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6-02 浏览次数:9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在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隋文市杨坚名列其中。杨坚能够入选最重要的理由是(    )
    A . 完成国家统一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开通大运河 D . 完善科举制度
  • 2.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 . 黄巢起义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安史之乱
  • 3. (2020·常德) 如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 . 北方财富增长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中央集权加强 D . 宋代社会气象万千
  • 4. 宋朝时期文化教育事业高度发展,对书籍的需求量激增,官、私刻书作坊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各地,刻书数量之多、内容之广、规模之大,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宋人祝穆说:“(建阳)麻沙、崇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科技原因是(    )
    A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 . 印刷技术的进步 C . 中外文化交往频繁 D . 宋朝政局相对稳定
  • 5. 明清时期,“ 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明清时期(    )
    A . 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B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 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D . 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 6.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 . 《齐民要术》 B . 《水经注》 C . 《本草纲目》 D . 《天工开物》
  • 7. 隋朝时期,采用科举制度选拔新进官史,凡考试合格者不问门第高低,一律委派官职。由此可见,科举制选官的依据是(    )
    A . 考试成绩 B . 家庭门第 C . 个人品德 D . 人际关系
  • 8. 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
    A .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 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 . 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D .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 9. (2018七下·太仓期中)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 . 唐高祖 B . 唐太宗 C . 宋高祖 D . 宋太祖
  • 10. (2018·聊城)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 . 等级森严 B . 商业繁荣 C . 重农抑商 D . 重文轻武
  • 11.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12. 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宋诗《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反映出(    )
    A . 南宋商品经济的发达 B . 宋朝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C . 南宋偏于一隅,不思进取 D . 宋朝市民阶层兴起,娱乐生活丰富
  • 13. (2021七下·汝南期末)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 14. 邓小平同志说:“ 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部分”的是(    )
    A .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 .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 . 元朝时设宣政院 D . 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 15.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下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 . 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 .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 . 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木抑末”政策
  • 16. 《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 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 .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 . 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 17. 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清朝大臣胡中藻竟被杀,这件事属于(   )

    A . 焚书坑儒 B . 八股取士 C . 厂卫制度 D . 文字狱
  • 18. (2020七下·高新期末) 下图为中国古代史时间轴(部分),其中四个序号对应的朝代或政权分别是(    )

    A . 唐、辽、南宋、明 B . 唐、南宋、辽、明 C . 明、南宋、唐、辽 D . 明、南宋、秦、辽
  • 19. (2020七下·潜江期末) “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语),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针对隋亡的教训,唐 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 虚心纳谏 B . 实施和亲 C .  减省刑罚 D . 开放政策
  • 20.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 , 循环下上无时了。”诗中所描述的是( )
    A . 曲辕犁 B . 楼车 C . 秧马 D . 筒车
  • 21. “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 .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 .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 22. 《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时说,技术优势是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的重要原因。这里的“技术优势"指的是(    )
    A . 草市夜市兴盛 B . 印刷术的发展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民族政权并立
  • 23. “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    )
    A .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 . 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 C . 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成为粮仓 D .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 24.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段材料所描述的情况最早出现于(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 25.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A . 秦始皇 B . 唐太宗 C . 宋太祖 D . 明太祖
  • 26. (2021九下·长春开学考) 讲谈社在《海与帝国:明清时代》中谈到:作为帝国的整体事业来看,远征的实质性成果是,以此为契机,南洋各政权开始向明朝出朝贡使者。材料作者认为郑和下西洋(   )
    A . 主要目的是建立殖民地 B . 密切了与东南亚的关系 C . 比哥伦布航行早很长时间 D . 开拓了帝国的领土范围
  • 27.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A . 因战事而强化 B . 设于雍正十年 C . 设于雍正年间 D . 强化君主专制
  • 28. 清朝中期,政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 . 政治腐败 B . 闭关锁国 C . 重农抑商 D . 抵御侵略
  • 29. 龚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梁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学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写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
    A . 防止人民反抗 B . 焚毁不利书籍 C . 压制知识分子 D . 加强思想控制
  • 30. 下侧邮票展示了中国某剧种的脸谱艺术,该剧种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它是(    )

    A . 秦腔 B . 汉调 C . 京剧 D . 昆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4分, 32题12分,3题14分,共40分)
  • 31. 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命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史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教中矣”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 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手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诚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则......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摘自《中国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1. (1)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完善,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武则天是如何完善科举制度的?
    2. (2) 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科举考试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
    4. (4) 根据材料四回答明朝科举取士的方式是什么? 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了什么危害?
  • 32.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夏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与交流

    材料二:在十五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

    ——摘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乾隆皇帝曾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
    2. (2) 从材料一中的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为研究佛经,历尽艰险,最终到达哪个国家?他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的著作是什么?
    3. (3) 材料二反映了明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这位七次远航的航海家是谁?
    4. (4) 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5. (5) 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 33.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秋,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一一唐太宗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明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雍正皇帝明确指出:“从俗从宜” “从安 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请朝的民族政策》

    1. (1) 材料一中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出例在他统治时期与吐蕃及好交往典型事例。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西藏、台海地区分别设立什么机构进行管辖?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时遵循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设置了什么官职与达赖、班柳共同管理两藏?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