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常识与名...

更新时间:2023-04-06 浏览次数:8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对《 灯笼 》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优美雅致。 B . 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C . 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D . 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容优雅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主要表达了自己对灯笼的喜爱。
  • 2. 下列有关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 》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课文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介绍了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 B . “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形象生动,很有文学性。 C . 课文开头一段用词生动、简练、典雅,富有表现力,作为说明文不应这样写。 D . 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由主要到次要、从空间到时间的顺序进行。
  • 3. 下列对傅雷和《傅雷家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翻译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 傅雷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也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 C .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信。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D . 《傅雷家书》是一本书信集,书中傅雷常用他人经历为例,教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 . 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他的《恐龙无处不有》 一文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 C . 《大雁归来》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其代表作是《沙乡年鉴》。 D .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文,让我们了解了岩石的功能——记录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信息。
  • 5. 对下面课文内分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结构全文的。 B . 大雁一但起程就不在回去说明大雁对时间判断得非常准确,从无失误。 C . 第三自然段介绍的是11月份大雁的行动,作用是与三月时大雁的活动形成对比,突出三月大雁的自由;结构上属于插入语段。 D . 作者和他的学生发现大雁单只的是丧失亲人的幸存者,他们为这一发现而自豪。
  •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大雁归来》标题中“归来”意味着曾经离去,在离去与归来中蕴涵着生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 B . 《大雁归来》一文表达了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C . 《大雁归来》一文做到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D . 利奥波德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被称为“英国的先知”。
  • 7. 下列对《大雁归来》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大雁归来》标题中“归来”意味着曾经离去,在离去与归来中蕴涵着生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 B . 《大雁归来》一文表达了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C . 《大雁归来》一文做到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D . 利奥波德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和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被称为“英国的先知”。
  • 8. 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的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 . 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C .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D .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 9. 下面对课文《 小石潭记 》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写“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色彩。 B . 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 . 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 .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对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二、填空题
  • 10. 根据提示填空。
    1. (1) 吴伯箫是山东莱芜人,家、教育家,代表作有散文《》《菜园小记》等。
    2. (2) 文中“将军在挑灯看剑”指的是宋代词人 “霍骠姚”指的是西汉名将,“唐朝裴公”指的是
  • 11. 《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当代诗人、家,代表作品有《》《安塞腰鼓》等。
  • 12. 根据课文《灯笼》内容填空。

    文章中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的重要意义,请从以下两方面简单总结一下。

    1. (1) 文化上:
    2. (2) 情感上:
  • 13. 填空。

    《安塞腰鼓》,作者,陕西延安人。散文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在本文中,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借此赞美了,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忍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忍顽强的生命状态。

  • 14. 填空。
    1. (1) 《回延安》是一首,“”的形式写成,展示了浓郁的风情。
    2. (2) 《回延安》的作者是,当代诗人、。著有诗集《》《》《》等。剧本《》(与丁毅合著)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3. (3) 《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请试着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延安、延安、延安、延安、延安。
  • 15. 《回延安》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回到延安的经历,展开回忆,展望未来,抒发了的感情。
  • 16. 结合课文《社戏》文学常识填空。
    1. (1) 《社戏》的体裁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等。
    2. (2) 社,在绍兴指。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
    3. (3) 中国戏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老生指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生指,小旦指,老旦指扮演老年女子,武净指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小丑指
  • 17. 填空题
    1. (1)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篇,分为三个部分。
    2. (2)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 (3)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18. 填空题
    1. (1) “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的文字是“”和“,左边的刻字出自,右边的刻字出自。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2. (2) 《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选自 代张潮编的《》。作者 ,字(朝代)嘉善人。
  • 19. 按照要求填空。
    1. (1) “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属于的范畴。
    2. (2)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 ,本文是他所写的“”中的一篇。他与共同倡导唐代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与之并称“刘柳”;王维、、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三、诗歌鉴赏
  • 20. 阅读《关雎》,回答问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1) 这首诗主要采用的手法和的形式,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2. (2) 本诗用来形容善良美好的女子的成语是:
    3. (3)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引出接下来对淑女、君子的描写。 B . “参差荇菜”“窈窕淑女”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 “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4. (4) 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