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曲靖市2023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17 浏览次数:3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 1. 考古研究发现,辽河流域、淮河流域、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业起源时间上以及文化发展水平上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甚至在特定阶段还要超过中原地区,但夏、商、周三个最早的王朝文明都出现在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
    A . 天下之中的政治地位 B . 适宜生产的气候条件 C . 中华先民的艰苦奋斗 D . 多元文化的汇聚融合
  • 2. (2023·光明模拟) 据研究,北朝《地令》的实施是双轨制:在鲜卑拓跋族为主体的聚居区,实行的是普遍授田制,有实际的授田与土地还受;而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各户的原有土地未被触动,也未见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只是实行限田制和户籍登记。由此可见(   )
    A . 均田制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 B . 土地所有权的变更频繁 C . 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制度实践 D .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 3. 宋朝城市中有傀儡戏、皮影戏等娱乐活动,由人操纵表演,配有乐器演奏和念白。北宋和金朝时期各地还流行一种说唱艺术,称为“诸宫调”,由演出者在舞台上演唱一个长篇故事。这些表演形式(   )
    A . 促进了词曲创作的繁荣 B . 奠定了元代杂剧的基础 C . 适应了士人阶层的需求 D . 融合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 4. 明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在于“有贡就有市”。《明会典》中作为“正贡”的贡品记载,日本国仅见20种;而据《皇明永乐志》物品清单显示,日本一国的物品达到248种之多。据此可推知,当时(   )
    A . 官方严格奉行海禁政策 B . 民间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C . 朝贡贸易阻碍经济发展 D . 朝贡贸易体系受到冲击
  • 5. 1857年,马克思撰文指出“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却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因为英国人采取的行动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据此可知,马克思意在(   )
    A . 说明中国维护主权的正当性 B . 指出英国侵略中国的目的 C . 主张通过协商解决中英冲突 D . 质疑英国发动战争的理由
  • 6. (2023·茂名一模) 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出“富强之基,本诸格致”的思想,并坚持“译书为强国第一义”。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主要讨论“中国无科学之原因”“科学与工业”“科学与近世文明”“科学历史之时代”等话题。重视科学思潮的兴起主要由于(   )
    A . 西学东渐的深入 B . 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民族危机的加深 D . 思想解放的推动
  • 7. 下表为1943年7月国民党重庆图书杂志审查处呈送中央的待焚部分书刊目录。这反映出国民党(   )

    书名

    著译人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打回老家去

    张庚

    戏剧出版社

    1936年

    什么是列宁主义

    凯丰

    中国出版社

    1941年

    抗日游击战争一般问题

    毛泽东

    上海生活书店

    1939年

    一九一八年的列宁

    陈原

    言行社

    1940年

    毛泽东抗战言论集

    张剑萍

    战时读物编译出版社

    1938年

    陕行纪实

    楚云

    读书生活出版社

    1938年

    全民族抗战

    潘汉年

    上海生活书店

    1939年

    A . 塑造战时政府形象 B . 维护专制独裁统治 C . 捍卫新闻出版自由 D . 消弭红色文化影响
  • 8. 1956年10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放宽农村市场管理问题的指示》,确立农村市场开放政策,并规定了市场的经营范围。到1957年,全国市场交易额达至120亿元左右。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   )
    A .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B .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C . 摆脱苏联模式影响 D . 缓解城乡供需矛盾
  • 9. 公元前4世纪后期,雅典战神山议事会虽然逐步介入司法事务,但重大政治案件都必须由陪审法庭进行终审,包括公民大会所通过的对官员的指控案件及其判决法令,都必须由陪审法庭进行最终判决才能生效。这说明当时的雅典(   )
    A .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 司法独立得到保障 C . 权力监督体系完整 D . 职责分配较为混乱
  • 10. 下表为16至17世纪西班牙从马尼拉转运的美洲白银数量统计(单位:千克)

    时间

    国家数量(千克)

    私人数量(千克)

    总计(千克)

    1601—1610

    30030

    89886

    119916

    1611—1620

    64967

    129035

    194002

    1621—1630

    92525

    138638

    231183

    1631—1640

    93882

    89716

    183598

    1641—1650

    56408

    44908

    101338

    1651—1660

    38556

    51523

    90079

    据此可知,表中现象的出现(   )

    A . 促进了世界贸易网络的构建 B . 保障了西葡两国社会的转型 C . 彻底改变了全球财富的流向 D . 导致了欧亚货币形态的变化
  • 11. 列宁主张在粮食税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城乡间自由贸易和市场机制,把商品交换作为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主要杠杆,他认为只有根据苏俄的实际国情,制定符合苏俄小农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经济政策,才能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实现。列宁意在(   )
    A . 密切城乡经济关系 B . 重建市场经济体制 C . 巩固新生政权基础 D . 维护小农经济形态
  • 12. 冷战结束后,美国以其无与伦比的军事实力,凭借它与西欧国家所建构的集体安全体制,成为唯一具有建构全球安全秩序以及介入区域冲突能力的单极超强国家,作为“知识经济”革命的龙头,美国还正在重塑全球资本主义的扩张动力。这说明(   )
    A . 大国强权的制约力量缺失 B . 全球资本的扩张迅速加剧 C . 集体安全的强化成为共识 D . 全球霸权的因素仍然存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6—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这种神话正在被打破,人们正在更加全面地认识西方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固然有其共同特征,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的现代化进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专利”。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从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剥削农民,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剥削工人;从寻找新大陆、建立贸易据点,到大规模殖民、建立跨洋帝国,西方现代化展现出恃强凌弱、泯灭人性的掠夺本质。

    ——摘编自戴维来《世界现代化道路绝非独尊西方》

    材料二: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迈向更高台阶;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其他还在探寻现代化路径的国家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

    ——摘编自任保平、任欣怡《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并予以简要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性”的内涵及创新。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众所周知,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但随着日耳曼、汪达尔等蛮族大量融入罗马社会,其经商头脑深深影响了西欧人的生活观念,日耳曼人也接受了罗马教育并发明了基于拉丁字母的文字。9世纪时,欧洲人频繁地前往阿拉伯人控制下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繁华城市进行贸易,11世纪时,意大利北部城市威尼斯重新建立起了西欧与东方的联系。中世纪欧洲就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摘编自张海《欧洲发展史新释——从古代到工业革命》等

    材料二:13—14世纪,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权的出现促生了近代西欧地域文化的出现。14世纪后,人文主义者强烈疾呼以“人性”取代“神性”、以科学知识取代神学观念、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取代消极悲观的人生哲学。17世纪前后形成的科学理性观念,深刻影响着近代西欧社会。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观念甚嚣尘上,世俗教育和技术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近代西欧文化成为社会转型的支撑。

    ——摘编自冯英《人文主义: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地域文化的特征并简析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欧文化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古代中国的严厉管控,主要针对官僚体系与地方政府,对于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则是以自主自立自治的模式实现社会治理。下图为民间主体与基层自治关系示意图。

    ——据龙登高等《论传统中国的基层自治与国家能力》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