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巴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19 浏览次数:4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每小题3分)
  • 1. 巴中市开展以“山水画廊,秀美巴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千里巴山,莽莽苍苍。一声《巴山背二哥》,粗朴拙,从华夏地理版图中央呼啸而起,跋山涉水,穿云钻雾,响彻云xiāo。有个地方是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这个地方叫巴中,她像一位花枝招展的姑娘,披着一件漂亮的绿色衣 , 河流是她美丽的裙摆,群山是她身上耀眼的点缀;像一位英俊潇洒的儿郎,穿着一件闪光的红色铠甲,河流是他bó动的心脏,群山是他铁一般的胳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连绵起伏的巴山,蜿蜒曲折的巴河,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缓缓驶进巴山儿女的心灵。【乙】巴中的山水,或奇峰对峙,或岩壑幽深。光雾山间,雾影婆娑,日光缠绵,霜叶如花。巴中的水,或回曲荡漾,或飞瀑流泉。诺水河畔,流年沧桑,洞中奇景;巧夺天工。巴中之所以文化厚重,是因为山水秀美。【丙】巴中是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故乡。南龛坡上,摩崖造像,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巴中的山水,是南北文化的交融地带,是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交融的水陆码头。【丁】亿万年的人文山水,五千年的自然山水,绘就了山水画廊,秀美巴中。

    1. (1) 文中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guǎng  宵   shang   搏 B . kuáng  霄 shāng  博 C . guǎng 霄 shang  搏 D . kuǎng 宵 cháng 博
    2. (2) 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 花枝招展 B . 连绵起伏 C . 蜿蜒曲折 D . 巧夺天工
    3. (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放在文章【甲】【乙】【丙】【丁】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4.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巴中是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故乡。 B . 巴中之所以文化厚重,是因为山水秀美。 C . 巴中的山水,或奇峰对峙,或岩壑幽深 D . 亿万年的人文山水,五千年的自然山水,绘就了山水画廊,秀美巴中。
    5. (5) 下列加点词与“穿着一件闪光的红色铠甲”中的“红”词性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莲。 B . 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 千里莺啼绿映 D . 了樱桃,绿了芭蕉
    6. (6)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一幅隶书字画作为本次活动的标语(   )
      A . B . C . D .
    7. (7)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英国作家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为顺序,以荒漠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叙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为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 B .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叙述为主,兼说理和抒情,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C . 《狼》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文章写的是一个屠户和两只狼之间的一场较量。告诉我们无论何种情况,人类都应凭借智慧和力量与动物斗争到底。 D . “四书五经”中,“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8. (8) 巴中市正在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请你为此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活动庆贺新春,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兔子是大众文化中常见的动物形象,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的美好的希望密切相连。这实际上与兔子作为

    一种动物的生物本能有关,兔子在繁殖方面的特异能力让古往今来的人们感到惊讶,因此兔子便具有了与生命和希望相关的文化意义。

    【材料三】

    2023年是兔年,兔是十二生肖的一种。卯时一到春入户,兔年来临福满门。横批:兔年吉祥。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1. (1) 下列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的一项是(   )
      A .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B . 庆贺新春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C .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D .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节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人们开展各种活动庆贺新春,这些活动表达华夏儿女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B .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C . 2023年是兔年,兔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兔具有与生命和希望相关的文化意义。 D .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性相同、字数相等、结构相应。
    3. (3)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请结合材料和本地实际,说说你的家乡通过哪些活动庆贺新春?这些活动有何寓意?
  •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妈妈银行

    琦君

    ①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钱庄”“线庄”,心想线庄应该就是专门装钱的一间屋子。一定是钱挤得满满的,像专门装谷子的谷仓一样。

    ②有一回,一位住在城里的叔叔来乡下玩,我听他对母亲说:“大嫂,你有钱该存银行,不要存钱庄。”母亲笑笑没有作声。我问她:“妈妈,钱庄和银行有什么两样?”母亲说:“钱少的叫线庄,钱多的叫银行。”我又问:“妈妈的钱为什么不存银行呢?”她敲了下我的脑袋瓜说:“我的钱都存在你的肚子里了。你不是要吃黄鱼和奶油饼干吗?那都是要钱买的呀。”我想想也对,就很感激:“那么我以后的压岁钱都给妈妈买黄鱼和奶油饼干。这样妈妈的钱就好存银行了。”于是我就把抽屉里、枕头底下所有的钱统统捧出来给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好,我是你的银行。”母亲把我的钱放在针线盒里,对我说:“不许动,这就是妈妈的银行,等凑满两块银钱,就给你去存钱庄。”我马上说:“我不要存钱庄,我要存银行。”母亲说:“钱庄就在镇上,我们可以自己走去;银行在城里,我一两年也难得去一回呀。”我想起那个城里的叔叔,就说:“我们就请叔叔代存呀!”母亲想了一下,好像真有什么新主意似的。

    ③钱给了母亲,我得守信用不动用它,只能常常捧出针线盒。打开来摸摸数数,听听叮叮当当的声音。我就叫它“妈妈银行”

    ④有一次,乡长来筹集捐款服水灾,母亲从身边摸出五个银角子给他。我连忙问:“这是您的还是我的?”母亲说:“当然是我的。对了,你也该捐一点呀”我起先有点舍不得,但想想服灾是善事,“人要发挥广大的同情心”。老师说的。我就跑到楼上,从针线盒里拿出一个银角子,在手心里捏着。捏得热烘烘的,才万分不舍地递给乡长。他拍拍我的头说:“好心有好报。”就收下了。

    ⑤也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真把我的钱和她自己的钱都交给城里的叔叔去存银行了。

    ⑥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天,母亲把折子拿给我的老师看。问他:“这里面一共是多少钱?”

    ⑦老师看了下,奇怪地说:“大嫂,你弄错了吧?这里面的钱都已取光啦。”

    ⑧“你说什么?”母亲知道老师是正正经经的人,不会跟她开玩笑的。她已经在发抖了。

    ⑨“这是一本空折子,钱都被一次提光了。”

    ⑩我在一边马上大哭起来,跺着脚喊:“妈妈,我要我的钱,叔叔拐了我的钱,他好坏,他是贼。”我越哭越伤心。母亲脸都气白了,半晌才大声喝道:“不要哭,也不许骂人。自己好好读书,多认几个宇,把算盘学好,就不会给别人欺悔了。”她已泪流满面,我只好忍住哭,拉着她的衣角说:“妈妈,你也不要哭了,我们再从头来过。这回我们就把钱统统放在针线盒里,不要存银行,也不要存钱庄,把针线盒天天放在枕头边,就放心了。”

    ⑪因此,我还是最最喜欢那个可以捧在手里,摇起来叮当响的针线盒,我的“妈妈银行”。

    ⑫再后来,那个拐我们钱的城里叔叔,有一次回到乡间来,母亲看他衣衫褴褛,鞋袜都破了,忍不住就给他钱去买衣服。我想起当年母亲辛苦积蓄被他拐走的心痛神情,仍不免泫然。但母亲一点也不计较他对她的不诚实,反而在困难时再接济他。

    ⑬好心的母亲啊如果您是个百万富豪,真的开一家“妈妈银行”,您将会救济多少贫寒之人呢?

    (有删改)

    1. (1)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 文章写“我”把压岁钱存在“妈妈银行”,母亲带着“我”拿钱捐款赈灾,存银行的钱被叔叔拐了,母亲再次接济叔叔,可见“我”对叔叔的态度也由厌恶到颇有好感。 C . 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通过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乡长来筹集钱捐款赈灾时虽心有不舍却依然捐钱的模样,侧面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影响。 D . 本文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崇地位,表达对母亲的歌颂与赞美。
    2.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 (3) 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

      母亲脸都气白了,半的才大声喝道:“不要哭,也不许写人。自己好好读书,多认几个字,把算盘学好,就不会给别人欺侮了。”

    4. (4)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父母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链接材料】

      ①“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走一步,再走一步》)

      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 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的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春分之后,小杏树枝头的蓓蕾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有几天夜里还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前,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林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工作人员发动电锯后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旁枝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⑥一朵香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件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树如雪片般坠落。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⑦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明白了,小春树的美,离不开网国一草一木的影响。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又或许,它们根本无服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

    ⑧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时,隔着朦胧的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父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大树们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但客观上也为它遮风挡雨,可以说草木之间似乎既相互竞争也相互成就。 B . 第③段中的“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与朱自清《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都是写花的静态美。 C . 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小杏树在大风中安稳、坚定、从容的形象。 D . 小杏树与周围的一草一木和谐共存,一起认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在春天里生长,让作者感受到了万物生长的律动。
    2. (2) 文章主要写小杏树,为什么还写了大柳树、大香椿树和大柿子树?
    3. (3) 文中的小杏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考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杏树给了你哪些人生感悟?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 5. 请根据提示补充横线上的内容。

    主题

    名句

    出处

    乡愁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壮怀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

    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

  • 6.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写了这首诗。 B . 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写明媚春景,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C . 第二句中“过五溪”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 . 后两句将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老友的担忧。
    2. (2) 下列诗句与本诗所抒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
      A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B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C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D . 卫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②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而不接。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③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朋党论》节选

    ④管宁、华散共园中锄莱,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密迩(ěr):靠近;贴近。

    1. (1)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看

    2. (2) 术面对加点字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不而不愠——联想到“知人善任”中的“知”,可推断其义为“了解”。 B . 者——根据句式中可知“道乖”与“志合”形成对比,推知其为“背离”。 C . 朋党之说——由成语“闻过则喜”可知,“闻”的意思为“听说”。 D . 宁读如——由课内“温故而知新”中“故”迁移可知其为“旧的”意思。
    3. (3) 翻译下面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4. (4) 请分析材料,归纳古人对朋友的认识。

      古人以志同道合者为朋友,以为朋友,以为朋友。

    5. (5) 请结合下面情境谈谈你对“志同道合的理解。

      网络时代,打破了传统的交友方式。小雨最近迷恋上网络游戏,结交了一位游戏网友。他们讨论游戏,如痴如醉,小雨认为这位网友和自己志趣相投,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名著阅读(6分,每小题3分)
  • 8. 在《朝花夕拾》中,提到鲁迅弃医从文原因的文章是(   )
    A . 从《阿长与〈山海经〉》 B . 《藤野先生》 C . 《父亲的病》 D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9. 在《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在浓郁的童话气氛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充分自由地发展他传奇性的英雄性格。请你结合全书内容,简要谈谈他的英雄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至少列举三个方面)
五、作文(60分)
  • 10. 微写作

    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150字左右)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1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味”无处不在。草木芬芳,那是自然之味;酸甜苦辣,那是生活之味……总有一些滋味,让人咀嚼回味;总有一些滋味,让人刻骨铭心。

    请以“有种滋味在心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书写规范,语言流畅,感情真挚,表达有新意;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