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4-18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9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绿 nèng  职 chèn   满 qìn     随声附 B . 护 pì    戒 chěng   争zhì    咄逼人 duō C . ài    塌 tān     恿 sǒng   神采奕 yì D . yùn   桥jiàn   高miǎo   畏罪逃 qiǎn
  • 2.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 朗润   匍匐   小心翼翼   各得其所   混为一谈 B . 瘫痪   蜷伏   彩棱镜     煞有解事   油然而生 C . 点缀   钦差   饥肠漉漉   众目睽睽   人迹罕至 D . 荫蔽   飘渺   挖墙角     恍然大悟   洗耳恭听
  • 3.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 , 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 . 《战狼2》这部电影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声势咄咄逼人 , 创下了票房新高。 C .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喜怒无常 , 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D . 对于这个问题,青年苦思冥想一年不得解,听了禅师的话才恍然大悟
  • 4.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没有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的“冰”,穿透厚200多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 . 句子②“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     B . 句子①删去“大约” C . 句子③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D . 句子④把“实现”改为“推进”
  • 5. 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 

      ②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 

      ③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④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 

      ⑤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A . ③②①④⑤ B . ①②⑤④③ C . ①⑤③④② D . ③⑤①④②
  • 6. 古诗文默写。
    1. (1)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 (2)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3. (3)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4. (4) 刘禹锡的《秋词(其一)》诗中描写秋天美景、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是:
    5. (5)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6. (6)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
  • 7. 名著阅读。

    《西游记》的作者是   , 明代小说家。石猴曾经拜    为师,师傅给他起了法名“孙悟空”,学得了长生之道、七十二变及“筋斗云”,又向东海龙王讨得如意金箍棒,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被唐僧收做大徒弟,并取名“孙行者”。孙悟空在随师父西天取经过程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和    (填故事名称)。

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 8. 为了让同学们更快更好地进入中学生活,班委会决定召开一次自我风采展示班会。请你积极参与下面的活动。
    1. (1) 请你为本次班会拟写一则主题标语。
    2. (2) 班会的一个环节是自我介绍。你认为自我介绍一般要包括哪些内容?(至少说出3点)
    3. (3) 作为班长,你去邀请校团委书记张老师参加今天下午3点在班级召开的班会。见到张老师,你会怎么说?
三、阅读理解。(共45分)
  • 9. 阅读《春天的路口》,回答各题。

    春天的路口

    ①冬日的暮晚总是比别时来得容易,一缕斜阳,几声野鸭啼鸣,暮色的帘布便围拢了整个村野。

    ②该是雪来的时候了,村庄干渴很久了,牛羊的眼眸干渴很久了,望雪的人望过北山的眼神干渴很久了。

    ③其实,雪花就是大地养育的精灵,它们知道大地的渴念,它们懂得万物的期许。这不,入夜时分,纷纷扬扬的雪花簌簌地落下来了。隔着水汽氤氲的窗玻璃望去,雪花迎着昏黄的灯火明明亮亮地闪耀着,晶莹着,旋舞着,散散漫漫,像童话故事里铺天盖地的词语,接住了这一朵,却又错过了那一朵,令人目不暇接。这时候,牛羊起卧,围着围栏转悠,偶尔打几个响鼻,蜷曲而卧的狗也不知受了谁的惊吓,还是因了雪的惊喜也一同狂吠起来,整个村庄弥漫在一场雪的喜庆里。

    ④落雪的夜,就这样暖暖地亮着,在雪花的映照里,在茶香的慰藉里。

    ⑤及至晨起,推门而出,天地之间已然换了新颜。

    ⑥寒山丰润起来了。漫山遍野的雪,融融的,绒绒的,让人不舍得涉足前行。醒了的鸟雀落在屋脊上,红红的脚爪跳跃着,你追我赶,时而向着场院的高树飞去,时而俯冲在庭院低处,冷不防就有白雪一般的翎羽悠悠然飘落下来。鸡群总是守不住阵脚,成群结队地从檐前扑过来,向着阔大的场院奔去,向着一夜之间臃肿了身躯的草垛奔去,它们要在这里找寻到种子,找寻到白雪覆盖后的第一顿早餐。扫雪的人双手执着扫帚,从自家门前扫起,扫过场院,扫过弯弯小道,累了的时候就起身而望。望远山,远山已少缺了昨日的寒意,不再是孤孤零零的冷,而是让人周身遍布暖暖的欣慰与感激,久违的物事总是令人脉管热烈;望小桥,小桥不再是孤孤单单的了,有辽阔的雪野驮负着,就像大地驮负的一座梦想,诗意地亮丽在村庄之外,沟壑之间。

    ⑦沟壑之间,冰封了的小河亦丰腴起来了。冬日的小河是瘦弱的,一场风就能让它隐颜于大地,而后在长久的安谧(mì)里静待时光转暖,而此刻,它被广袤的雪野拥吻着,不再让人心生怜惜。就连河岸低处的芦苇丛,头顶了白雪,静享着一场雪的盛宴,就像静享一场迟到的爱情。一场雪就能让辽远的穹苍与广袤大地洇(yīn)染成一幅画,一幅壮丽的水墨画,无需渲染,无需留白, 一切尽在望雪人的眼中。

    ⑧踏雪出游吧,因为每一朵雪花,都会带你走向春天的路口。

    (作者 任随平)

    1. (1) 本文采用的结构,描绘了一幅图。
    2. (2)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村庄干渴很久了,牛羊的眼眸干渴很久了,望雪的人望过北山的眼神干渴很久了。

    3. (3) 文章第⑤段有什么作用?
    4.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小鸭子和雁鹅不同,小鸭子对母亲需索不休,带它们真是累人的差事。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嘎嘎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

    不过为了探求真理,也只好忍受这种考验了。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这自然是一些外地来的观光客,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节选自康拉德·劳伦兹 《动物笑谈》)

    【材料二】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节选自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有删减)

    【材料三】近日,在中国网和江苏卫视热播的《似是故人来》实景文化访谈节目专访了袁隆平先生。袁老已是鲐背之年,依旧在做科研、带学生,他在节目里的一句话触动了笔者:“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袁老为解决亿万国人吃饭问题所作出的贡献彪炳史册,但他因长时间赤脚浸泡在春天冰冷的水稻田而得上了肠胃病,作为农业科学家,田间地头是他们科学研究的主战场,靠想象干不出杂交水稻,他们的科学成果须写在大地上,长在土壤里。从这个角度来看,袁老收徒必须下田的“门规”,是从事农业应用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袁老说,他对年轻人最想说的8个字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互联网时代为年轻人获取知识提供了空前的便捷,于是,能够诞生更多灵感和赢得更好机遇,但最可靠的两个字还是“汗水”。敢于撸起袖子在风吹雨打中耕耘,在骄阳炙烤下劳作,是年轻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收获事业成功的必备攻略。

    (节选自 2020年8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1. (1)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根据提示在表格中填上合适的内容。

      人物

      具体事件

      目的

      康拉德·劳伦兹

      他带着鸭子在地上爬行,丝毫不在意周围人诧异的目光

      研究鸭子的习性

      艾力泽·布菲

      一个人三年种下十万颗橡子

      袁隆平

      解决亿万国人吃饭问题

    2. (2) 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康拉德·劳伦兹没有因为别人异样的眼光而放弃科学研究。 B . 材料二中的艾力泽·布菲三年多来坚持种树只是为了排遣寂寞的情绪。 C . 材料三中的袁隆平认为互联网时代从事农业应用科学研究必须深入农田。 D . 从上述材料看出,在不起眼的小事上默默耕耘,也能做出非凡的成就。
    3. (3) 请你根据内容提示,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从康拉德·劳伦兹“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我看到了一个的人;从艾力泽·布菲“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我看到了一个的人。

    4. (4) 小明同学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但他对科学课上老师要求做的实验总是不屑一顾,认为那都是“小儿科”。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写几句话劝说小龙。
  • 11. 阅读下面【甲】【乙】选文,完成 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 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集解·勉学第八》,有删改)

    【注】①精神专利: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非淡泊无以

      险躁则不能

      十年一  

      烛夜行

    2. (2) 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划三处)。

       幼而 学 者 如 日 出 之 光 老 而 学 者 如 秉 烛 夜 行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4. (4) 读了甲、乙两文,对你日后的读书学习有何启发?请结合文章与个人实际谈一谈。
  • 1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 (1) “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有什么好处?
    2. (2)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作文。(50分)
  • 13. 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但匆匆前行的脚步,却让我们忽略了原来就在身边的美好:幸福、关爱、信任……温暖的亲情、纯真的友谊、美好的春天……        

    请以《原来   ▲   一直都在我身边》为题目 , 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作文。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文体为记叙文;③要内容真实,情感丰富,语言流畅;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