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31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表内容为先秦诸子关于“礼”的一些观点。这反映出(   )

    观点

    诸子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

    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墨子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荀子

    A . 当时礼崩乐坏的现状 B . 社会转型冲击文化发展 C . 诸子政治理念的差异 D . 恢复周礼是诸子的共识
  • 2. 《秦律》规定:各县、都官在七月处理无法修理的官有器物。铜器和铁器要上缴作为金属原料。处理时如有物品要求卖掉,应以文书将其情况及时报告内史。所处理物品如无法变卖,但可以使用的,要保留使用;确实无用的,始得烧毁。这些规定表明,秦朝(   )
    A . 通过苛法以加强统治 B . 对地方官吏严格管理 C . 重视对官方财物管理 D . 致力增加政府的收入
  • 3. 曹操是一位文韬武略的豪杰,上马能征善战,下马则“横槊赋诗”。他战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并挟天子以令诸侯,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取代汉帝以自立,但曹操却甘愿做了一辈子汉朝宰相。这说明曹操的行政之道(   )
    A . 以道家无为思想为信条 B . 深受封建正统观念影响 C . 以实现国家统一为目标 D . 缺乏建立新王朝的条件
  • 4. 右图为西晋时期北方各族内迁分布情况。据此可知,其内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 . 导致西晋被匈奴贵族攻灭 B . 引发了北方大量流民南迁 C . 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割据 D . 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大交融
  • 5. 在唐朝诗人中,李白受过道教的符箓,每以“谪仙”见称,但又自名“青莲居士”;杜甫常以“穷儒”自命,但又“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王维人称诗佛,但也“愿奉无为化,斋心学自然”,颇似老庄的传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在唐朝(   )
    A . 诗歌题材丰富内容包罗万象 B . 宗教因素改变诗歌创作风格 C . 文化政策影响诗人思想倾向 D . 诗人都以宗教名号彰显自己
  • 6. 据《文献通考》记载:南宋“自国家置市舶於浙,於闽,於广,舶商往来……自临安出门有禁,下江有禁,入海有禁。凡舶船之方发也,官必点视,及遣巡捕官监送放洋,”这一记载可用于说明,南宋政府(   )
    A . 曾经实行海禁政策 B . 外贸管理制度严格 C . 最早创设市舶机构 D . 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 7. 据《辽史》载:“辽有五京。上京为皇都,凡朝官、京官皆有之。余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东京地区用渤海制,南京、西京地区用汉制,上京、中京地区则是汉制、契丹制兼而有之,史称“五京体制”。辽代实行这一体制意在(   )
    A . 全面汉化 B . 方便迁徙 C . 因俗而治 D . 统一体制
  • 8. 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顾炎武区分“天下”与“国家”,挣脱了君本位的桎梏;王夫之提出了“物质不灭”论、驳斥退化史观;黄宗羲则用《明夷待访录》,提出秦汉以下的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这些新的思想主张产生主要源于(   )
    A .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B . 中国传统文化的承古萌新 C . 西学东渐产生的积极效应 D . 新经济因素对思想的影响
  • 9. 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据此可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目标是(   )
    A .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 . 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C .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D . 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 10. 孙中山在《民族主义》的讲演中说,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再次是和平”。这种好道德,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当前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排斥固有道德,使一般国民都无所适从。这表明孙中山(   )
    A . 全面肯定中华固有道德 B . 主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C . 反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D . 认为国民缺乏民族精神
  • 11. 美国记者索尔滋伯里在其作品中写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面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场“战斗”(   )
    A . 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B . 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 .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 . 开创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 12. 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26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国民党《中央日报》社论称:“这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事,我们已是四强之一,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材料表明,抗日战争(   )
    A . 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促进了世界各国大联合 D . 彰显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 13. 1950年3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全国物资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调度,合理使用,逐步建立起了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当时,建立这一体制的首要目的是(   )
    A . 从根本上稳定物 B . 初步建立国有经济 C . 加快推进土地改革 D . 提前完成一五计划
  • 14. 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 改革开放政策的坚持和深化 C .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指引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 15. 在我国近年来的航天科技中,暗物质探测卫星叫“悟空号”,量子卫星叫“墨子号”,首颗太阳探测试验卫星叫“羲和号”,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叫天宫工程……,这些名称反映出我国(   )
    A . 航天科技已经全而领先世界 B . 开始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 C .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D . 科技发展的重点是航天领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其中第16题14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4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从东汉末年开始到南宋,北方历经数次胡人侵扰和地方混战,使得北方人口多次大量南迁,造成大量土地荒芜,使得北方的经济实力下降。而南迁的北方人带着先进的耕作技术来到南方,提供了劳动力,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再加上自然环境比北方更为优越,使得南方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业地区。宋室南迁实际上成了我国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南迁的真正分野,奠定了后来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格局。南宋定都杭州,政治中心的转移带动经济重心转移,南方的海港城市大力发展海运、河运,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经济的交往。唐朝开始,南方的教育水平开始有明显的提升,科举录取人数上,南方开始渐渐超过北方。大量人口南迁也导致土地压力增大,使得南方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摘编自马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教学问题新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目录(部分)

    第一章  从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行政区划的由来

    第二章  两度回光返照——郡县制的“封建”变形

    一  汉代封建制的施行和纠偏

    二  西晋封建的失误

    第三章  两千年三循环——行政区划层级的增减

    一  行政区划的层级与管理幅度

    二  郡县二级制向州郡县三级制的转化

    三  州县二级制向道(路)州县三级制的转化

    四  省路府州县多级制向省县二级制的简化

    第四章  量地制邑度地居民——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

    一  政区幅员的尺度

    二  “百里之县”的相对稳定

    三  “千里之郡”的缩小倾向

    四  “万里之州”的起伏变化

    五  政区幅员变化的特点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且符合主题要求,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思潮中,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无论是“保守”的一面,还是进取的一面,都既有代表性,又有特殊性,在戊戌年前后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空间和价值。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两面性,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方向,但其政治目的是相同的,即推动国家变革并维护皇权统治。同时期的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维新思想也与康有为类似,因此,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缩影。尽管相对于洋务思潮,维新思潮的活跃时间较短,戊戌变法失败后,便逐渐从历史中淡去,但它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等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也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画出了浓重的一笔。

    ——摘自徐兴燕《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两面性”》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维新派思想存在“两面性”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共同主张并加以评价。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海关自主权丧失于鸦片战争之后,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乘公议定则例”,英国商人进出口的货税,要由中英双方共同协定。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两个条约都减轻了商船的吨税,是对海关自主的另一种剥夺。此后《中英通章商程》规定:中国海关聘请英国人帮办税务,海关管理权被英国独揽。而甲午战争后,由于清政府无力偿还巨额的赔款,被迫接受列强的无理要求,用海关权益作为抵押。至此,清政府已没有海关自主权的概念。

    ——摘编自史汶昕《试论近代中国海关主权的丧失》

    材料二:1949年10月,新中国海关总署成立,标志着中国“海关独立、关税自主”的开始。1951年5月,中国实施了第一部真正独立自主制订的进出口税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暂行实施条例》。按照政务院有关决定,“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

    ——摘编自财政部关税司《波澜壮阔七十年关税见证伟大历程》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危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功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