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108中2022年中考历史学科学情调研作业(2022.5...

更新时间:2023-04-15 浏览次数:4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25分)
  • 1.   2019年,北京平谷上宅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器和半地穴式房屋遗存,这类考古发现还出现在(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 2. 十八大三中全会以米,习李新政的亮点之一是反腐力度的加强,提出“打老虎,也“打苍蝇”,加强对官员的监管。在秦朝时,负责“打老虎”,监察百官的是(    )
    A . 丞相 B . 刺史 C . 太尉 D . 御史大夫
  • 3. 我们熟知的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在汉代时被称为(    )
    A . 安息 B . 楼兰 C . 西域 D . 大秦
  • 4. 下图所示钱币,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雄。这两种钱币最早铸造于(    )

    A . 秦国西汉 B . 秦国东汉 C . 秦朝西汉 D . 秦朝东汉
  • 5. “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宋太祖
  • 6. (2021七下·南召月考) 在历史上某个时期的黄河流域曾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尔食朕百姓五谷,如食朕之肺腑。”在宰相姚崇的辅佐下,蝗灾没有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上述事件发生于(    )
    A . 唐太宗时期 B . 唐玄宗时期 C . 武则天时期 D . 宋太祖时期
  • 7. 在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有多数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关键时期。下列说法可以论证此观点的是(    )

    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②宋朝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

    ③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    ④吴道子被誉为“画圣”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8. “除了腹里与吐蕃外,全国共设十一个行省:陕西行省、甘肃行省……”小明在学习此内,容时,想更好地了解它在历史上的实行情况,那么他应该去查阅(    )
    A . 《旧唐书》 B . 《新唐书》 C . 《宋史》 D . 《元史》
  • 9. 下图中的皇帝指的是(    )

    A . 唐太宗 B . 宋太祖 C . 明太祖 D . 雍正
  • 10. “中国的首都儿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1.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下列属于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12. 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北伐战争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13. (2021八上·无棣期中) 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
    A . 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 . 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C . 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 .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14.   1924年1月后,共产党员恽代英、陈延年等积极在南通进步学生中发展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帮助改组后的国民党建立地方组织,扩大革命阵营。这些革命活动发生在(    )
    A . 新文化运动期问 B . 五四运动期间 C . 国民大革命时期 D . 抗日战争时期
  • 15. 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提出要促使国共“两党分裂”。这些材料说明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 国军将士不惜牺牲 B . 后方同胞全力支援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八路军的支援配合
  • 16. 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人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他回答道:“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 . 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上地所有制 B . 标志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7. (2019·桂林)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的改革目标是(   )
    A . 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 .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 . 创新 B . 开放 C . 协调 D . 共亨
  • 19.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人们发明了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形式。材料中的文明成就诞生于(    )
    A . 爱琴海区域 B . 尼罗河流域 C . 两河流域 D . 印度河流域
  • 20. 16世纪意大利工匠发明的玻璃镜子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子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
    A . 禁欲观念的消亡 B . 商品经济的发达 C . 人文主义的盛行 D . 工业革命的扩展
  • 21. “解放者的称号已经高于一切,因此我决不会降低身份去登上王位。”判断一下,说这番话的应是( )
    A . 玻利瓦尔 B . 克伦威尔 C . 华盛顿 D . 林肯
  • 22. (2021·南充)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 .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B . 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 C . 世界各国都取得跨越式发展 D .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 23. (2022九下·福田月考) 据《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记载:二战中,美国授助了苏联106.7亿美元的物资。如飞机14018架,坦克、装甲车22800辆等。这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 . 三国协约军事集团的建立 B .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C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 .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 24. 数据图表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是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增长较快 B . 英、美、法三国经济持续走下坡路 C . 美国逐步失去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 . 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 25. 韩国政府于2020年6月2日宣布,将重新就日本采取对韩出口管制措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日本对此表示遗憾,该材料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
    A . 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B . 偏袒日本而引起韩国不满 C . 具有解决贸易争端的职能 D . 是日本与韩国对话交流的唯一通道
二、非选择题 (35分)
  • 26. 欧洲既给世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曾给世界带来满目疮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文明追溯]

    材料一:在群星闪耀的古希腊,雅典最为璀璨夺目,它繁荣的奴隶制经济,典型的民主政治和辉煌的文化艺术,一直为后世所赞叹,……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

    ——选自《高中历史选修》

    材料二:《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

    ——《西方法文化史纲》

    [觊觎世界]

    材料三: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傲视天下]

    材料四:A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主导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B一部欧洲史就如一部战争史。

    ——摘编自《一口气读懂欧洲史》

    [战后崛起]

    材料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

    [顺应潮流]

    材料六时至今日,现代化在很多国家已经取得重大成就,而其中成就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几乎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核心区,如埃及、印度、中国……曾经被西方霸权压抑的文明全面复苏,形成了世界文明共同繁荣的局面。

    ——摘编自钱乘旦《四条线交汇催生百年大变局》

    1. (1) 材料一中“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指的是什么?何人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了津贴制度?
    2. (2) 材料二中的《十二铜表法》颁布于何时?当时的罗马处于哪一发展时期?依据材料写出《十二铜表法》带来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1492年”发生了哪-具体的历史事件?材料中“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亚洲和非洲深受其害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4.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各举两例史实分别对观点A、B进行证明。
    5. (5) 依据材料五概括二战后西欧国家打算如何应对国际新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欧洲经济“脱颖而出”的客观原因。
    6. (6) 材料六中呈现的变化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在这种趋势下,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欧洲哪举措与这一趋势相吻合?
    7. (7)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欧洲的发展献计献策。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川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月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 (1) 依据材料回答,材料中的内容体现了中国近代外交的什么特点?并结合所学回答除了材料中展示的战败、签约之外,列强还通过哪些侵略方式体现了这一特点?
    2. (2) 外交是展现一个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的晴雨表,中国的外交,彰显中国智慧:我们经历过大唐的“送出去”和“取进来”;明朝的“找朋友”和“打敌人”;清朝前期“自我封闭”期的“被动挨打”……历经各种艰难曲折,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胜利”,建立了完美型大国布局。请结合上述内容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五例对此观点进行论述。谈谈中国外交经历带给你的启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