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3-03-17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B . 正常人的脉搏大约是1分钟18次 C . 人正常走路时的速度约为3m/s D . 今年12月份姜堰的平均气温约为30℃
  • 2. (2021·东营)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 B . 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疾病的 C . 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音调 D . 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 3. (2021·吉林) 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 . 初春,冰雪消融 B . 盛夏,朝露晶莹 C . 晚秋,霜打枝头 D . 严冬,滴水成冰
  • 4.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以下诗句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 . 朝辞白帝彩云间 B . 千里江陵一日还 C . 两岸猿声啼不住 D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5. 我国技术人员在研发高铁时,要进行风洞测试,即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让风高速迎面吹来,模拟高铁列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形,在风洞测试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B . 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C . 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D . 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 6. (2020·黔东南) 如图所示,一些金属条被科技馆工作人员按特殊的方式摆放后,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出现了栩栩如生的“飞机”,与“飞机”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 . 海市蜃楼 C . 雨后彩虹 D . 镜中“花”、水中“月”
  • 7. (2020·山西) 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

    A . 0.5m B . 1.5m C . 2m D . 2.5m
  • 8. (2020·福建) 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20·菏泽) 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象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2021八上·开州期末)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①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②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③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④只有凹透镜能矫正视力;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④⑤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⑤
  • 11. (2020·百色)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 . 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 . 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 . 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 12. (2021·江西)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10cm B . 20cm C . 30cm D . 40cm
二、填空题
  • 13. (2021·东营) 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 (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 14. 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填物态变化名称)。

        

  • 15. 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②。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琴声是通过传到台下观众处的。

  • 16.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7500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超声测位仪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这种仪器(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 17. 把一块长方体玻璃板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变(选填“浅”或“深”)的(选填“虚”或“实”)像。

  • 18. 小明骑自行车2min行驶600m,他的平均速度为m/s,马拉松全程约42.195km,世界纪录为2h01min09s,20(填单位),若二者在公路上以各自的平均速度同时向西运动,以小明为参照物,运动员向(选填“东”或“西”)运动。
三、实验题
  • 19. 完成下题

    1. (1) 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如图1),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看到如图B的情形,联想到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 (2) 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内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杯的后方,透过玻璃杯(如图2)。当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玻璃杯会看到铅笔尖逐渐(选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后的像为(选填“实”或“虚”)像。
四、填空题
  • 20. (2021·连云港) 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侧,这是因为发生了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移动。

  • 21. 如图所示,李明拿出手机对着关闭的屏幕,看到了自己的(填“虚”或“实”)像,保持手机到眼睛的距离不变,开启屏幕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此时李明通过摄像头成的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屏幕关闭时成的像。

五、作图题
六、计算题
  • 25. 如图,一列长360m的火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驶过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

    1. (1) 隧道的长度?
    2. (2) 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动的时间?
    3. (3) 司机通过隧道的时间?
  • 26. 小轿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开始刹车,用时5s停下来。求:
    1. (1) 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开始刹车,小轿车向前运动的距离为多少米?
    2. (2) 计算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来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七、实验题
  • 27. 如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

    1. (1) 为了显示光路,硬纸板要(选填“光滑”或“粗糙”);
    2. (2) 将入射光线AO向ON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选填“靠近”或“远离”)ON;
    3. (3) 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甲中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 (4) 某同学在实验时,让入射光线如图AO沿纸板E射向镜面,然后转动纸板F,使纸板F和纸板E在同一平面内,但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
    5. (5) 实验时,小明发现每次用铅笔把光的传播路径描下来非常不方便。认真思考后,他认为在正确操作时,只要在光的传播路径上标记两个点就能确定了,他用到的光学知识是
  • 28. 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中,小明用每隔0.5秒钟拍摄1次的相机,拍得如图所示的照片

    1. (1) 纸锥从A运动到D的时间是s;
    2. (2) 纸锥从A运动到D的过程属于(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
    3. (3) 从E到F过程中,纸锥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A到F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E到F的平均速度;
    4. (4) 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 29. (2021·枣庄) 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 (1) 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都相同;
    2. (2) 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 (3) 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讲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 30. 为了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小红与小明同学选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的碎冰,分别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至冰完全熔化。

    1. (1) 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可是冰块也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小红同学绘制的图像是(选填“甲”或“乙”)图。
    2. (2) 小明等小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小烧杯中的水(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实验中除图中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31.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采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同时开始加热等量的水,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表中的数据,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2. (2)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3. (3) 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情形如图丙所示,可判断该情形是水在(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现象;

      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4. (4) 图丁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由图像还可以看出,甲、乙两组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不同。
  • 3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 (1)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大致在。以下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比较规范的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C.以上都可以

    2. (2) 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
    3. (3) 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又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3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选填“左”或“右”)移动,移动的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cm;
    4. (4) 在图乙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__________(填序号);
      A . 向左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B . 向左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C . 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D .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5. (5) 实验时,若一只昆虫落在了凸透镜上,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昆虫的像;
    6. (6) 图乙实验时,小明将一副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地方。若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应将蜡烛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