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

更新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二上·陕西期中)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先后于公元前359年(或说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变法,部分变法内容如下。其中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起决定性作用的措施是( )
    A .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B . 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封疆” C . 统一度量衡,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D .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2. (2022高二下·四川开学考) 17世纪初,开普勒在其科学著作《世界的和谐》中写道:“创造我们的上帝啊,我感谢您,您使我醉心于您亲手创制的杰作。…最后,愿您屈尊使我的这些证明能够为您的荣光以及灵魂的拯救尽一份绵薄之力,而千万不要成为它们的障碍。”由此可见,当时自然科学(   )
    A . 带有宗教神学烙印 B . 理论体系趋于完善 C . 观念发生重大变革 D . 获得广泛传播和认同
  • 3. (2021高二上·河南开学考) 19世纪后期,恩斯特·海克尔把达尔文进化论引入德国,并进行了最热情的欢迎和宣传。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必须根据人的生物本性来重新考察,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海克尔的这一理论(   )
    A . 发展和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 . 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C . 为一战的军国主义思想提供了依据 D . 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 4. (2022高三上·林口月考) 康熙年间编纂《大清一统志》,要求各省以至县编撰地方志书。三藩战争后,台湾、金门、厦门等处“已属内地,请敕礼部,增入通志之内”,塞外地名“应察明编入一统志”。这些举措(    )
    A . 受到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 B . 体现满汉平等的观念 C . 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D . 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 5. 顾炎武生辗转,步游天下。他发现“天下州之为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从而感慨“治化之进退,诚为可忧”:由此可知,顾炎武(   )
    A . 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 B . 强调匹夫保天下之责 C . 心忧当世之集权治理 D . 感慨明清国力之衰退
  • 6. (2019·莆田模拟) 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会要求各农村根据地的每个区、县均要建立读书班,各级政府要组织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强迫性识字,达到“普遍的能做报告,能看各种文件,最低限度也要能看标语和路条(通行凭证)”的标准。由此可知当时的扫盲教育(   )
    A . 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 B . 调动了民众的革命热情 C . 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D . 具有明显的政治化特征
  • 7. (2020高二上·白银期末) 《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下表所示为“中共七大后部分地对《论联合政府》的学习宣传”。这种学习宣传活动 (    )

    地区

    学习方式

    太行根据地

    先学习七大开幕典礼上各领导人的开幕词和发言,再学习《论联合政府》,而《论联合政府》的学习也要分为浏览和精读两个阶段

    晋绥根据地

    布置以毛主席报告七大文件为中心的学习,坚持早晚四小时,并举行小型座谈会

    A . 意在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 . 促使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C . 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 D .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
  • 8. 1978年,小岗村率先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由此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法性,并宣布长期不变。这体现了(   )
    A . 改革开放激发经济活力 B . 生存压力推动农民变革 C . 制度变化促进社会进步 D . 底层创新影响上层建制
  • 9. (2021·成都模拟) 20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成都茶馆最多时达到1000多家,茶馆从业者近10万人,比1931年时的茶馆数量多了近一倍,从业人数多了近9倍。由此可知,当时的成都(   )
    A . 民族文化得到弘扬 B . 市民生活闲适安逸 C . 传统经济模式稳固 D . 社会人口流动增强
  • 10. (2022高一下·潮安期中) 日本在近代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靠经济手段。其主要原因在于(   )

    ①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国内市场狭小  

    ③资源不足   ④农业落后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1. (2020高二下·吉林月考) “欧洲近代的黎明时分,商业的繁荣促成了世俗情感和理想的释放。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令人赏心悦目,而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广大地区的宗教改革则震撼人心。”“震撼人心”主要是因为宗教改革从实质来说是(   )
    A . 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 . 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运动 C . 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 . 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 12. 在美国,虽然制宪后任职的几届总统行使否决权非常少,但从19世纪开始,总统否决权行使次数爆发性增长,尤其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上任的罗斯福总统行使次数最多,达到635次。由此可见,美国(   )
    A .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遭遇挑战 B . 行政效率受到关注 C . 总统逐渐具有了一定的立法权 D . 行政权力得到扩张
二、非选择题(52分)
  • 13.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并经历史不断的沉淀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凡事让我(具体的我)满意的,就是正确的;由于每个人具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存在普遍意义上的善。事实上并非如此,必定存在着判断人们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原则,这个标准或原则也即是善。那么,善到底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最高的“善”,他所谓的“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来理解苏格拉底的美德。……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中心观点就包含在“知识即美德”这一公式之中。

    ——摘自张利涛《苏格拉底与优素甫“知识即美德”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英国宗教改革是一场激进的神学教义革命,在中世纪天主教一统天下到近代早期天主教与新教并存的文化转型中,有关信仰矛盾的不断激化挑战了君主统治的权威,因此宗教信仰并存问题成为亨利八世之后的英国君主重点调和的对象。英国内战、“光荣革命”无不体现着信仰的矛盾。在社会转型时期,信仰自由依靠政教分离得以实现,真正促成了公民时代的到来,政教分离因而被称为近代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则。

    ——摘编自刘城《20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史学》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结合所学,概括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由工业化推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经济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很快战胜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使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到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被誉为“世界工厂”。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城市人口占52%,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人。

    ——摘编自王同彤《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它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为科学,它关心的主要不是增加和改进现有产品,而是推出新产品。它的效果更为迅速、成果更为巨大,因而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也更具革命性。煤和铁的时代已经被铜和电、石油和化学的时代所取代。而大量的人口都被城市所吸收,大都市大量出现,而且是全球性的。由此开始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尹海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16~17世纪是西方文明史的转折点,西方社会的二元结构都建立在教会与国家制度上。当人的主要精力都专注在宗教问题上时,教会才可能和世俗组织做实质的抗衡。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把兴趣从宗教问题转移到世俗问题上,这种传统的二元结构终于被摧毁了,依然忠于基督教的人则因教派纷争而力量削弱。中古的教会可以代表所有基督徒发言,但是后期的教会却只能代表一部分人发言;此时国家声称统有所有的臣民,因此它也就成为整个社会的主要代表。当西方文明逐渐趋向世俗化时,人们就必须重建二元社会的基础。而16世纪以来,这项重建工作就一直是西方政治的主要问题。

    ——摘编自[美]弗雷德里克·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近代自由主义之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文明与世俗化”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