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铜川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全真模拟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03 浏览次数:4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氯酸钾属于(   )
    A . 氧化物 B . C . D .
  • 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图为中药煎制过程,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浸泡 B . 煎熬 C . 去渣 D . 装瓶
  • 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 . 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汽油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 C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水浇灭 D .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受腐蚀,是因为铁更活泼
  • 4. “操作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 给液体加热 B . 倾倒液体 C . 移走蒸发皿 D . 检查装置气密
  • 5.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结构形似奥运五环,宽度只有1.2nm,被认为是世上最小的五环标志——奥林匹克烯(C19H1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C19H12说法错误的是(   )

    A . 属于有机物 B . 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9:1 C . 由19个碳原子和12个氢原子构成 D . 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
  • 6. 在化学符号①2O3、②、③2H、④、⑤H2O2、⑥N2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表示原子数目的是③ B . 表示分子数目的是① C .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④ D . 表示1个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目的是⑤⑥
  • 7. (2020·陕西) 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向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镁条,观察现象

    B

    检验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

    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及石灰水的变化

    C

    除去Na2CO3中的NaCl

    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

    D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将两根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满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 8. 碳和碳的化合物问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 B . 由碳转化为X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C . 由碳酸转化成X一定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D . 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X,只能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获得
  • 9. (2021·枣庄) 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 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 . 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 . 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 .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二、填空题
  • 10.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1. (1) 在太空中,宇航服中的废气处理系统保障着航天员的生命,让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装有活性炭的装置,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2. (2) ①宇航服最外层材料有优异的强度,且质量轻、耐热、稳定性好。其生产原料中用到的聚乙烯是(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②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用含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网吸收,氢氧化锂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

    3. (3) 为了保证宇航员的营养均衡,核心舱内配置了一百多种营养均衡,保质期长的航天食品。下列航天食品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八宝饭 B . 鱼香肉丝 C . 宫保鸡丁 D . 橙汁
  • 11. 感受北京2022“绿色冬奥”。
    1. (1)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冰上场馆采用CO2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固体CO2可用作制冷剂的原因是。从微观角度看,水在制冰过程中发生的改变是
    2. (2)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北京冬奥会实现所有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写出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2. 宏观与微观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 (1) 图1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 (2) 图2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数值为。硅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3中(填字母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 (3) 图3中A,B,C所对应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是(填字母序号)。
  • 13. 25℃时,将20g固体A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①;再加入20g固体A,现象如图②;升温至80℃,现象如图③。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中,(填序号)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
    2. (2) 若固体A是甲乙两种物质中的一种,则固体A是(填“甲”或“乙”)。
    3. (3) 80℃时,将165.6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5℃,析出固体的质量是g。
    4. (4) 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采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 14. 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
    1. (1) 铜常被用来制造导线,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
    2. (2)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向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 15. 小科在研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五个实验(A~E为装置代号)。

    1. (1) 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的试管是(填装置代号)。
    2. (2) 实验时,某试管中出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向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据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的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五个实验完成后,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上述五支反应后的试管中,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观察到先产生气体,后出现白色沉淀;将混合后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X,向滤液X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则滤液X中,溶质可能为(除酚酞外)____(填字母序号)。
      A . NaCl B . NaCl、HCl C . NaCl、CaCl2 D . NaCl、CaCl2、HCl
三、综合题
  • 16.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 (1) 图中标有字母X的仪器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应从(填“①”或“②”)端通入。
    3. (3) 装置A或B都可以作为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B相对于装置A的优点是
    4. (4) 按图D所示,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旺,则该实验现象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 17.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科同学将碳酸钠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活动:
    1. (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探究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科的猜想:氢氧化钠;

      小红的猜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小亮的猜想: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的猜想:

      对于上述猜想,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小亮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3. (3)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预期的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小红的猜想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你的猜想成立

    4. (4) 【反思与评价】

      I、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小组同学归纳总结出: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生成物;二是过量的反应物。

      II、如图是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四、计算题
  • 18. 为测定某氯化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溶液100.0g,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反应时,共加入了50.0g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的质量为139.3g。
    1. (1)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的现象是
    2. (2) 计算该氯化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