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03-09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刻(juān)       遒劲       锐不可(dāng)         因地制宜 B . 亮(zhèng)     教侮       惊心动魄(pò)              春寒料峭 C . 诘责(jí)             推崇       黯然失色(àn)       眼花潦乱 D . 屏息(píng)        蔓延       正襟危坐(jīng)     一丝不苟
  • 2.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仲裁  业己   颁发   振聋发聩 B . 冻僵  燥热   匿名   筋疲力尽 C . 畸形  劳碌   宽怒   器宇轩昂 D . 吹嘘  鬟发   由衷   正襟危座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B . 通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中山市的空气更加清新。 C .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师征求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D . 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 4.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作比较) B .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分类别) C . 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列数字) D . 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举例子)
  • 5. 名句名篇默写
    1.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2) 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
    3. (3) 郦道元在《三峡》中,从正面描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4. (4) 花中寄寓着作者无尽的情感。“”(《浣溪沙》),晏殊以花的逝去、燕的归来,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 6.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2. (2) 后三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   《新序》)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心志()

      ②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③至于()

      得反国()

    2. (2)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喟然叹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 . 被服以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温故而知新 D . 孙叔敖举于海/所恶有甚于死者
    3. (3) 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 (4) 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 8. 现代文阅读

    幽幽七里香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 , 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无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⑪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丁立梅文,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

    1. (1) 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
    2. (2) 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情节

      阅读书籍

      抄写《诗经》

      A

      珍藏礼物

      内心感受

      B

      愉悦

      猜疑

      C

    3. (3) 语言品味。

      ①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加点词语)

      ②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4. (4) 第二段或第十段的划线句,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
    5. (5) 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 9. 名著阅读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1. (1) 文段选自《骆驼祥子》,作者 _  。
    2. (2) 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在前后性格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
四、作文(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分数,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别人评分,也可以是自己打分;可以出现在试卷上、竞赛中,也可以隐身于日常生活里。课程学习、活动参与、待人处事、家务劳动……都会获得一个或高或低的分数。这些分数,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

    请以“我的最高分,我的最低分”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 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