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2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A

更新时间:2023-04-29 浏览次数:21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运用(25分)
  • 1. 默写古诗文。
    1. (1)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2) 中通外直,,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 《爱莲说》)
    3. (3)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 (4) 求之不得,。悠哉悠哉,。(《诗经·关雎》)
    5. (5) 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6. (6) 爱上层楼,。(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这幅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zhì liú 着愚钝和压抑。
    2. (2)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头上,一点不páng wù,便是敬。
    3. (3)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了。
    4. (4) 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duàn bì cán yuán,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格的高洁,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孕育 B . “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山市各旅游景点的商店顾客盈门,生意葱茏 C . 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 D . 在这间不容发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保持清晰的头脑,防止被坏人利用。
  • 4. 选出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 我校“迎接中考,百日誓师”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将 “热情”改为“积极性”) B . 经过刻苦的训练,使我对在即将到来的体育加试中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去掉“经过”或“使”) C . 2021年4月13日,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女足总比分4比3击败韩国,杀入并进军东京奥运会! (去掉“杀入并”或“并进军”) D . 有人质疑司马迁写史不够客观,但一个才华横溢、品格正直、感情充沛的优秀人类的记忆,仍然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将“才华横溢”和“品格正直”调换位置。)
  • 5. 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 6. 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望岳》(杜甫) B . 《饮酒(其五)》(陶渊明) C .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D . 《过零丁洋》(文天祥)
二、阅读(45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超曰:“年老失智,君数当大位,岂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 , 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 , 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 今所言平平而。”尚留数年,而西域反叛,如超所戒。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任:指任尚(当时任戊已校尉)。②鸟兽之心:禽兽-样的性情。③察:苛求,苛察。④荡佚:放纵,不受约束。⑤简易:简单易行,不烦难。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谤讥于市朝.

      寡人之耳者

      ③时时而

      期年之后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 (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今君严急/行淑均 B . 班君当有奇策/策之不其道 C . 西域反乱/乃记之 D . 如超所/必敬必
    4. (4)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三处) 

      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

    5. (5) [甲]文中齐王的改革措施在别国取得成效的句子是“A ”:[乙]文中班超认为治理西域的策略是“B”(均用原文语句回答) 。
    6. (6) 面对他人的劝谏,齐威王和任尚的态度有何不同?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跟着植物去探矿

    江南

    ①有一种野生石竹,繁殖能力极差,所以这种花都是“独来独往”,大约一百平方米才有一株。但在1985年,科学家在胶东三山岛附近发现了大量连片生长的野生石竹,让人大惑不解。经过五年的调查研究,科学家竟然发现此处的地下有储量丰富的金矿!

    ②除了石竹花之外,还有一些植物能带你找到金矿。比如沙漠中的萵子和兔唇草就被称作“金草”,因为在这两种植物生长茂盛的地方,地下极有可能藏有金矿。此外,野薤子、杉木、铁芒箕,以及蕨类植物中的鸡脚蘑、凤眼兰,都是金矿的“引路者”。有的植物更是“金玉其外”,澳大利亚科学家在2013年发现一些桉树的叶子上有很多金色的斑点,感到非常奇怪,于是检测了其生长的土壤,意外地发现地下有一座金矿。因为植物的根会吸食金子的微小成分,并将其稀释,传导至它们的脉络系统内,而叶子是聚集密度最大的部分,于是在叶面形成了较大的结晶,所以看起来就是金光闪闪的。

    ③不仅仅是黄金,银、铜、锰、铁、锡、硒等元素都可以通过植物引路找到矿藏。如羽扇豆长得茂盛的地方,地下可能有锰矿;紫云英开出浅红色花朵,或喇叭花大量生长的地方,地下可能有铀矿;当三色堇花的蓝、黄、白三种颜色特别鲜艳时,地下可能有锌矿;针茅草或锦葵大量生长的地方,可能会有镍矿……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七十多种植物常作为找矿人员的“向导”

    ④那么,这些植物指示矿藏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地下矿藏经过地下水的冲蚀、溶解和搬运作用后,大量游离元素渗入表层土壤。植物庞大的根系除了吸收氮、磷、钾等必需的矿物质外,还会吸收其他元素,并大量储存在自身内部,同时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外部特征。至于吸收哪些元素,就要看植物的“喜好”了。如海州香薷最喜欢吃铜,所以在这种植物生长茂盛的地方,极有可能隐藏着一座铜矿。

    ⑤利用植物找矿,在我国古代早有文字记载。《荀子·劝学篇》说“玉在山而草木润”,最早记录了矿藏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公元三世纪的《文子》中曾说:“山有宝 玉,木旁枝皆下垂。”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本地理专著《地镜图》记载更为详尽:“草茎赤秀,下有铅:草茎黄秀,下有铜器。”唐朝文学家段成式在他的《酉阳杂俎》中也记载说:“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直到几百年之后,世界上其他国家才开始有了这方面的记载。比如罗马帝国时期,人们通过堇菜和海石竹(后来这两种植物被称为“锌草”)在德国的亚琛附近找到了锌矿;公元17世纪左右,在约克郡吉斯巴勒,英国的查洛纳爵士兄弟通过栎树矮小粗壮的树干和深绿色的叶子找到了一个铝矿。

    ⑥真正把植物找矿作为一项科学技术并运用于实践的是苏联科学家特卡利奇,他最早提出了植物地球化学概念,并在1938年将其应用于找矿行业中,之后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新西兰等国家将其逐渐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在科罗拉多高原上利用桉树找到了五个铀矿;1963年,我国科学家周德忠、陈再演利用大叶醉鱼草找到了汞矿。

    ⑦大自然中的植物真是奇妙无比,不但绿化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还热情地引路,帮我们寻找地下无穷的宝藏。那就让我们跟着植物,去探矿吧!

    1. (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列举科学家研究野生石竹大量生长后发现金矿事例,生动形象地引出所要说明的事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有多种植物可以充当寻找金矿的“引路者”。 C . 第③④段中,加点词语“目前”和“极有可能”分别从时间和程度两个方面进行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 苏联科学家特卡利奇将植物地球化学概念应用于找矿行业中,并在多国成功运用,可见,所有矿藏都可以通过植物来准确寻找了。
    2. (2) 本文围绕“跟着植物去探矿”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请简要概括。
    3. (3) 第⑤段中“我国古代早有文字记载”的内容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这方面的记载”的内容,位置是否可以颠倒?请简要说明理由。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孩子,这个世界需要你

    ①我接这个班级时是三年级。那时,轩是个快乐得没心没肺的孩子。个子小小的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拽着我的袖子,笑弯了眼睛问一串的“为什么啊”,直到我佯怒,才咯咯笑着跑开。

    ②可是到了下学期,听不到轩的笑闹了,他变得异常安静,不再缠着我,课间也不和同学追逐打闹了。

    ③最常见的是,他眼神茫然地坐在课堂上,小小的身躯不安地扭动着。我总是把自己的笔塞进他的手中,那支笔在作业本上画出歪歪扭扭的字迹,一路向下斜成弧形。我看着心不在焉的他,用手揉着他那柔软的头发,把长长的叹息埋在心里。

    ④父母闹离婚,他先是作为筹码被争来抢去而大打出手;后来又变为被弃的包袱,扔在没结婚的叔叔处,连早饭都常常没得吃,捏着两元钱就来上学了。我知道后就把我食堂的早餐留半,或者一个包子,或者一个鸡蛋,带给他,而他每次都要我命令着才吃下去。

    ⑤看着轩郁郁寡欢的神态,越来越差的作业与成绩,我决定找家长好好沟通。

    ⑥我打电话给轩爸,被告知在外地工作,无法照应孩子,让我去找孩子妈妈。轩妈离婚后再也没有来过,拔打曾经的电话,成了空号。好不容易通过轩爸找到了电话,可是接电话的轩妈却总是沉默。

    ⑦在我连续一周每天一个电话之后,近半年没露面的轩妈终于来了。看着她高高凸起的腹部,我似乎明白了。

    ⑧我把轩喊到了办公室。可是轩并没有我预想中那样扑进妈妈的怀中,也没有一丝开心的表情,他的头固执地扭着,眼睛盯着办公室墙角的那盆绿萝,只是,当轩妈那有些拖沓的脚步声消失在门外时,只见轩两行泪水珠串般落下,渐至汹涌。

    ⑨我把轩搅进怀中,无言地轻拍着他的后背,直到那紧张的小肩膀松弛下来。可是我的心却紧紧地揪了起来。我想,我一定要做些什么,要把轩从这样被弃的失落中拉出来。

    ⑩于是,我不再那么宠溺、宽容他,对他多了要求,常常要求他的帮助,比如课后送作业本,帮我到传达室取信……因为他不写作业,我每天中午让他帮我批两三本作业。这些事,他开始抵触,后来渐渐喜欢,批作业时,常和我讨论问题,有时还故意固执地坚持他的看法。我呢,在他做这些事时,故意大声跟同事们说:“今天太累了,幸亏有轩帮忙。”然后一个苹果,或者一个橘子,和轩分享。我还故意要略大的一半,跟他逗趣:“孔融四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应该让着我。”开始,他还腼腆,后来就会开心地笑,我又看到那熟悉的“月牙”。

    ⑪许久没消息的轩爸那天打来电话,告诉我一件事:轩的叔叔骑摩托车不小心受了伤,轩每天放学回家都学着给叔叔做饭,早上还早起买早餐。第一次主动给轩爸打电话,告知情况。轩爸很开心。我听了,心里也很高兴。轩已经开始正视并积极对待自己的现状了。

    ⑫那个周五,我带轩去图书馆还书,遇到怀孕的同事,抱着一大摞书回班级。我忙让轩帮那位同事送书回教室。一会儿,轩举着个大苹果回来了,说是老师送的,要和我一起吃。我装作漫不经心地说:“怀孕很辛苦,你妈怀你那时也这样。也不知道这次,你妈妈给你生个弟弟还是妹妹,你要做哥哥了。”我注意到,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⑬没过两天,轩在课间找到我,可也没说什么。我觉得他肯定有事告诉我,就主动问他。他犹豫了下,吞吞吐吐地说:“我昨晚打电话给妈妈了,妈妈说可能是个妹妹。”天!他终于原谅了妈妈。我忍住眼泪,开心地说:“妹妹好可爱,会听哥哥的话。”他咧开嘴乐了。

    ⑭那一天早上,我腰病突然复发,无法上班。中午时,办公室同事来电话,一接听,却是轩,一连声问我要不要他来帮忙。听着那焦急稚嫩的童声,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不只是感动,更是因为,轩终于从被遗弃的感受中走了出来。他明白自己不是多余的,这个世界需要他。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为了把轩从被遗弃的失落中拉出来,“我”做了哪些事帮助他?
    2. (2) 第⑫段 “我注意到,他的眼睛亮了一下。”一句中,轩当时心里想到什么?请你联系上下文,描写他此刻的心理活动。
    3. (3) 从人物描写、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4. (4) 请简要概括文中的“我”的人物形象。
    5. (5) 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歌颂师爱的,有人认为是反映了家庭的变故对孩子的伤害。你认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三、作文(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句真诚的鼓励唤起你的信心与勇气,一轮皎洁的明月唤起了一代代诗人的故园情,《经 典咏流传》唤起了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唤起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生活中,总有一种美好能唤起你的回忆、憧憬、感动……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有一种美好唤起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

    ⑵不少于5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四、附加题(10分)
  • 11.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A]他在哥老会的声望,是全国皆知的。据红军说,他可以赤手空拳到随便哪一个乡村去,通知哥老会,组成一支军队。

    [B]他憎恶富人这一件事情,已经成为传奇。……据说,地主士绅们只要听到他距离他们还有两百里路的消息,即使在南京军队严密保护的地方,也往往争先逃避,因为他的敏捷是大家知道的。

    [C]“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D]他确乎有一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1. (1) 以上语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一书名的含义是
    2. (2) 语段[A][B]中的“他”与语段[C][D]中的“他”分别指哪两个人?请你根据以上语段,说说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
    3. (3)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你更喜欢哪一个书名?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述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