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西县张武帮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30题,共60分.
  • 1. (2016七下·东莞期末) 历史课上,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并说出定都此地的王朝是(    )

    A . 唐朝 B . 北宋 C . 南宋 D . 元朝
  • 2. (2017七下·深圳月考)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 .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 促成了贞观之治 C . 巩固了封建统治 D . 结束了分裂局面
  • 3. 隋的创制是围绕着中央集权统一帝国的重建而展开的,下列无法体现这一点的是(   )
    A . 创建帝国中央政府的三省六部制 B . 创建帝国的文官考试制度——科举制 C . 创建帝国的控制体系——开凿大运河 D . 开创皇帝乘龙舟出巡地方的先例
  • 4. 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①都是隋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5. (2016七下·东莞期末) 无论是“贞观之治”、“贞观遗风”还是“开元盛世”,之所以被称之为盛世局面,主要是因为(    )

    A . 统治者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B . 当时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 . 劳动人民持续的辛勤劳动 D . 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 6. (2017七下·河源月考) 下列属于唐朝农民发明的生产工具是(    )

    A . 耧车 B . 翻车 C . 曲辕犁 D . 水排
  • 7. (2016七下·东莞期末) 下列最能体现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具有的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的是(    )

    A . 饮茶习俗在唐朝时期风靡全国 B . 唐玄宗编排了《霓裳羽衣舞》 C . 修订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 D . 唐朝完善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 8. 隋朝时建造的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的是(   )
    A . 玉带桥 B . 泸定桥 C . 赵州桥 D . 西安灞桥
  • 9. (2016七下·东莞期末)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位于如图中的(    )

    A . B . C . D .
  • 10. 明朝的建立者是(   )
    A . 李渊 B . 忽必烈 C . 朱元璋 D . 皇太极
  • 11. (2016七下·东莞期末) 《元和郡县图志》记长江与南北运河的通舟盛况说:“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潜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 ,后世实受其利焉。”文中没有提及的是(    )

    A . 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通的发展 B . 当时老百姓承担了沉重的劳役 C .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 D . 大运河为后代作出了巨大贡献
  • 12. 下面对宋元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 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 .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 . 火药广泛应用在军事上 D . 北宋时出现了指南针
  • 13. (2016七下·东莞期末) 影响下表《自汉迄明南北户数增减简表》(节选)中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北(万)

       南(万)

      比率(北:南)

    西汉元始二年(据《汉书•地理志》)

        965

        111

          9:1

    晋太康元年(据《晋书•地理》)

        149

         65

          7:3

    唐天宝元年(据《新唐书•地理志》)

        493

        257

        6.5:3.5

    宋元丰三年(文献通考毕仲衍中书备对)

        459

        830

        3.5:6.5

    A . 朝代时间长短 B . 王朝力量强弱 C . 疆域面积大小 D . 经济重心变化
  • 14. (2016七下·莆田期中) 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最能说明南方(  )

    A .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 . 地理位置重要 C . 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 . 交通十分发达
  • 15. (2016七下·东莞期末) 宋真宗时期,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货币,它可能是(    )

    A . B . C . D .
  • 16.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通过它我们可以(   )
    A . 了解黄帝炎帝的相关传说 B . 了解北宋的政治经济状况 C . 了解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 D .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情况
  • 17. (2016七下·东莞期末)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 . 君主权力的强化 B . 社会的文明进步 C . 生活习惯的变化 D . 封建制度的完善
  • 18.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何时来到我国?(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清朝
  • 19.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

    A . 设立军机处 B . 实行八股取士 C . 制造文字狱  D . 设置厂卫机构
  • 20. 历史上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 21. (2016七下·东莞期末) 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

    A . 伊犁将军 B . 宣政院 C . 驻藏大臣 D . 乌里雅苏台将军
  • 22. 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重大措施是(   )
    A . 焚书坑儒 B . 废除丞相 C . 设锦衣卫 D . 设置军机处
  • 23. (2016七下·东莞期末)

    连环画伴随着很多人度过童年,是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与右边连环画封面人物有关的事迹是(    )

    A . 反击匈奴 B . 大败金军 C . 荡平倭寇 D . 收复台湾
  • 24. (2016七下·东莞期末)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郑成功 B . 戚继光 C . 康熙帝 D . 林则徐
  • 25. (2016七下·东莞期末) 清宫大戏《甄嬛传》红遍全国。通过许多虚构的情节,电视剧将视皇权为一切之上的雍正帝演绎得栩栩如生。翻看历史,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形象的真实历史是(    )

    A . 设锦衣卫 B . 废丞相 C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 设军机处
  • 26. (2016七下·东莞期末) 据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长城沿线“守备日固,田野日辟……边民始知有生之乐”;蒙古族不但畜牧兴旺,而且逐渐使用铁犁牛耕发展农业,麦、豆、瓜、菜,“种种俱全”,长城增修加固后,长城沿线地区(    )

    A . 汉族文明高度发展 B . 农耕经济不断繁荣 C . 边疆守备日渐废弛 D .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 27. (2016七下·东莞期末) 今天的北京故宫,其实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那个曾经威严不可侵犯的地方,如今早已成为普通民众踏足参观的地方。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也叫(    )

    A . 阿房宫 B . 未央宫 C . 紫禁城 D . 大明宫
  • 28. (2016七下·东莞期末) 明朝时期,收集了1892种药物,11096则药方的“医学巨典”是(    )

    A . 《黄帝内经》 B . 《伤寒杂病论》 C . 《千金方》 D . 《本草纲目》
  • 29. (2016七下·东莞期末) 今年是十二生肖中的猴年,“齐天大圣美猴王”的文学形象应出自(    )

    A . 罗贯中《三国演义》 B . 吴承恩《西游记》 C . 施耐庵《水浒传》 D . 曹雪芹《红楼梦》
  • 30. (2016七下·东莞期末) 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个主题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对此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 繁荣与开放并存 B .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 . 繁盛与危机并存 D .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二、非选择题(40分)
  • 3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是指什么?概括该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发明、商业发展、海外贸易三方面举例说明宋朝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
  • 32. 孙中山先生在其《五权宪法》中称“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请回答:

    1. (1) 材料中所指的是中国的什么考试制度?这一考试制度开始于哪一时期?
    2. (2) 与根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吏的制度相比,这一制度有什么积极影响?
    3. (3) 为什么明清以后,这一制度受到人们的猛烈抨击?何时被废除?
  • 33. 南社村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东莞市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南社谢氏始祖于南宋为避战乱,只身逃难到南社,经过几百年的生息繁衍……明清以来有十余人中进士、举人,三十多名秀才。南社村谢姓兴旺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视察后,曾称其为“古代进士村”。

    ——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村委会《珠三角明清古村落的典范——南社村》,《小城镇建设》2006年09期

    1. (1) 南社村获得“古代进士村”称号的原因是什么?
    2. (2)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以“教育与地方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谈一谈你对此的看法。(要求:标题自拟,文字通顺,言之有理,20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