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4-29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根据情景默写古诗文。

    品读古诗文,我喜欢沉浸在字里行间,来一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神游。穿越时空,我落在江南一座庭院中。庭院深深深几许,我看见 “庭中有奇树,”,夏夜微凉,月华似水,庭中奇树与墙角竹柏疏影横斜,不由记起苏轼夜游承天寺时所见 “,水中藻、荇交横,”,正应此景。如此九霄澄净,直叫人欲上青天览明月。我腾身一跃,凌空蹈虚,举头明月如镜高悬,俯瞰大江静影沉璧,江面云霞变幻出琼楼玉宇,流光溢彩,这不就是李白出荆门时船上所见 “”之江上奇景?由蜀入楚,清澈的夜色里,我仿佛听见游子李白风中低喃 “”,将乡愁缕缕,付与悠悠流水。

    不知什么时候,东方渐白, “晓雾将歇,”,我向北轻轻一跃,御风辗转来到雁门关。那么,就让这里成为此行的终点站吧。边塞凛冽秋风尖啸着穿过城头墙垛,依然遮掩不住那回荡在古战场中雄浑悲壮的声声号角,雁门关外大地上的泥土在暮色中呈暗紫色,这一刻,我眼前浮现李贺《雁门太守行》笔下描绘的 “”那种沉重肃杀的景色。雁门关,古时国门,若有外敌来犯,戍边将士定将提携玉龙,血战沙场,御敌于国门之外。当今,西方乱我中华之心未灭,我辈有志青年岂能贪安逸享乐而不发奋图强?须知孟子强调,不论个人还是国家都要居安思危,切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为 “”……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历史不会忘记,在长达14年之久、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英勇的中华儿女bù zhé bù náo,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无数仁人志士的碧血丹心化作一颗颗红色的xīng chén照耀中国大地,最终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回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的fēng  gōng wěi j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我们共同míng jì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二十大报告描绘出一幅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谋划与使命担当。 B . 国产电影《隐入尘烟》的女主演海清把农妇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 , 深受观众好评。 C . 汕头首条过海隧道通车首日,隧道内通行车辆络绎不绝 , 交通秩序总体平稳,车流量约4万辆次。 D . 国庆长假让不少澄海上班族赋闲在家,于是南澳岛成为了他们选择外出旅游的最热门的目的地。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光。(修改:将“由于”删去) B . 致敬“中国好人”,不仅要把榜样的示范力量转化为躬行实践的自觉追求,还要记住他们可感可学可做的凡人善举。(修改:将“把榜样的示范力量转化为躬行实践的自觉追求”与“记住他们可感可学可做的凡人善举”互换位置) C . 学校提倡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简单的家务抢着做,复杂的家务帮着做”,旨在培养他们每天劳动。(修改:将“旨在”换成“目的是”) D . 这十年来,澄海玩具畅销全球,产量占据全国一半,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修改:在“经济”前面加上“拉动”)
  •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落实落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校肩负重任。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真正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像对待其他课程一样对待劳动课。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编制课程内容,统筹好短期的劳动技能培训和长远的劳动精神培养,在循序渐进中真正激发学生们对劳动的热爱。

    (摘编自柯仲甲《上好“劳动”这堂必修课》,中国文明网2022年5月17日)

    【材料二】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节选自八年级上册课文《回忆我的母亲》)

    【材料三】“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

    1. (1) 请将【材料一】中划横线的句子用正楷抄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2. (2) 怎样才能让学生爱劳动、会劳动,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进行归纳。(写出三条)
    3. (3) 【材料二】中的“我”也是【材料三】中的“他”,请按要求完成表格,使名著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相符。

      人物

      形象特点

      《红星照耀中国》中相关情节

      ①(他的名字)      

      天性温和

      平易近人

       

      意志坚定

      执着追求

      ②下面选项表现“他”“天性极端温和”的情节是(   )
      A空闲时,就帮助农民种庄稼;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B看演出途中,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C常被一群儿童围着,组织“少年先锋队”。
      D在部队演习时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他突然叫道:“冲到顶上去!”

      ③结合名著内容,概述相关情节。

二、阅读(4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陈:国名。②洫(xù):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同“疲”。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而去之

      民不以封疆之界

      攻亲戚之所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则民怨

    4. (4)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

    5. (5) 【乙】文中,使者和宁国的意见分别对应了【甲】文中关于战争的两个因素: “”和“”;陈国最后被攻下的原因是: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节选自《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材料二】

    歼-15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款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也是中国海军第一款航母舰载战斗机。歼-15于2009年首飞,2012年首次降落在辽宁舰上,目前已经批量生产和服役。

    歼-15战斗机长22.28米,翼展15米,高5.92米,空重17.5吨,最大起飞重量约32.5吨,最大飞行速度为2.4马赫,最大航程高达约3500公里。

    歼-15舰载机最初搭载2台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F系列发动机,后期将换装国产WS-10(涡扇-10H)发动机,据悉改进后的国产发动机的性能已经达到进口发动机的水平。

    (节选自青武蜂·《中国远洋上的一颗明珠——歼-15》)

    【材料三】

    6月4日11时,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集体亮相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       

    陈冬:能够再次执行飞天任务,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考验。12年朝夕相处,两年半的任务训练,我们乘组彼此越来越熟悉、配合越来越默契。我们身上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完成任务的信心决心。

    问:       

    刘洋: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出舱活动训练强度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三四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将来真正的出舱活动,一次就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

    问:       

    刘洋:6个月的时间还是非常繁忙的,我们要完成多项任务。同时,还要完成3个实验舱大量的科学实验,开展科普和公益活动等。我很期待和神舟十五号3位战友在太空胜利会师。

    蔡旭哲:“太空出差”半年,我最期待问天舱、梦天舱和天和核心舱对接后太空家园建成的那一刻。

    (摘编自余建斌《对话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人民日报》2022年6月5日)

    1. (1) 下列对以上内容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 材料一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B . 材料一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从正面有力突出了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表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C . 材料二中划线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歼-15战斗机”具有航程远的特点。 D . 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文体上是有区别的,材料一这则通讯属于记叙文,材料二属于说明文。
    2. (2) 请根据材料三中几位航天员的回答,按顺序给记者设计采访问题。
    3. (3)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探究我国在“强国强军”之路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艾草,香如故

    肖朵朵

    ①每当院子里那丛野生的迎春花爆出第一朵灿黄的小花时,我就知道,采艾叶的时节到了。在那个几乎没有零食的童年,当我的上下牙齿终于可以沉溺在柔软、香甜的艾草米果中,那些柔软中丝丝缕缕牵扯出的艾叶会在我的口腔里跳舞,让我因冬天阴寒而凝滞的血液开始温暖地奔腾起来。妈妈说过:“艾草米果是养胃的。”

    ②阳春三月,妈妈带着我们三姐妹走五里路去城郊采艾叶。直到现在,闭上眼睛,我仍能想起城郊那马尾松林拂过的松香,那时天上有一两只飞鸟掠过。我们把细嫩的艾草叶尖掐下以备做米果,绿色汁液染上我们的指尖。懂中医的妈妈轻声念叨着:“艾,在《尔雅》里叫冰台、艾嵩,在《名医别录》里叫医草,在《中药大辞典》里叫艾蓬、香艾……”这些富有草木气息的名字美得如此纯净,就像此时天空里大朵大朵的绵软白云。

    ③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夜晚,我把双脚浸入艾草水中,让热气沿着穴位一路上扬。我在氤氲的热气中,走进艾草编织的大千世界。《诗经》中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道出古人对艾的炽热依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屈原在《离骚》里说:“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讲述古人将艾缠绕于腰际,甚至比高洁的幽兰还惹人亲近;孟子更是直接宣扬艾叶的治病疗效:“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这些叙述,总像轻灵的夏夜萤火虫一样在我的脑子里飞舞。只因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总是一边帮我悬灸,一边将这些向我娓娓道来。

    ④点燃的艾灸,升起一束笔直的青烟,慢慢弥散,燃烧艾条的热气暖暖地渗透进皮肤。我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生命的轮回和传承如此微妙,竟然是这不起眼的艾草,教会了我外婆熏禳毒气、教会了我母亲强身健体、教会了我祛病延年。不知道,我的儿子以后会不会喜欢艾,他生命中还会不会有艾相伴,但我一定会告诉他,艾是这片厚重土地上平淡而执着的存在。而他或许还会记得,年少时艾灸的热气像羽毛划过身体,淡淡的,暖暖的,犹如母爱。一如我边帮他艾灸边念着自己写的小诗:“在袅袅的艾烟中,你睡着了,你不知道,我坐在你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⑤那年春天,我们开车回到故乡。在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我带儿子去马尾松林那里采艾叶。一路生花,庄稼欣欣向荣,闪烁水润一样的光辉;草木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松林中隐约有轻雾薄岚漂浮,翠绿的松枝遮掩天宇,山风吹拂,偶尔有阳光透射而过,碎金点点,营造出那个我曾那么熟悉的世界。

    ⑥光阴流转,一户户人家已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播撒四方,好在,我们的根还扎在这故乡的土地上。而那一片片绿茸茸的艾草,总是在那里目送我们、等待我们。

    ⑦云过高天,正引领我们从天的一头走向遥远的另一头。而我们脚下的艾草,静默不动,香如故。

    (选自《中国作家网》,2022年6月6日,有删改)

    1. (1) 文章第①-④段主要从哪些方面对艾草进行了介绍?
    2. (2)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第⑤段的景物描写给人感觉生机盎然,幽美宁静,下列诗文符合情境的两项是(   )
      A .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B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 .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 (4) 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三、作文(50分)
  • 9. 读《藤野先生》,读懂一个有志青年“为中国”的伟大情怀;读《愚公移山》,读懂有种精神叫不畏艰难、坚持不懈;读山水,读懂山的厚重与水的柔情;读往事,读懂生活充满酸甜苦辣咸的滋味;读亲情……万物万事若由“读”至“懂”,就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

    请以“读懂”为作文题目,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