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4-09 浏览次数:7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 18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跚(pán)       职(chèng)     怪不经(dàn) B . 恿(sǒng)      伏(juán)      疲惫不(kàn) C . 穿(chuō)      待(nüè)       咄逼人(duō) D . 怪(chēn)      干(hé)        风流傥(dì)
  • 2. 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晕眩     帐蓬      人声鼎沸     大相径庭 B . 滑稽     干燥      麻木不仁     畏罪潜逃 C . 聘请     炫耀      以身徇职     神通广大 D . 预警     鄙薄     虚无缥缈      惊慌失错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看着孩子取得的成就,一种自豪感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 B . 听到这个好消息,王强不由地眉开眼笑 , 用口哨吹着一首欢快的曲子。 C . 科技伦理固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但也不是毫无助益的杞人忧天 D . 李明针对垃圾分类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其他同学也纷纷随声附和并补充建议。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当前,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B . 汇聚多样化网络课程资源的“云课堂”,为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新途径。 C .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D . 为了让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要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C . 《纪念白求恩》选自《毛泽东选集》,这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文章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 D . 希腊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很多童话作品,如我们熟知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
  • 6. 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

    ②一个人从呱呱落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

    ③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

    ④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

    ⑤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⑤③④② C . ②③④①⑤ D . ②④③①⑤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 26 分)
  • 7. 默写填空。
    1. (1)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2. (2) 终古高云簇此城,。(谭嗣同《潼关》)
    3. (3)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4. (4)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5. (5) 李白常常借“月”表达对友人的相思之情,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用“”表达对友人的挂念;在《峨眉山月歌》中用“

      ”借半轮秋月抒发思念之情。

  • 8. 下面对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 . 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 . 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 . 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 . 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 9.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南京一勋贵①家,蓄猕猴,甚驯。既久,辄(A)其侍婢。主怒而欲杀之,逃(B)报恩寺塔顶 , 出没迅捷,人无如之何。或教放鹰击之,猴见鹰至,即裂其爪,鹰反毙焉。如是数四,主怒甚,募有能击者,予百金。一辽东人应募,解绦②纵鹰。鹰形甚小。至塔顶,盘飞良久,瞥然远逝,不知所之,万众相视罔测 , 良久,乃从天际而下。将至猴身,乘其张目熟视,将毛羽一(C) , 黄沙蔽天而下,猴两目眯不能开,一击而陨地矣。乃知向之远去,为藏沙也。物之智如此,主大喜,厚赐之。

                                        (选自《五杂俎》)

    【注释】①勋贵:功臣权贵。②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③瞥然:忽然,迅速地。④罔测:不明白。

    1. (1) 结合语境,请从“匿、抖、落、戏”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A.辄其侍婢     B.逃报恩寺塔顶       C.将毛羽一

    2.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一狼其中     ②以诱敌   ③鹰反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即裂爪            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B . 主怒欲杀之        顷刻两毙 C . 从天际而下        知向之远去 D . 禽兽变诈几何哉    物智如此
    4. (4) 【甲】文中的“禽兽之变诈”与【乙】文中的“物之智”,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各题。

    寓言三则

    吴礼鑫

    【甲】猎豹与鬣狗

    一只饥饿至极的猎豹,看见一只鬣(liè)狗后兴奋不已。猎豹不顾一切地疯狂追捕鬓狗。当猎豹追上鬣狗时,猎豹瞬间就被鬣狗打翻在地。鬣狗咬断了猎豹的颈脖,猎豹成了鬟狗的美味佳肴。

    猎豹临死前悲叹道:“我原来拼命地追杀鬣狗,想让它成为我美好的猎物,却没有料到自己最终成了鬣狗的猎物,我真是死不瞑目啊!”

    当你将别人当成猎物时,小心你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猎物。

    【乙】小花豹与雄花豹

    有一次,小花豹坐在草地上望着蓝天凝思奇想。

    雄花豹看见这情景,走到小花豹面前问道:“孩子,你在想什么?”

    小花豹说道:“我在梦想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

    雄花豹说道:“你每天跟随我一起努力奔跑与打猎,一定会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

    小花豹问道:“我每天都心怀美好的梦想,难道不能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

    雄花豹说道:“你如果每天一直都沉湎于美好的梦想之中,永远也不会真正地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你只有带着美好的梦想,跟随我一起努力奔跑与打猎,才能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

    世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光凭梦想来实现的,而是需要努力和奋斗,这样才能心想事成。

    【丙】狮子与猕猴

    一头狮子看见一棵大树上有一只猕猴在蹦蹦跳跳,立即奋不顾身地爬到大树上去捉猕猴。狮子瞬间就捉住了猕猴,它兴高采烈地享受美味的猕猴肉。

    当狮子吃饱后,它发现自己被卡在树枝间难以脱身。狮子竭尽全力地在树上挣扎,最终坠落到地上,摔得头破血流。不久,狮子就痛苦地死掉了。

    狮子临死时悲叹道:“我天性勇猛强悍,才能轻而易举地捕杀猕猴;然而我的贪婪使自己陷入困境,最终毁了自己。唉!这真是可悲之极呀!”

    要学会克制自己的贪欲,否则就会毁了自己。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9 年第 11 期,有删改)

    1. (1) 这三则寓言的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每个题目中的两个词语之间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2. (2) 结合语境,请具体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只饥饿至极的猎豹,看见一只鬣狗后兴奋不已。猎豹不顾一切地疯狂追捕鬣狗。

    3. (3) 【乙】则寓言以哪种描写为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4) 简要概括【丙】则寓言故事,并联系实际具体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椴树花开

    尚书华

    ①在长白山区,每当仲夏时节,碧绿如海的天然混交林间,会飘来一团团洁白的“云朵”。那“云朵”形态各异,连绵成片。从空中望去,宛如绿海中涌起的一簇簇浪花。

    ②“椴树花开哟一片片白/养蜂的哥哥进山来/肩挑蜂箱颤悠悠/踏香寻蜜云天外……”歌声从远方山巅一座瞭望塔中飞出,携着缕缕芬芳,在浩瀚林海中悠悠飞翔。唱歌的人是护林员老逄(páng)。当年,他只用三个晚上就学会了这首歌。几十年了,每到此时,他就唱这首歌,像是在传递一种信号,告诉人们:椴树花开了。

    ③老逢的工作岗位就在山巅上那座高高的防火瞭望塔上。一副望远镜,一部报话机,一本工作日志。几十年斗转星移,他就在这里默默守望。每当他站在塔上,俯瞰脚下碧波荡漾的万顷林海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歌曲。歌声让他排遣孤独寂寞,那些记忆随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④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分配在林场小工队,是一名采伐油锯手。一天,场长找他谈话,问他愿不愿意当防火护林员。说老护林员要退休了,得找个接替他的人。这个工作有三点必须做到:一要责任心强;二要耐得住寂寞;三是每天上下班得走二十多公里山路。他听了。一口答应,很快就到了新岗位。

    ⑤起初,他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思。每天站在瞭望塔上,朝迎旭日,晚送夕阳,近观草木青翠,远望山峦叠嶂,时见獐狍出没,偶闻鹿鸣呦呦。可时间一久,他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枯燥寂寞渐渐袭来,让人难忍。这时他才意识到这项工作的不简单,才明白场里那些跟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来这个岗位。

    ⑥就在老逢来当护林员的第二年,也是在椴树花开的时节,一天下班往家走的路上,他看见一对夫妻在小火车道旁忙着搬运放置蜂箱。

    ⑦简单交谈后得知,他们是从江苏来的,为了赶椴树花季。

    ⑧老逢上下班都从这里路过,每天都跟他们聊上几句。日子久了,便成了朋友。得知那男的姓佟,夫妻俩有一个儿子,在老家让奶奶带着。

    ⑨老逄常从家里带点自产的蔬菜送给他们。他们也会把舍不得吃的家乡土特产送给老逄。一来二去,彼此的交往越来越深。

    ⑩老逢问老佟:“南方一年四季,什么时候都有花开,你为啥非要千里迢迢跑到东北来,赶这茬椴树花呢?”

    ⑪老佟说:“因为长白山的椴树蜜稀少,珍贵,营养价值高,值钱。"

    ⑫“可江苏到这几千公里,火车汽车倒来倒去,收入够得上折腾吗?"

    ⑬“够得上。不然,我们就不来了。"

    ⑭那些年,老佟夫妇像候鸟一样如期而来。来时给老逢捎些稀罕的土特产;返时老逢送他们些自己采的蘑菇、松子。

    ⑮可是,随着天然林的不断砍伐减少,老佟夫妇有些年没来了。问其原因,说是极树少了。树少花就少,花少蜜就少,不够折腾了。这让老逢很难过。不只是因为老朋友不能如期见面,更为椴树的逐年减少而焦虑。他清楚,椴树是稀有树种,在森林生态中价值独特。

    ⑯后来,有好消息传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次生林迅速成长,椴树渐渐又繁茂起来。每逢仲夏,盛开的椴树花又如同朵朵白云,在苍翠的绿海间随风飘荡。

    ⑰在老逢临退休的前三年,还是在椴树花开的时节,老佟回来了。这次他没带媳妇,是儿子开着拉蜂箱的卡车陪他来的。老逢问,根树蜜市场行情怎么样?老佟说,好着呢。老连说,这回好了,儿子开着车,哪里有花蜜就在哪里停下来,采够了再换个地方。老佟说,是啊,现在去哪儿找蜜都方便了。

    ⑱老逢运休时,老佟对他说,只要有椴树开花,我就会再来。来看你,看你曾经保护过的这片山林,咱老哥俩一同去采集最纯最好的椴树蜜……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8日,有剧改)

    1. (1) 阅读文章,仿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充完整老逄的有关事件。

      参加工作:采伐油锯手→→好友初见:结识佟姓夫妇→→老友失约。天然林减少→老友回归:再采椴花蜜→

    2. (2) 结合语境,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每逢仲夏,盛开的椴树花又如同朵朵白云,在苍翠的绿海间随风飘荡。(加点词语角度)

      ②朝迎旭日,晚送夕阳,近观草木青翠,远望山峦叠嶂,时见獐狍出没,偶闻鹿鸣呦呦。

    3. (3)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老逄的形象特征。
    4. (4) 有人将本文的主旨归于“生态保护”,有人归于“社会担当”。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理由。
四、名著阅读(共 10分)
  • 12. 班级开展“阅读名著,提升素养”活动,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任务。

    【甲】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

    【乙】行者见三个老道士,披了法衣,想是那虎力、鹿力、羊力大仙。下面有七八百个散众,司鼓司钟,侍香表白,尽都诗立两边。行者暗自喜道:“我欲下去与他混一混,奈何'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且回去照顾八戒、沙僧,一同来耍耍。”

    【丙】长老道:“不曾与他见个胜负,只这般含糊,我怎敢前进!”大圣笑道:“师父,你也忒不通变。常言道:'羊丝不线,孤掌难鸣。’那魔三千,小妖千万,教老孙一人,怎生与他赠斗?”长老道:“寡不敌众,是你一人也难处。八戒、沙僧他也都有本事,教他们都去,与你协力同心、扫净山路,保我过去罢。”

    1. (1) 以上文字选自文学名著, 作者是明代小说家
    2. (2) 【甲】文段中,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为何会怒发心头、骂从口出?结合原著内容回答。
    3. (3) 阅读名著,可以丰富心灵、陶冶情操,也可以汲取人生经验、提升思想境界。请你结合原著,并联系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单丝不线,孤韋难鸣”这句话的感悟。
五、写作(共 60 分)
  • 13.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那个星期天

    题目二:我和动物的故事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少于 600 字。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