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恩平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3-04-13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本大题分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注意看清题号作答。)
  • 1. 1949年,参加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的单位及代表名额中,共产党员约占44%,工农和各界的无党派代表约占26%,各民主党派的成员约占30%。这反映了(    )
    A . 多党合作 B . 工农联盟 C . 民族独立 D . 祖国统一
  • 2. 费正清说:“中国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使这两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
    A . 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 .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C . 开国大典,土地改革 D . 开国大典,三大改造
  • 3.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

    A . 开天辟地 B . 当家作主 C . 胜利曙光 D . 重返联合国
  • 4. 某烈士纪念馆陈列着-块见证硝烟战火的手表,它的主人为了保家卫国,赶赴前线,担任朝鲜南道中平车站站长,在抢救军用物资的时候遭遇敌机的轰炸,不幸牺牲。由此可知,该烈士曾参加(    )
    A . 渡江战役 B . 抗美援朝 C . 剿匪作战 D . 土地改革
  • 5.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6.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是中国人民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应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三大改造 C . 新中国的成立 D . 西藏和平解放
  • 7. 1954 年,荣毅仁带头支持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荣氏企业焕发生机的原因是(    )
    A . 互助合作 B . 兼并收购 C . 股份改革 D . 公私合营
  • 8. 在抗美援朝中,很多志愿军伤员因为伤口细菌感染却无药可用而牺牲。1953年,华北制药厂紧急上马。1958年6月3日,第一批青霉素正式下线,中国告别了青霉素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不利局面的改善得益于(    )
    A . 抗美援朝的胜利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苏联的军事援助 D . 经济体制的改革
  • 9. 下表是“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表数据反映了(    )

    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邮电

    货物储备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A . 我国彻底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B .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建成 C . 工业化建设以重工业为主导 D . 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
  • 10. 1957年我国国民收入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I%以下。这说明了( )
    A . 地主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 B .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C . 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D . 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11. 他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老百姓们能留在兰考,一起改变兰考。他就是党的好干部( )
    A . 袁隆平 B . 王进喜 C . 焦裕禄 D . 雷锋
  • 12. (2022八下·重庆市月考)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但即便如此,我国大量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依旧不畏艰难,刻苦攻关,坚持工作,取得了大批重要科技成果。成果不包括(    )
    A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 . 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 .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 13. 下列口号与下图所示宣传画的主旨一致的是(    )

    A . 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B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 . 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 . 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 14. 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 .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C . 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 . 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 15. 2001年,中国实际GDP对全球贡献率为0.53%;2015 年,这一数字为24.8%; 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 . 促进了中国外贸发展 B .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 . 带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D . 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 16. 有学者认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开始于(    )
    A . 开放五口通商 B . 创办经济特区 C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7. 《卫报》专栏作者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材料中的“一步”是指(    )
    A . 否定“两个凡是”方针 B .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 . 提出“一国两制”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8. 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粉碎“四人帮” B .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D . 经济特区的建立
  • 19.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小吃街、夜排档,到如今社交休闲、文化地标打卡、体育健身的日益流行,越来越多的“夜经济新业态在崛起。这反映了(    )
    A . 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 B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D . 市场经济的新发展
  • 20.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中国的开放举措,“ 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这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是指(    )
    A .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 .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 . 开放上海浦东 D .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 21. 邓小平说:“证券、股票……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 实现共同富裕 D .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 22. 1992年,邓小平反复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的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就走不出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此番谈话,意在(    )
    A .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B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C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 .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23. 2020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首次火星探测、开通京沈、京雄高铁等。取得重大成就的物质基础是(    )
    A . “一带一路”深入实施 B . 世界各国携手合作 C .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D . 综合国力持续增强
  • 24.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地推出了“党史知识大赛”。参赛选手在处的中看到了以下流行语,其中出现在2012年以后的流行语是(    )
    A . 当家作主、土地改革、一化三改 B . 上山下乡、阶级斗争、两弹一星 C . 经济特区、下海经商、体制改革 D . 四个全面、一带一路、伟大复兴
  • 25. “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用相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院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里提到的“理论”是什么(    )
    A . 毛泽东思想 B . 邓小平理论 C . 科学发展观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6.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我烈的感情把左邻右含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慢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7. 如下图所示: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他们要求“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 . 设立经济特区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扩大企业自主权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8. 1959年,毛泽东在谈到当年经济任务时说:“工业任务、水利任务、粮食任务都要适当收缩。我们这一次唱个低调,把脑筋压缩一下。”这一指示(    )
    A . 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热情 B . 意在开启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C . 有效清除“左”倾错误影响 D . 意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问题
  • 29.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的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C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 .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 30. 下图的历史年代尺展示了党带领中国人民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与1978年、2017年相对应的方框内应该分别填写(    )

    A . 伟大转折、打开国门 B . 高举旗帜、决胜小康 C . 找开国门、高举旗帜 D . 伟大转大、决胜小康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 共40分)
  • 31. 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分田到户,每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全国第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协议

    材料二:1979年4月,邓小平在听取中共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要杀出一条“血路” 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珠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材料三:2016年3月8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 物美价廉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材料四: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1. (1) 材料一中“协议”的签订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 (3) 对比材料二、三,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分析我国的对外开放的变化。
    4.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认识。
  • 32.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使了亿多无地农民获得土地,消除“无地”这一造成发展中国家农民贫困的最主要制度因素,1950~195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8%。

    ——摘编自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

    材料二:随着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经济社会结构相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消除贫困奠定了最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侯波《新中国70年扶贫减贫事业的历程与经验》

    材料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现行标准下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服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无地”问题的解决措施,并简析该措施推行的历史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请您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与“消除贫困”两者之间的关系。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你认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 3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央网联动寄语国庆”系列短评,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 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之后,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 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2.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创了怎样的发展道路?根据材料二概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伟大决策的历史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