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

更新时间:2023-04-23 浏览次数:3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失去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后,低级神经中枢不能完成对反射活动的控制 B . 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在反射弧中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双向传导的 C .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与Na+和K+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且兴奋传导需要消耗能量 D . 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只需效应器就能完成
  • 2. 尿崩症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依据病变部位尿崩症可分两类,一类是因抗利尿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另一类是因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引起的肾性尿崩症,下图表示的是正常人和两类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下丘脑、垂体受损都可以导致中枢性尿崩症 B . 个体Ⅱ、Ⅲ分别表示肾性尿崩症和中枢性尿崩症患者 C . 个体Ⅰ、Ⅱ的尿液渗透压升高均与抗利尿激素有关 D . 禁水后个体Ⅰ、Ⅲ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增多
  • 3. 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传染性强、种类繁杂、演变速度快,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原体之一。在流感病毒感染的短期内,宿主细胞的凋亡通路PI3K/AKT会被抑制,而感染后期促凋亡基因P53和caspase3会被活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辅助性T细胞受到抗原呈递细胞的刺激后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B . 抗原呈递细胞吞噬流感病毒后将病毒抗原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至辅助性T细胞 C . 感染早期抑制PI3K/AKT通路有利于病毒繁殖,感染后期活化P53基因有利于病毒扩散 D . 开发阻断caspase3活化为靶点的药物,可作为抗流感策略阻止病毒繁殖、扩散
  • 4. 为研究生长素促进某植物果实发育的最适浓度,研究小组用IAA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对照组

    不同浓度的IAA

    浓度(ppm)

    0

    600

    700

    800

    900

    平均株产量(kg)

    372

    521

    590

    535

    410

    平均单果重(g)

    186

    251

    270

    252

    248

    A .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IAA均能提高该植物的结果率 B .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IAA均能促进该植物果实发育 C .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IAA对该植物结果率和果实发育促进作用可能相同 D . 由实验结果可知,IAA促进该植物果实发育的最适浓度在600ppm~800ppm之间
  • 5.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位属于群落的空间特征 B . 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会完全相同 C . 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种间竞争也就越激烈 D . 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6. 荧光假单胞菌野生型菌落为平滑型(SM),突变后可产生皱缩型(WS)和模糊型(FS)菌落。科研人员在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野生型,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1所示;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野生型,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振荡培养时产生的WS和FS可能与溶氧量变化相适应 B . WS第4天后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并会保持S形增长 C . 第8天后的变化与营养不足和代谢产物积累有关 D . SM在振荡培养时的突变和适应有利于物种生存
  • 7. 为研究气候变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对某区域甲、乙农田进行实验,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增温,检测田间增温对小麦麦蚜天敌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增温组相关指标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区域

    小麦生物量(干重)

    麦长管蚜发生量

    禾谷缢管蚜发生量

    瓢虫数量

    +

    ++

    ++

    -

    +

    ++

    NS

    NS

    (注:+表示相对值增加,-表示相对值减少,NS表示无显著差异)

    A . 增温有利于小麦生物量的积累,可抵消麦蚜种群增加导致的小麦减产 B . 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域农田可适当减少农药的使用,以减少环境污染 C . 甲地增温降低了天敌对麦蚜的控制力是造成麦蚜发生量上升的原因之一 D . 为维持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麦蚜同化的能量不超过小麦同化量的20%即可
  • 8. 草鱼栖息于湖泊的中、下层水体,年龄结构可分5龄,3龄时性成熟。为研究某湖泊草鱼种群,研究人员先后用小网眼和大网眼的渔网对该湖泊进行了捕捞,小网眼渔网捕捞到的草鱼均进行标记后放回原地,两次捕捞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龄级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体长/cm

    <35

    35~60

    60~70

    70~75

    >75

    小网眼渔网捕获量/条

    473

    107

    63

    53

    38

    大网眼渔网捕获量/条

    总数

    0

    0

    131

    114

    85

    标记个数

    27

    20

    15

    A . 该草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可以肯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B . 大量诱杀该湖泊中雄性草鱼不会影响草鱼的种群密度 C . 该湖泊中草鱼的数量约为3907条 D . 鱼类资源丰富的自然水域中,持续选择小网眼渔网捕鱼,可显著增加总捕获量
  • 9. (2022·济南模拟) 生殖对策指生物繁衍后代时所面临的各种抉择。r-对策是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以更多的能量用于高生殖率来适应环境的生物的对策。K-对策是处于较稳定环境、以较少的能量用于生殖,而用较多的能量用于自身个体生长的生物的对策。下图是两类不同生殖对策的物种在群落演替中的消长情况统计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 B . 在群落中相对比例出现差异的原因是r-对策生物的出生率越来越低造成的 C . 根据生殖情况,银杏和大熊猫均属于K-对策的生物类群 D . 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 10. 2021年,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共完造林任务1343.8万亩。2022年,三北工程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落实科学绿化,推动退化林草修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三北工程建设中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会影响当地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 . 造林时在环境适宜地区,多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乔灌混交林可提高物种丰富度 C . 砍伐林地中树龄过大的个体,可调整种群的年龄结构并改善林内通风、光照状况 D .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有利于提高三北工程的恢复力稳定性
  • 11. 生长于较高密度种群内的植物,由于密度的抑制作用,种群内个体会逐渐死亡,数目逐渐减少,直至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动态变化叫自然稀疏。下图表示某植物种群自然稀疏过程中最大密度与植株平均质量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构建该数学模型的条件有:植株形状、生长速率相似,土壤肥力均匀等 B . 在植物种群自然稀疏过程中,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等 C . 在该植物种群自然稀疏过程中,其总质量会逐渐减少 D . 个体在基因、空间位置等方面的微小缺陷会使其成为自然稀疏过程的牺牲者
  • 12. 科研人员于2020年4~7月,采用专业仪器在鄱阳湖湿地监测点每天采集鸟类声音数据;借助统计软件将鸟类声音数据转化为具有生物信息的声学指数—BI指数;用来阐明鸟类多样性特征及活动习性的强弱程度,鸟类群落发出的声音强度越大,频段越多,BI 指数越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4~7月份进行调查是因为鸟类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B . 两条曲线波形有明显的不同说明不同鸟类的生态位有差异 C . 该检测点18 点时鸟类多样性特征及活动习性强弱程度更强 D . 调查期间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复杂程度逐渐增加
  • 13. 草原上,牧草的地下根(a)不可食。在地上,羊摄食部分茎、叶(b),未被食用部分落入地表(c)。在羊摄食的能量(b)中,部分以粪便(排遗量,d)形式排出,部分以有机氮如尿素、尿酸(排泄量e,羊代谢产生)等形式排出,还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f)。若a~f表示一年中的能量增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一年内,牧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a+b+c B . 牧草的能量传向羊时,传递率小于(b-d)/(a+b+c) C . 一年内,羊从牧草中获得的能量为b-d D . 一年内,牧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c+d+e
  • 14. 中科院对游隼迁徙行为研究发现:冰川消退而带动的繁殖地向北退缩以及越冬地变迁是游隼迁徙路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与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ADCY8在长距离迁徙的游隼种群中受到了正选择。另有研究发现游隼等迁徙鸟类眼睛感光细胞中隐花色素IV蛋白(CRY4)具有光依赖性磁罗盘所需的磁性潜质,使鸟类完成集群飞行、空间定向和迁徙路线导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迁徙鸟类接受的光、磁等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 . 动物的行为是由生态因子和遗传物质共同决定的 C . 迁徙鸟类集群飞行可减小飞行阻力、降低天敌捕获率属于互利共生 D . 迁徙距离不同的游隼种群的基因库中ADCY8的基因频率不同,不能说明它们已经进化为不同物种
  • 15. (2022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1次捕获并标记42只鼠,第2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与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检测到第1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
    A . 88只/公顷 B . 91只/公顷 C . 92只/公顷 D . 95只/公顷
  • 16. 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社鼠和中华姬鼠两种鼠科动物,它们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在春季会辅以部分土壤昆虫为食,而林中的普通髯捕食鼠类。社鼠与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普通髯种群的相关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社鼠种群数量的K值在2016—2019年间逐年降低 B . 中华姬鼠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的倍数不一定相同 C . 在夏秋季,若普通鸳体重增加1kg,则一般最多需要消耗100kg植物 D . 若曲线2表示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则普通髯的种群密度在b时最大
  • 17. 某地湖泊由于大量生活及工业污水导致每年5、6月份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而产生“水华”现象。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种本地沉水植物进行了相关修复实验,测量水样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总氮(mg/L)

    总磷(mg/L)

    叶绿素a(mg/L)

    对照水样

    1.73

    0.071

    22

    1.25

    0.051

    3

    1.41

    0.039

    12

    A . 选择本地物种进行生态修复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 B . 甲、乙植物减弱“水华”现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 该湖泊中总磷的含量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更大 D . 叶绿素a含量越多说明生产者越多,湖泊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 18. 研究人员在横断山区(夏季降水丰沛,冬季雨水较少)高山的不同坡度处选取了常绿阔叶林(EBF)落叶阔叶林(DBF)、针阔混交林(CBF)和暗针叶林(DCF)四种典型的植被样地,在不同月份调查了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得到下图结果。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 将取样器分离的土壤中的节肢动物置于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中 B . 土壤中节肢动物的丰富度用单位体积土壤中的种群个体数目表示 C . 不同月份的降雨量决定了四个样地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差异 D . 小型节肢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随植物群落类型、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 19. (2023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将捕食者直接捕食造成的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称为致命性影响;此外,捕食者还可导致被捕食者生理状态、行为方式和栖息地的改变,这种间接的、非致命性的捕食风险,称非致命性影响。人类活动是造成致命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惊飞距离(捕食者接近目标个体并导致其逃避时,捕食者与目标个体之间的距离)通常作为测量鸟类对非致命性捕食风险耐受程度的一个指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当有天敌存在时,被捕食鸟的产卵量和雏鸟成活率下降,属于天敌对鸟的致命性影响 B . 当天敌数量过少时,天敌对被捕食者产生的非致命性影响可能大于致命性影响 C . 朱鹮繁殖期的惊飞距离显著短于非繁殖期,可能是繁殖期育雏使得觅食压力增加 D . 研究人类对珍稀动物的非致命性影响,有助于规划自然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范围
  • 20. 2022年7月21日,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灭绝。长江白鲟是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公斤,主要生活于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支流中,性凶猛、健游,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是长江里食物链的顶层物种,有“水中老虎”之称。下列叙述与长江白鲟灭绝不相符的是(    )
    A . 人为地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造成了长江白鲟食物来源减少 B . 栖息地丧失、水域污染、航运干扰是导致长江白鲟灭绝的主要原因 C . 水利工程建设、挖沙疏浚河道,有助于拓展长江白鲟的生存空间 D .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综合题
  • 21. 与胰岛素治疗相比,胰岛移植能起到稳定血糖、避免低血糖的作用。但在胰岛分离过程中,容易造成外周细胞的损伤或丢失(胰岛A细胞主要分布在胰岛外周,胰岛B细胞主要分布在胰岛内部)。为研究胰岛A细胞的缺失对移植的胰岛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正常胰岛和A细胞缺失胰岛,并测定胰岛素的分泌量,结果如图1.

    实验二:将正常胰岛和A细胞缺失胰岛分别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小鼠体内,在正常饲喂的条件下,定时测定模型小鼠的血糖浓度,结果如图2.

    1. (1) 正常生理状态下,当血糖升高时,一方面胰岛素可以通过促进血糖在组织细胞的氧化分解,以及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脂;另一方面又能抑制,从而降低血糖。
    2. (2) 用酶解法获得胰岛时,需控制好酶的,获得的胰岛若A细胞缺失,则与正常胰岛相比A细胞缺失胰岛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比值(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素)会(填“明显升高”/“明显降低”/“基本不变”)。
    3. (3) 实验二结果表明,A细胞缺失胰岛的移植不能有效改善小鼠高血糖状态。结合实验一结果分析,原因是
    4. (4) 研究表明,生物体内胰岛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并分泌α-1抗胰蛋白酶,它在胰岛的自身保护中起重要作用。根据上述原理解释实验二中移植正常胰岛第7天后血糖浓度逐步上升的原因是
    5. (5) 有研究表明,分离纯化的胰岛B细胞在体外培养只能短期存活,而与胰岛A细胞混合培养则胰岛B细胞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有人提出这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引起的。写出验证假说的实验设计思路。
  • 2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率先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此,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还湖、节能减排、禁止秸秆焚烧等,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图表示塞罕坝从荒漠变成林海的过程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X1、X2、X3、Y1、Y2、Y3、Z1、Z2、Z3、Z4表示碳的主要存在形式,甲、乙、丙、丁为生物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X1、X2、X3、Y1、Y2、Y3、Z1、Z2、Z3、Z4表示有机物的是;丁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2. (2) 塞罕坝从荒漠到林海的过程中,输入生物群落的CO2总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生物群落的CO2总量,理由是
    3. (3) 在塞罕坝进行大力植树造林时,应注意的事项有(答出2点),这样处理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4) 我国为了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做出了巨大努力,成效非凡,但仅凭我国一家之力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可能办到。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原因是
  • 23. 薇甘菊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其根系多且密集,能增加土壤孔隙度;其茎通过攀缘、缠绕最终使植株覆盖在乔、灌木植物的冠层顶部,造成附主枯菱死亡。薇甘菊入侵后能快速传播形成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因此被称为“生物多样性终极杀手”。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研究薇甘菊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等。薇甘菊能在群落演替中迅速成为数量多、对其他物种影响大的优势种群的主要原因是(至少答出两点)。
    2. (2) 科研人员研究了薇甘菊的不同入侵程度对某地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小动物组成的影响,调查结果如下表。

      有机碳储量(t。hm-2)或小动物组成(个)

      植被碳库

      凋落物碳库

      土壤碳库

      小动物

      小动物

      类群数

      个体总数

      未入侵区域

      51.85

      2.01

      161.87

      14

      1376

      轻度入侵区域

      50.86

      3.52

      143.18

      15

      1543

      重度入侵区域

      43.54

      5.42

      117.74

      15

      2287

      ①调查结果表明,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该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其中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其原因是

      ②调查结果表明,薇甘菊入侵对该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组成的影响是。分析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增加,该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24. 豚草是一种常见的入侵物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豚草的主要天敌是广聚萤叶甲,它可取食豚草叶片,并对豚草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豚草和广聚萤叶甲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皆会产生一系列变化,且这种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 (1) 上述信息包含的种间关系有。利用广聚萤叶甲防治豚草的方式属于
    2. (2) 研究者就豚草和广聚萤叶甲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在4组网笼中养殖豚草,分别连续2代进行①常温+无叶甲取食②增温+无叶甲取食③常温+有叶甲取食④增温+有叶甲取食的处理。将第3代豚草种植在相同条件下,放入叶甲,统计豚草生物量和叶甲死亡率,结果如图。

      结果表明:增温对豚草生物量的影响是。广聚萤叶甲取食会导致豚草表现出某种未知的抵御叶甲的机制,判断的依据是,该现象的产生是的结果。

    3. (3) 研究发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豚草向北方的传播速度快于广聚萤叶甲,导致两个物种的分布重叠区域逐渐减少。有人预测,从长远来看,这将不利于对豚草的防治。结合本研究结果判断上述预测是否准确,并阐述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