科学预判。这说明当时(    )
    A . 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估计不足 B . 我国已建成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 C . 经济的增长助长了文化创作的浪漫色彩 D . 人民群众为工业化作出了重大牺牲
  • 8. 下图所示为位于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统计(1987~2010年)。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出(   )

    A . 中国的文化遗产门类较齐全 B . 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C . 中国人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D .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增强
  • 9. 综合下图所示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

    A . 古代西亚的法治文明 B .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C . 古代美洲的宗教神学 D . 古代日本的幕府统治
  • 10. 据统计,拜占庭帝国1000余年的历史中共发生过65次夺取皇位的叛乱,107位君主中仅有34人寿终正寝,8人死于战场或意外事故,其余君主自愿或被迫让出了皇位。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A . 赓续罗马尚武风气 B .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C . 政治内耗影响深刻 D . 君权受到教会钳制
  • 11. (2023·湖南模拟) 15世纪以前,西亚北非、欧洲的许多人主要通过瓷器、丝绸等商品认识中国,极少数到过中国的人,也多倾向于描述中国的富庶,这导致中国文化在异域人眼中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中国文化的神秘感在欧洲消散主要得益于(    )
    A . 启蒙运动的高涨 B .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 三角贸易的兴起 D . 世界市场的形成
  • 12.  1927~1928年,苏联同西方国家签订了不同类型的技术转让协定。苏联“一五”时期的第聂伯河水电站、哈尔科夫拖拉机制造厂、下诺夫哥罗德汽车厂、顿巴斯煤矿等工程,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从西方引进的新技术。这说明(   )
    A . 西方对苏联的外交孤立被打破 B . 经济危机成为苏联发展的机遇 C . 技术交流促进了苏联经济发展 D .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显著优越性
  • 13. 有学者对冷战时期美国的发展战略思维逻辑总结道:“任何苏联的优势都会导致苏联方面的侵略和美国方面的退让。如果苏联领先,美国必须用双倍的努力赶超:如果美国领先,还应该用双倍努力扩大这种领先地位。美国的领先意味着稳定。”这种思维逻辑(   )
    A . 缘于美国处于守势地位 B . 间接导致苏联产业失衡 C . 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D . 折射出国际局势的紧张
  • 14. 在海南《文氏族谱》等谱牒中,记载了不少生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往番”“客洋"(移民海外)之人,其中往往只有这些人的“生时”,而没有其“忌日”。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海南族谱中有关迁往国外的移民的记载则广泛涵盖了人口、职业、婚姻、家庭等内容。这一变化深刻反映出(   )
    A . 信息记录手段的进步  B . 近代社会的转型印记 C . 航海安全保障的提升       D . 民族产业的更新迭代
  • 15. “(在人类文明早期)要共享一条大河的利益,要进行大范围的灌溉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要抗御大河不可避免的水旱灾害,要建设和维护大型水利工程,这些都需要氏族、部落、小群体之间的协调和联..-因此(古埃及地区)早期就出现了联合,氏族联合为公社,公社又结合

    为40多个州......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最终形成上埃及、下埃及两个王国。”这段历史解释重在说明(   )

    A . 地理环境对文明产生具有巨大的影响 B . 治理尼罗河是古埃及王国的重要工作 C . 古埃及国家具有自下而上的政治结构 D . 早期人类文明的特性与共性相互交织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3分。
  • 16. (2023·广东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宋时期,“儒医”群体及“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理念兴起。宋神宗时,官方专门培养医生的医学得以创立;宋徽宗时,医学仿照太学体制,被纳入儒学教育体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时人称之为“儒医”,并评价说:“自唐以前,医者多守专门授受之学,其人皆今草泽铃医之流……其有以士大夫而好研方术(者)……代不数人耳。自宋以后,医乃一变为士夫(士大夫)之业,非儒医不足见重于世。”宋代的优秀儒医善于总结历代医药理论和方剂,编撰了一大批里程碑式的医药学著作,多为继往开来之典籍。据文献资料估计,北宋末期官医约10000人,遍布城乡的民间医生约25000人。

    ——摘编自程民生《宋代医生的文化水平和数量》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医”群体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医”兴起的背景和影响。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制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脱贫大事记

    时间 主要事件
    198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提出实施“以工代赈”“三西”农业建设等专项扶贫政策
    1985年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扶贫工作
    1987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贫因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通知》出台,针对我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带
    划定了331个国家重点扶贫县,确立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地域单元的扶贫方式
    1994-1996年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
    定》出台,计划集中力量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01年 国务院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为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
    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作部署
    国家确定14.8万个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徒贫工作”
    同年年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201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两不悠三保障”
    (不愁吃,不悠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往房安全有保障)的总体目标
    2015年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
    2020年 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都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
    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性贫困

    ——摘编自史志乐、张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摆脱贫困的百年实践探索》等

    1. (1) 根据材料,指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中国共产党脱贫目标的共通点和不同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能够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脱贫目标的原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31年,马志尼在法国马赛创立了青年意大利党,希望以发动起义的方式建立一个统一的意大利共和国。尽管起义失败,但它唤起了意大利人的民族意识。1848 年,西西里爆发的起义揭开了意大利1848年革命的序幕。同年,撒丁王国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并出兵支持北意大利的独立运动,与奥地利开战,但独立运动遭到奥地利的镇压。1852年,加富尔被任命为撒丁王国宰相,他依靠灵活的外交手腕,使撒丁王国成为意大利统一的主导力量。1860年,西西里再次爆发起义,加里波第率领远征军前往支援,解放了西西里岛和那不勒斯:基于民族统一的理想,加里波第等人决定让独立的南意大利并入撒丁王国(次年改称意大利王国)。1866~1870年.意大利借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之机,从奥地利手中收复了威尼斯等地,并攻占了受法国保护的罗马,完成了国家的统一。1902 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长篇连载,将马志尼、加富尔和加里波第合称为“意大利建国三杰”。

    ——摘编自袁鸿宇、秦方《“意大利建国三杰”形象在近代中国的塑造及演变》

    1. (1)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意大利建国三杰对近代意大利统大业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意大利统一的历史影响。
  • 19. (2023·浙江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

    【资料夹】

    ①《史记》中写道:“(战国时)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汉)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②唐高祖李渊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释迦佛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③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为孔子加谥“元圣文宣王”;五年后又改谥“至圣文宣王”。

    ④元成宗特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刻《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

    ⑤康熙皇帝亲题“万世师表”献于孔庙。

    ⑥1917年,陈独秀发文强调:“旧教九流,儒居其一耳。阴阳家明历法,法家非人治,名家辫名实,墨家有兼爱节葬非命诸说,制器敢战之风,农家之并耕食力,此皆国粹之优于儒家孔子者...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此文在当时“批孔”思潮中颇具代表性。

    ⑦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曾对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说:“(为说服一个青年军官加入国民党)我向他解释我是从孔子到现在的中国伟大的改革家的直接继承者,如果在我生前不发生重大的变革,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推迟六百年。”一位国民党政要也回忆说:“(孙中山答复一位俄国革命家)中国有一个正统的道德思想,自尧、舜、禹、汤、文、式、周公,至孔子而绝。我的思想,就是继承这一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的。”

    ⑧2004年3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批示,将孔子出生地建成“中华文化标志城”,并将对外汉语传播机构命名为“孔子学院”。

    ⑨据张岂之等现代学者的研究,隋唐以前的崇儒政策以尊周公为主,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周公的地位是不断下降的,孔子的地住是不断上升的。

    1. (1) 在下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国人对“孔子”评价的变化。(要求:写出变化趋向并用具体材料加以验证。)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说明人们对“孔子”评价变化的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