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12 浏览次数:37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某同学利用手机导航从城港大桥出发步行前往木兰陂进行研学活动,路线如图所示。已知该同学从起点步行到终点的路程为3.2km,用时40min,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为2.6km,则从起点步行到终点的过程中(  )

    A . 该同学的位移大小为3.2km B . 该同学的平均速率约为1.3m/s C . 该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3m/s D . 若以该同学为参考系,木兰陂是静止的
  • 2. 某家庭电路两端的电压u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交流电的频率为100Hz B . 该交流电的电压有效值为311V C . 交流电压表测得该电压示数为220V D . 该交流电的电压表达式为
  • 3. 如图,“人字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登高工具,使用时四根梯杆与地面间的夹角总保持相等。现有一个人站在“人字梯”的最高处,当梯杆与地面间的夹角变大时,则(  )

    A . “人字梯”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B . “人字梯”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C . 地面对每根梯杆的作用力增大 D . 地面对每根梯杆的作用力减小
  • 4.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如图所示,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主要部件包括风轮机、齿轮箱、发电机等、某两台风力发电机的风轮叶片长度之比为2:3,转化效率相等,若均保持风正面吹向叶片,在相同风力环境下,这两台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功率之比为(  )

    A . 3:2 B . 2:3 C . 4:9 D . 8:27
二、多选题
  • 5.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  )
    A . 电子的动能变小 B . 电子的电势能变小 C . 氢原子总能量变小 D . 氢原子吸收能量
  • 6. 2022年6月22日,中国“天行一号”试验卫星在酒泉发射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等试验。该卫星运行轨道可视为离地面高度约为285km的圆形轨道,则该卫星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时(  )
    A . 卫星中的仪器处于超重状态 B . 卫星的线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小 C . 卫星的周期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大 D . 卫星的加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大
  • 7. 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大家出行的便捷交通工具。某型号电动自行车使用磁铁和霍尔元件来实现改变车速。当转动转把时,施加在霍尔元件上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大小发生变化,霍尔元件产生的电压(霍尔电压)U大小就随之变化,从而改变车速。如图所示,该霍尔元件是一块厚度为h,宽度为d的矩形截面半导体,元件内的导电粒子是自由电子。霍尔元件处于垂直于前表面、方向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通入方向向右的恒定电流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霍尔元件上表面的电势低于下表面的电势 B . 增大磁感应强度B时,霍尔电压U减小 C . 霍尔电压U与磁感应强度B成正比 D . 霍尔电压U与厚度h无关
  • 8. 如图甲所示,四个电荷量均为+q的点电荷分别放置于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上,在x轴上的Oc之间电势φ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正方形内部可能存在两个电场强度为零的点 B . 在x轴上从a到c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大 C . 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由点移至点 , 静电力做正功 D . 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由点静止释放,经过O点时其动能最大
三、填空题
  • 9. 医用光纤内窥镜是光纤在医学上的成功应用。如图,光纤由折射率不同的内芯和包层构成。当光以某一角度从光纤的端面入射时,内芯的折射率需(填“大于”或“小于”)包层的折射率,光才能在光纤内不断发生全反射,实现在内芯中传播。光从空气进入内芯时传播速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0. 气泡从湖底缓慢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体积增大。假设湖水温度保持不变,气泡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则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内气体的内能(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气体(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四、实验题
  • 11. 某探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电路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其中E为电源(内阻不计),R为定值电阻,C为电容器,A为电流表,V为电压表。

    1. (1) 给电容器充电后,为了观察放电现象,单刀双掷开关S应拨至(填“1”或“2”)位置。放电过程中,R中电流方向(填“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变小,说明电容器的带电量逐渐(填“增加”或“减少”)。
    2. (2) 关于充电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 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 B . 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 C . 充电完毕,电流表的示数为零 D . 充电完毕,电压表的示数为零
  • 12.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装置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在铁架台上端用摆线悬挂一摆球,铁架台下端固定一个激光源,发出的激光方向与水平面平行,在摆球的右边与摆球中心等高的位置固定一智能手机,使得激光的中心与摆球的中心以及智能手机的光线接收口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利用手机光线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照强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测出摆球的周期。

    1. (1) 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①按图甲安装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器材的选择和安装最合理的是

      A.        B.        C.       D.

      ②如图乙,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d=cm;用刻度尺测出摆线长度l,算出摆长L;

      ③打开激光光源和手机传感器,运行软件;

      ④让单摆做简谐运动,采集数据;

      ⑤改变摆线长度l,重复步骤④;

      ⑥导出数据获得单摆振动周期T,从而得到对应的与L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数据

      1

      2

      3

      4

      5

      6

      L/cm

      38.00

      48.00

      58.00

      68.00

      78.00

      88.00

      T/s

      1.24

      1.39

      1.53

      1.66

      1.78

      1.89

      /

      1.54

      1.93

      2.34

      2.76

      3.17

      3.57

      ⑦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丙:

      ⑧请在图丙中绘出图线,并根据图像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取9.87,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 (2)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有_______。
      A . 测量摆长引起的误差 B . 描绘图线引起的误差 C . 摆线具有伸缩性引起的误差 D . 利用手机测量周期引起的误差
五、解答题
  • 13. 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六名宇航员成功实现“太空会师”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2022年12月4日顺利返回。返回舱返回过程经过一系列减速后,在离地面高度1.25m时,位于返回舱底部的着陆反推发动机点火,使返回舱继续快速减速,经过0.25s以2m/s的速度着地,该过程可视为竖直向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地重力加速度g取 , 求
    1. (1) 返向舱离地面高度1.25m时的速度大小;
    2. (2) 该过程返回舱的加速度大小;
    3. (3) 该过程中宇航员受到座椅的作用力与其重力的比值。
  • 14. 如图所示,两足够长平行光滑金属导轨MN、PQ间距 , 竖直固定在均匀分布的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M、P间接有一阻值的电阻,质量的金属杆垂直于导轨水平放置。时刻将金属杆由距导轨顶端处静止释放,运动中金属始终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不计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重力加速度g取

    1. (1) 求金属杆沿导轨下滑的最大速度大小:
    2. (2) 从静止释放到金属杆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热量 , 求该过程中通过金属杆横截面的电荷量q;
    3. (3) 若让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某规律变化,可使金属杆在时刻由静止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时磁感应强度。请推导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
  • 15. 如图甲,一倾角光滑斜面与水平轨道AB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接,水平传送带左端紧挨轨道AB且与其等高,水平地而上的D点在传送带右端点C的正下方。将物块P从斜面上不同位置静止释放,释放位置离斜面底端的距离为s,在水平地面的落点离D点的距离为x,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水平轨道AB的长度;传送带的长度 , 以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物块P质量为m且可视为质点.与水平轨道、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重力加速度g取

    1. (1) 求动摩擦因数μ;
    2. (2) 求传送带上表面与水平地而的高度差h;
    3. (3) 现将一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Q置于轨道上B处,物块Q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也是μ。让物块P从离斜面底端的距离处由静止释放,P、Q之间的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求最终P、Q之间的距离d。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