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09 浏览次数:4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 1. 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辞zǎo,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嫌(A.è B. wù);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这种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严jǐn和极艰苦的挣扎。一般人只是得过且过,到大致不差时便不再kē求 。

    (选自朱光潜《谈文学》)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修葺    折损    陡峭    以身作责 B . 监督    失意    排解    如释重负 C . 商酌    别扭    修润    悔人不倦 D . 悠闲    达观    循环    悲天闵人
  •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____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②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____,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③学生没打好基础,____,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A . 不力      原型     拔苗助长 B . 不利     原形    拔苗助长 C . 不利      原形     好高骛远 D . 不力     原型    好高骛远
  •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B . 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 .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D . 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 5. (2019·江西)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 . 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 . 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 . 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 6. (2017七下·南京月考)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

    ②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

    ③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④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

    ⑤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A . ③②①④⑤ B . ①②⑤④③ C . ①⑤③④② D . ③⑤①④②
  • 7.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弹琴复长啸。
    2. (2) 马上相逢无纸笔,
    3. (3) ,百般红紫斗芳菲。
    4. (4) 《陋室铭)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5. (5) 《卖油翁》一文中,描写卖油翁见陈尧咨射箭后的反应句子是:
  • 8.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要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选段出自名著《》,作者是 ,这里所写的是(写出人名)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细腻逼真,令人感同身受。

  • 9. 下边这张照片是某地铁乘客无意间拍摄到的。请仔细观察,完成后面的问题。

    1. (1) 用自己的话描述照片上的内容。
    2. (2) 这张照片一经晒出就迅速走红,请简析走红的原因。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 10.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因情。

    1. (1)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 .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 . 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 .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 .打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2. (2) 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褒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项是( )
      A . 可爱者甚(多) B . 牡丹之爱,乎众矣(应当) C . 不枝(横生藤蔓) D . 亭亭净(种植)
    2.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可远观不可裹玩焉        曲肽枕之 B . 菊之爱,陶后有闻        芳草 C .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乱耳 D . 可爱甚蕃                卿今才略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蓬之爱,同予者何人?

    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 . 文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蓬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 .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 . 文章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挽着汉字跳舞

    ①老于是高中语文老师,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字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清癯雅士。虽然这所新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第一堂语文课,老于就郑重地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

    ②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清新,如朝雨轻尘般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又涌上心头。方块汉字,有情有义,有起承转合,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现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汉字与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

    ③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生长的那种神奇力量时,激情满怀。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子,又像枚鸟蛋,然后整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全班鸦雀无声,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老于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又一次回到长第一颗牙、长第一根胡须的年龄。

    ④课间操结束,老于去另一个班上课,老远就听见学生正在播放新一代神曲《狐狸叫》。挪威神曲《狐狸叫》中那些模仿小狗小猫、老牛青蛙、大象鸭子的叫声,类似儿歌,但在这古朴的自然之声面前,那些声嘶力竭的演唱显得多么矫揉造作。老于禁不住有点不平。“阿Q”地想:仓颉汉字其实也是这样一部源于自然和人伦的作品,而且是人类最复杂、最伟大的一种,什么时候才能流行呢?

    ⑤下午没课,老于心情有点空落落的。总感觉现在的天空与儿时相比,变得越来越低。天空虽然还继续广袤着,但好像“空”字的“穴”头正在萎缩,下面的“工”却一天天膨胀。天空被浊物排挤,像一幅没有留白的国画,鸟儿只在KTV中才放开歌喉啁啾。那些依据地貌天象、乌兽虫鱼之迹造出来的汉字,在自然界已渐渐失去联想的依托,满街的招牌、满屏幕的广告词中,汉字有意无意地被“通假”。商人们满怀深情地曲解汉字,苦心孤诣“创新”汉字以求吸引眼球。仓顿一点点被拔光胡子 , 剥去衣衫,只剩下骨骼,被石化定格在庙宇的神龛上。

    ⑥傍晚,老于拿起久违的毛笔写了副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他突然明白古代徽墨为什么“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那一定是因为微墨是用黄山松烟制成。自然物象化为点横竖撇捺,即为汉字;劲松转世,可为千年圣宝;而精气神是生生不息的。

    ⑦入夜,老于到高大而稀疏的凤凰木下,树缝间明月如钩,与篆书中的“月”字造型一样。回家,关灯就寝,老于恍惚入睡,阖上双眼也感觉到窗外景物,那些物象仿佛都在跳舞。殷墟龟甲.青铜铭文、敦煌卷子、摩崖石刻,所有的汉字都在跳,一刹那,颜筋柳骨和颠张狂素又还原成骑马舞摇臀舞。鸟儿从树枝“决起而飞”,戛然而落;树枝如琴弦般颤动:天空中鯤鹏小鸟和黄土尘埃各行其道竞自由,庄子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夺得逍遥游冠军。人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乌累了,就待在树权.上梳理羽毛。宏大的《阿房宫》建筑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细腻的《兰亭集序)矫若游龙。勾连映带;仓颉、屈原、王義之、杜牧,秦砖汉瓦,隶篆真行草,无名后生们争相表达和推演各自的思想华章,你来我往。茶马古道,纵横阡陌,仓颉汉字如月当空。即使电子邮件取代了驿使,汉字依然静有意,动则舞。老于深吸一口气,一股清凉从头传到脚底。在梦中,在渭城朝雨范轻尘的清新时分,在阳关前古道边。他看见万国衣冠争入关,百千书生叩关行。边塞的域墙满是汉字真迹“秀”。有文天祥的遗笔“正气”,有颜真卿写的“刚大”,有硬骨头方孝孺写的“忠烈”……虽偃仰啸卧,千姿百态,却笔笔中锋。老于梦中觉得浑身发热,欲伸筋拔骨,好像身体又在发育成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文章以“挽着汉字跳舞"为题有何妙处?
    2.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 (3) 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4. (4) 老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汉字。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有些苦难是可以避免的

    赵  宗  彪

    ①唐僧师徒一个个都在苦水中泡过,取经路上的日子也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险象环生,苦海无边。

    ②我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奇怪的想法,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好像只有苦难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苦难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的精神。但太多的苦难,也能毁灭一个人的所有尊严和自信。孟子说,大丈夫必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能够做到的,人世间又有几个?太多的苦难,只会剥夺生命的质量,摧毁人的意志、自尊、理想和信念,而只有极少数有大志而且意志特别坚韧的人、才华特别丰富的大才、奇才,才有可能逆水而上,成就梦想。

    ③唐僧的苦难,同成就他的事业并无必然联系。他如果小时候有天伦之乐,未必就不会读书。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这些不是因为苦难才得来。而是他拜须菩提祖为师,在环境优美的须弥山学习十一年的成果。孙悟空的苦难,那是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这苦难给他带来了什么?是驯服、奴化、忍耐和逆来顺受。在五行山下的时间里,孙悟空的法术并没有提升,只是不羁的精神日渐消磨,活跃的创造能力逐步萎缩。

    ④孙悟空的苦难缔造者,严格说来,是玉帝本人。孙悟空虽然出身寒微,但毕竟有能力有水平。但玉帝和他所创造的天庭,却大材小用,只让他当个马夫。后来虽说封了齐天大圣的空头衔,却又不给他相应的待遇,连一张蟠桃大会的入场券都没有,谁能咽得下这口气?即使没有孙悟空出现,迟早会有张悟空、李悟空、王悟空等来叫板。沙僧原本是玉帝的侍卫官,职官是卷帘大将,却只是因为打碎了一只琉璃盏这样的小过失,竟然要下凡做妖怪,每七天还要飞剑穿胸百余下。比起孙悟空的打碎天堂的所有殿堂庙字,亭台楼阁、瓶瓶罐罐来,简直是不值一提。尽管沙和尚沉默寡言,但他心里会平衡吗?

    ⑤尽管苦难来了,我们必须毫不迟疑地面对,但我们能否分析一下,哪些苦难是可以避免的?司马迁能写出伟大的《史记》,不是因为汉武帝对他实施了宮刑,而是他本来就有理想有才华。否则,就难以反证,历史上受到宫刑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却仅有一部《史记》?“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因为首先有金,否则,狂沙吹尽,还不照样是狂沙?

    ⑥任何人为的苦难,对人类而言,都是最梦。

    ⑦如果因为极少一部分的人在苦难中依然作出了成就而歌颂苦难,那就是自欺欺人。歌颂苦难,鼓励苦难,怀念苦难,而那些苦难的制造者们,却由此可以逸避惩罚而变成恩主,这不正是他们所希望的最好结果吗?

    ⑧孙悟空们在一个个的苦难面前坚持下来了,但原先那个充满灵气和自由思想的精灵,却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复返了。生龙活虎的孙悟空从压在五行山下的时候起,即已死了。

    (选自《今晚报》2019-04 -28,有删改)

    1. (1) 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2. (2) 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 (3) 第⑦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四、作文(50分)
  • 14. 许多事情,我们在做之前,常常觉得很难。等你去做时,你会发现,只婴勤奋、用心,其实是很简单的。请你以《爱,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