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普陀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质量调研(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26 类型:高考模拟
一、新旧“世界七大奇迹”(26分)
  • 1. 约公元前3世纪,一位地中海沿岸的旅行家提出了“世界七大奇迹”。他心目中“奇迹”的主要依据是规制宏大。它们分布如下:

    1. (1) 从上述“奇迹”的分布和具体指向看,古代文明表现出的明显特征是(    )(单选)
      A . 欧洲中心 B . 分布集中 C . 联系广泛 D . 多元发展
    2. (2) “太阳神巨像”“宙斯神庙”“阿尔忒弥斯神庙”“金字塔”等“奇迹”,反映出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特点是(    )(单选)
      A . 等级分化 B . 崇尚神灵 C . 重视农耕 D . 专制集权
    3. (3) 将下列早期文明成果与上述奇迹所属的文明区域匹配。(填写图中字母)

      文明成果

      ①《荷马史诗》

      ②象形文字

      ③《汉谟拉比法典》

      文明区域

      区域

      区域

      区域

    4. (4) 吉萨金字塔群是唯一留存至今的“奇迹”,修建于约公元前2575至前2465年。大约同时期,D地区处于(    )(单选)
      A . 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时期 B . 古代城邦国家时期 C . 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时期 D . 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
  • 2.   2007年,瑞士“新世界七大奇迹基金会”,通过全球范围投票决定“新世界七大奇迹”。它们分布如下:

    1. (1) 墨西哥 奇琴·伊察金字塔和秘鲁马丘比丘遗址 ,分别属于古代美洲的(    )(单选)
      A . 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 B . 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 C . 玛雅文明、印加文明 D . 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
    2. (2) 为“中国万里长城”简要撰写“一生中必去打卡的历史‘奇迹’”推荐理由。
    3. (3) “新世界七大奇迹”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在分布与具体指向上有很大不同。你认为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二、中西方商贸回眸(27分)
  • 3. 从丝路兴盛到海路大通,不仅带来中西方商贸变化,同时也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1. (1) 根据提示,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2. (2) 如果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去理解“(陆上)丝绸之路”,以下名称中最合适的是(    )(单选)
      A . 沙漠绿洲丝绸之路 B . 草原丝绸之路 C . 游牧地区丝绸之路 D . 中亚丝绸之路
    3. (3) 以下关于“丝绸之路”的两种历史观点,在观察视角上分别有何侧重?综合两种观点,简要谈谈“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 4. 阅读以下某学者绘制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当时最能体现这一功能的代表性船只当是(    )(单选)
      A . 马可·波罗来华搭载的商船 B . 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 C . 麦哲伦船队的“维多利亚号” D .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汽船
    2. (2) 该赋税制度应是(    )(单选)
      A . 租庸调制 B . 两税法 C . 一条鞭法 D . 摊丁入亩
    3. (3) “储藏”,体现明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单选)
      A . 商品经济活跃 B . 朝贡贸易主导 C . 白银资本雄厚 D . 小农经济主体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全球海路大通”对传统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
三、书籍中的世界史(20分)
  • 5. 世界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世界通史类书籍则反映和影响人们对世界史的认识。

    材料一:《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目录(部分)

    第五编  公元1500年以前各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六编  西方崛起时的世界(公元1500-1763年)

    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公元1763-1914年)

    第八编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注:本书作者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第一版于1970年问世)

    材料二:《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目录(部分)

    第四部分  跨文化交流的增速(1000-1500年)

    第五部分  全球一体化的缘起(1500-1800年)

    第六部分  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1750-1914年)

    第七部分  当代全球重组:1914年至今


    (注:本书作者为【美】杰里·本特利等,第一版于2000年问世)

    1. (1)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对于1500年以来“全球史”的认识主要有何相同与不同?
    2. (2) 材料三的编写者试图帮助读者如何全面理解“20世纪”?
    3. (3) 材料三第一章为“进入20世纪的世界”。结合编写者意图及所学知识,尝试为本章设计三个子目名称。
四、“共和”的近代中国之旅(27分)
  • 6. 英语republic经日本翻译为“共和”后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之旅。

    材料一: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万国政体,可以三大别概括之,一曰专制政体,二曰立君政体,三曰共和政体。……若夫共和政治,则人人皆治人者,人人皆治于人者。盖各以己意投票选举,以议行一国之政,故曰人人皆治人。既选定之司法官,则谨遵其令而莫或违,故曰人人皆治于人。

    ——据梁启超《蒙的斯鸠之学说》(1899年)《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1902年)整理

    材料三:且夫共和政治,不仅为政体之极则,且以适合于中国国民之故……今欲求避祸之道,惟有行此迅雷不及掩耳之革命之一法;而与革命同行者,又必在使英雄各充其野心。充其野心之方法,唯作联邦共和之名之下,其夙著声望者使为一部之长,以尽其材,然后建中央政府以驾驭之……吾既实行此主义,必不至如前此野蛮割据之纷扰。

    ——《孙逸仙与白浪庵滔天之革命谈》(1903年)

    材料四: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1. (1) 材料一“周本纪”中的“周”史称(    )(单选)
      A . 西周 B . 东周 C . 北周 D . 后周
    2. (2) 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共和”的内涵。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4. (4) 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共和”的近代中国之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