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年一模物理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11 浏览次数:6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   )
    A . 山东白沙口潮汐发电站 B . 山东济南黄台火力电厂 C . 山东沿海海上风电基地 D . 山东潍坊海边光伏电场
  • 2.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对盛夏的描述,其中对“蝉声”的判断依据是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频率 D . 音色
  • 3. 如图,是近日济南市民在动物园拍到鸟儿在水中觅食的场景:一束阳光从右侧射向水面的白鸟,白鸟左侧和下方的水面出现了两个“影子”。图中两个影子形成的原因分别是(   )

    A .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 . 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 C .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D .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 4. 如图所示是一辆原来向前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某一瞬时,车内乘客由于惯性而前倾的情景。由此可以判断,汽车此时的运动情况是(   )

    A . 向前做匀速运动 B . 向前做减速运动 C . 向前做加速运动 D . 向前做右转运动
  • 5. 人在做俯卧撑时可视为一个杠杆。如图所示,人在用力起身时,下列能正确表示该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示意图的是(   )

    A . B . C . D .
  • 6. 如图,同一小瓶内分别装入不同质量的水,浸没水中后发现:小瓶在甲图中上浮,在乙图中下沉。如果浸没时小瓶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F则(   )

    A . B . C . D . 无法判断
  • 7. 下列现象中,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A . 甲:人骑自行车从高处冲下 B . 乙:运动员拉开弓射箭 C . 丙:人从最低点向上荡秋千 D . 丁:人乘电梯匀速上行
  • 8. 如图甲所示,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开关闭合后,指针偏转如图乙,则此时(   )

    A . 干路中的电流是0.32A B . 通过L₁的电流是0.32A C . 通过L₂的电流是0.34A D . 通过L₁的电流是0.34A
  • 9. 如图所示是一款不需要电池的门铃。当人按压门铃压板时,压板后的弹簧会带动磁体运动,从而在线圈中产生电流,发声元件便可发声。下列四幅实验装置图中能反映其工作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
  • 10. 小明正在整理房间,推动书架时感觉很费劲,他把书架上的书拿下来,妈妈也拿来拖布,把地面擦光滑,推起来就轻松多了。通过此现象他提出了下面的四个问题,其中最具有探究价值又易于探究的是(   )
    A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B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C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D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多选题
  • 11. 物理源于生活,下列关于中学生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安全电压是220V B . 正常体温约为37℃ C . 正常步长约1.2m D . 游泳时受浮力约600N
  • 12. 一些民间谚语常蕴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四句民间谚语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 . 炙手可热,慎莫近前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 . 人心齐,泰山移同一物体上方向相反的分力产生了相同的作用效果 D . 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海拔越高处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随之降低
  • 13. 在做物理实验时,为了得到理想的效果,常有一些严谨的要求。下列实验要求及解读正确的是(   )

    A . 甲实验“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水过多加热时间会过长;水过少则温度计的玻璃泡无法浸没 B . 乙实验“量筒中取适量的水”:水过多放入金属块后水会溢出量筒;水过少则金属块无法浸没 C . 丁实验“斜面倾角大小要合适”:倾角过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太短,测量误差太大;倾角过小则小车运动距离可能太小 D . 丙实验“木块上放合适的重物”:压力过大拉力会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增加的压力太小则不易测出摩擦力的变化
  • 14. 如图所示,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为避免火箭发射时高温的危害,在发射台上安装了大流量喷水降温降噪系统,第一层装置在发射前给火箭喷射5厘米厚的水作为保护层;第二层装置在火箭上升5米后开始喷水降温散热。火箭使用液氢液氧推进剂,无毒无污染,产生巨大的推力。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汇聚来自各方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密切监视火箭的状态,发出测控指令保障火箭的成功飞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射台架周围大量的白雾是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B . 运载过程中以梦天实验舱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 C . 火箭利用了热机的原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 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是利用超声波接收和发送信息的
  • 15. 理想实验是物理研究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规律。牛顿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的方向落回地面,于是提出了一个设想,如图: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一门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水平射出,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点就越远。据此,他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环绕地球运动。关于牛顿的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设想基于的可靠事实是: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的方向落回地面 B . 最终结论是根据“速度逐渐增大”时炮弹的落点变化趋势推理得到的 C . 现代科技发明中,人造地球卫星的设计应用了该研究过程的最终结论高山上的大炮 D . 水平射出的炮弹如果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将竖直下落到地球的表面
三、填空题
  • 16. 每一次物理学的重大发现都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单位。英国科学家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为利用电流热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能量的单位。
  • 17. 如图甲所示,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容器,叫冰鉴。在外部容器内装入冰块,把食物放入内部容器,利用冰块(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的原理,达到保鲜食物的目的,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冰箱已走进千家万户。电冰箱使用时其金属外壳必须

  • 18. 如图所示,顺时针旋转的足球可以绕过“人墙”射入球门,这是因为足球左侧的空气流速比右侧的空气流速小,形成向(选填“左”或“右”)的压力差。三级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这样做可以增大运动员的,起跳速度更大,从而跳的更远。

  • 19. 如图所示,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仪表、忽略路况而造成事故,一种抬头显示器水平朝上安装在驾驶台上,司机平视时借助透明挡风玻璃就能看到竖直显示的像,挡风玻璃相当于(选填“平面镜”或“凸透镜”)。新能源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路中的用电器是(选填“充电桩”或“汽车蓄电池”)。

四、作图题
  • 20. 如图是静止在水平面上的重力为20N的实心球,请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画出实心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 21. 如图是一个充电式便携榨汁杯,它内部电路的主要部件是电动机。使用时,将盖子拧好(安全开关S1闭合),按下工作按钮(电源开关S2闭合),榨汁杯就会工作。为防止果汁外溢,若盖子没有拧好,即使按下工作按钮,榨汁杯也不会工作。请在答题纸指定位置的虚线框内(已画出电源部分)完成其内部的电路图。

五、计算题
  • 22. 某市政建筑工地上有一块体积为2m3的混凝土预制件,已知混凝土预制件的质量为4.4×103kg。请计算这个预制件的密度是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 23. 在建的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全线长约40km,计划采用的地铁机车最高时速为80km/h,列车质量大约为3×104kg,行驶过程中列车受到的阻力为1×104N(取g=10N/kg)请计算:

    1. (1) 已知地铁列车与轨道的接触面积约为500cm²,则该列车在平直轨道上静止时,对轨道的压强多大?
    2. (2) 若地铁列车以最高时速行驶,单程直达耗时多少?
    3. (3) 若地铁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全程,则牵引机车做功多少?
  • 24. 如图甲所示的打印笔有快慢两档,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R1、R2是用于发热的定值电阻,只闭合开关S时为慢档,S和S1均闭合时为快档。工作时,3D打印笔通过加热,挤出热熔的塑胶,然后在空气中迅速冷却,最后固化成稳定的形状。某次使用慢档打印10min,刚好将30g的塑胶从20℃加热到120℃。已知该打印笔慢档打印功率为22W,塑胶的比热容为2.2×10³J/(kg·℃)。求此过程中:

    1. (1) 通过R1的电流是多少安?
    2. (2) 打印笔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
    3. (3) 塑胶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
    4. (4) 打印笔的热效率是多少?
六、实验题
  • 25. 小明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的实验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 (1) 此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 (2) 实验前,为了检查探头与U形管之间是否漏气,小明用手轻压探头的橡皮膜,同时观察
    3. (3) 检测完毕后,小明开始实验,并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液体种类

      液体深度h/cm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Δh/cm

      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

      1

      3

      2.7

      朝上

      2

      6

      5.8

      朝上

      3

      9

      8.9

      朝上

      通过表中信息可得出:同种液体,液体的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同组的小梅认为,继续改变,并换用再多次实验,能使结论更普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