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金乡县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09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选对得1分,共20分)
  • 1. (2023八下·深圳月考) “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该会议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2. (2022八下·青秀月考) 1949年9月9日,历史学家陈植发表了《对北平各界代表会议的感想》,文中说,“解放后的北平,看不见打人的兵,看不见打洋车夫的警察”“看不见整天花天酒地的政府官吏”“这些虽只是表面的现象,却说明了政府实质上已有了根本的不同”。该文发表的背景是( )
    A . 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 . 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反攻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 D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 3. 《广州音农民速成识字课本》在第一课注音词表中,出现了“中央”“光明”等词汇;在《凉山彝族汉语文扫盲课本》第一册中,最初级的笔画练习都是以“中国”“共产党"等词汇来进行的。据此可知,新中国的扫盲运动( )
    A . 强调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B . 旨在培养国家建设的专门人才 C . 有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 D . 意在构建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
  • 4. 1951年,西藏地方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通过协商,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材料表明( )
    A . 西藏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 西藏和平解放符合人们的愿望 C . 西藏解放巩固了新生政权 D .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5. (2023八下·深圳月考) 2022年春节期间,《长津湖之水门桥》掀起了观影热潮。主人公伍万里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缩影,身负艰巨任务,在恶劣的条件下阻击装备精良的敌人,只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该电影描述旨在说明(    )
    A . 敢闯新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 B . 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 C . 团结合作、反抗侵略的抗日精神 D . 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抗美援朝精神
  • 6. 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右图是他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通过此次会议,他可以见证( )

    A .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 7.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出台过程:首先由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拟宪法初稿,然后经过北京五百多名高级干部、各地区单位八千多人和占全国人口约三分之一的一亿五千万人三个月的讨论,最后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通过。材料反映了这部宪法的制定( )
    A . 为土地改革提供了依据 B . 建立起政治协商制度 C . 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利 D . 充分发扬了人民民主
  • 8. 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的老店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 . 公私合营 B . 独立经营 C . 投资国外 D . 股份制经营
  • 9. 根据下面饼状图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新中国( )

    A . 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土地改革运动胜利完成 C . 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 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0.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领域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 优先发展轻工业 B .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 .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 11.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政府在1958年年底自豪地宣布,这一年工业产量比1957年增长了65%。机器制造增长了3倍;煤铁翻了一番;石油增长了50%,电力增长了4%……这说明当时( )
    A . 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 B . 社会主义工业化正在起步 C . 工业生产中出现“浮夸风” D . 社会主义建设出现良好开端
  • 12. 历史上,我国有一个优秀县委书记干出了让全国瞩目的业绩,习近平总书记赞扬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雷锋 D . 邱少云
  • 13. “喜看稻菠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个人应该是( )
    A . 袁隆平 B . 邓稼先 C . 杨振宁 D . 侯德榜
  • 14. (2022·聊城) 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毛泽东发出这一号召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   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出现 B . 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 C . 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 D . 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 15. 1960 年开始,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降低重工业的生产指标。到1962年10月,共减少工业企业4.4万个。与此同时,化肥、农用机械、农用电力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则保留下来,并不断增长。这些措施( )
    A .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C . 说明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广泛 D . 贯彻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
  • 16. 识读下面“共和国足迹”年代尺(部分),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 建立新中国 B .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 . 近代化探索 D . 巩固政权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17. 1978年5 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 . 人民思想得到解放 B . “左”的思想束缚亟待突破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 18. 2020年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作文要求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文章合为时而著。1977年某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但这个“纲”在1978年底被果断结束了。该作文题目中的“纲”是指( )
    A . 以经济建设为纲 B .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 以文化建设为纲 D . 以思想建设为纲
  • 19. 1978 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进行一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 )
    A . 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 B . 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 C . 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 . 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
  • 20. (2022八下·海口期末) 下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年代尺中,“?”处应填的是(    )

    A . 鼓足干劲 B . 独立自主 C . 伟大转折 D . 保家卫国
二、非选择题(3题共30分,其中21题10分,22题8分,23题12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 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已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宣告结束。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序言

    材料二:据曹火星手稿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谈及这首歌的歌名时认为,还是加上一个“新”字好,我们中国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没有中国共产党之前,中国就已经存在。而后经审定,这首歌正式更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动后的歌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用滚烫的旋律唱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

    材料三:个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毛泽东、中共中央以巨大的胆识和气魄,作出重大决策——抗美援朝。

    ——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四:战争的胜利,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解放战争胜利前后人民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歌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新”字含义的理解。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战争的影响。
  • 22. 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土地改革时,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到1957年底,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材料三:

    材料四: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背景。
    2. (2) 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3. (3) 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4) 材料四是哪次会议的内容?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哪一方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