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

更新时间:2023-03-05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累积与运用(35分)
  • 1. 默写
    1. (1)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2. (2)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 (3) 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渔家傲》)
    4. (4)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揭示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6. (6)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句子是“”。
    7. (7)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2. (2022八下·定远月考)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散文让阅读成为巨大的精神享受,它______,______。②散文也是最自由的文体。③她可以有宏大叙事的丰富,有宽大视野的开阔,有精致细腻的切入,有纵横阖的豪放,有小桥流水的委wǎn曲折,有情感激烈的辨识与争执。有情怀柔美的迂回与jīn持。④长河大波和小桥流水,都可视为散文的表达方式。⑤她不拘成法 , 无有法度。⑥主题广泛,写法多样。⑦人生万象,花鸟虫鱼,皆成文章。⑧自由放飞了散文的精神,开启了她的远行能力,但,如何让散文的自由转化为优质的文字?是当下散文不可忽视的问题。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纵横阖( ) 委wǎn( ) jīn持( )

    2. (2) 请将下面的短语分别填在第①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启人心智   B.让人感动

    3. (3) 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加点词语“不拘成法”的含义。
    4. (4) 第④句的宾语部分是
    5. (5) 第⑧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 3. (2022八下·定远月考)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文化发达的标志。在“丝绸之路”这条神奇的通道上。丝路名人、丝路风光、丝路名胜等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像一颗颗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某校团委组织开展以“我眼中的‘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这次比赛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1) 为宣传本次比赛。校团委决定拟写一则醒目的标语。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比赛标语。

      传奇   魅力   神州   传承   丝路

    2. (2) 这次演讲比赛定于3月15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学校团委准备邀请语文特级教师李杰担任比赛的点评嘉宾。你以校团委委员的身份前去邀请李老师。见面时应该怎么说?
    3. (3) 下面是高倩倩同学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

      “丝绸之路”是一条舞动的银色飘带:她一头系着汉唐盛世。一头连着西方文明;一头系着古长安。一头连着遥远的波斯湾。这里有令后世惊叹的东西方艺术珍宝。有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发明创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的古文字。举世闻名的敦煌。神秘的楼兰古国。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索。去发掘。[甲]丝绸之路有将近2000余年的历史了。她的魅力是永恒的。今天。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风土人情。[乙]仍然吸收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①结合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恰当的话。

      ②[甲]处画线句子前后矛盾。应删去“”或“”。

      ③[乙]处画线句子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二、阅读(55分)
  • 4. (2022八下·定远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各国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构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已具备实现碳中和的条件。

    (选自“中国青年网”2021年3月10日)

    材料二:

    在朝碳达峰和碳中和努力的进程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9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8.1%,提前完成了2015年提出的下降40%至45%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份额已达23.4%,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都高居世界首位;“十三五”期间,我国森林蓄积量已达175亿立方米,并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速最高的国家。

    尽管成就有目共睹,但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当前,全世界约有50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其排放总量占全球排放的36%左右。其中,欧盟基本上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碳达峰,其峰值为45亿吨;美国实现碳达峰的时间为2007年,峰值为59亿吨。据估计,我国实现碳达峰的预测峰值约为106亿吨。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50年到70年。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仅为30年 , 再考虑到中国现有以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超100亿吨的年碳排放量、高耗能产业去产能化的艰巨任务等现实情况,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巨大压力将同时存在。

    (选自“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年3月15日)

    材料三:

    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及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侧重,应形成良性配合及互动。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要将碳中和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减排政策目标、建立行业标准、支持研发创新、加强理念宣传教育等,对企事业、个人等形成激励、引导和规范。

    对企业而言,企业应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碳中和目标纳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企业实现零碳转型,不仅要在技术、工艺上创新提升,还要在原料、供应链、运营、营销等各环节审视既有运作模式。推进减排措施,实现碳中和管理。同时,随着低碳环保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可持续消费也将兴起,企业要打造绿色可持续产品,迎合并引导消费偏好,打造绿色环保的品牌形象,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此外,打造绿色低碳社会需要营造相应的社会文化氛围,培养公众低碳生活的思想意识,从而为实现碳中和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就此而言,研究机构、媒体及个人等可充分发挥思想创新及传播、绿色低碳知识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引导等作用。

    (选自“光明网”2021年4月25日)

    1. (1)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 B . 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短,以及以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使得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困难重重。 C . 材料二画线句子中的“左右”表示估计,“仅”表示程度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体现出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D . 企业不仅要积极推进减排措施,实现碳中和管理,也要积极打造绿色环保的品牌形象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2. (2) 根据材料一,说说我国政府为何提出碳中和目标。
    3. (3) 材料二第一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简析其作用。
    4. (4) 从材料三看,怎样才能稳步实现碳中和目标?
  • 5. 阅读

    让爱永生

    金紫光禄

           ①灾难发生前,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寂静和谐,没有丝毫征兆.

           ②满载乘客的大巴缓缓行驶在一条高山公路上,她是其中的一位乘客,带着五个月大的孩子去看望久别的丈夫.丈夫是一名边防武警战士,承担着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和重任,每天站岗放哨,孩子出生时,他都没能回去看一眼,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期待和祈祷.这次,在上级的许可下,她可以带着孩子来部队探望,而这,让他们夫妻兴奋了整整几天.

    ③天山的雪美得出奇,纯洁得没有一点瑕疵.晨光放肆地洒向白色的细软,大地熠熠生辉.天分外蓝,不见一片浮云,还有那连绵起伏的山峦,无处不展现着大自然的雄奇和壮美.

           ④车就像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颤颤巍巍地行驶在积雪的道路上。乘客们一边欣赏窗外的风景,一边谈笑风生.在这海拔几千米的大山上,乘客们心里都有些害怕,但没有人为生命担忧。

           ⑤司机师傅慎之又慎,两眼紧盯着前方路面,小心驾驶。可命运还是和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一个大的转弯处,汽车突然失控向公路外侧滑去,司机师傅紧急刹车,最终,车卡在一块巨石上停下来,车头部分探出了路面。此情此景,让所有人都惊魂动魄,不知所措.司机师傅镇定地说:“大伙千万不要动,一动就有危险,我马上打电话求援.”

           ⑥车的平衡再也经不起一根发丝的重量,稍有不慎就会掉入万劫不复的悬崖,生与死就在一线之间.车厢里安静得可怕,能听到心珧的声音,每个人尽量屏住呼吸.

           ⑦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她不免心生爱怜,眼中浸满了泪水。她死没关系,孩子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没来得及看看世间的美好,他的爸爸还在不远的前方望眼欲穿….

           ⑧等待救援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沉痛的煎熬.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句“逃命”,乘客们顿时骚动起来,车也开始摇晃起来.她坐在最后面靠窗一侧,千钧一发之际,不知哪来的力气和勇气,她用头猛地撞碎了坚硬的玻璃,跳出窗外,

           ⑨车开始慢慢下滑,最后伴着惊叫声和绝望声,消失在她的视线里。

          她和孩子是跳窗而出的幸存者.她的头在流血,但很快就被凛冽的寒风冻住,感觉不到疼痛,此刻,她的心中只有悲痛和怜悯,为那些罹难的生命,为襁褓中的孩子,也为接下来那或生或死的未知。

          海拔几千米的公路上,没有手机,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能走到哪里呢!山上的空气刺骨的寒冷,看不见飞鸟的影子,绝望开始在她脑海中蔓延。但她不能放弃,永远不能,她一直向前走,走到精疲力竭,终于停下来,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她把身上衣服一件件脱下来,严严实实地包裹在孩子身上,自己只剩一件单薄的内衣,然后用仅剩的奶水喂着孩子.

           坚持到夜晚,饥寒交迫加上头上的伤,让她几乎要昏厥过去。她最担心的是,万一自己虚脱过去,孩子就会掉在冰冷的雪地上,那样几乎再无生存的希望.

           后来,她想到一个办法:用自己的腰带将孩子牢牢系在胸口,然后,慢慢挪到路边,平躺在地上.或许因为害怕,胸前的孩子不停地哭闹,但此时已气若游丝的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祈祷。如果不是强烈意识的支撑,一定坚持不到现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她的意识开始慢慢涣散,直到聂后彻底消失。

           救援的直升机缓缓降落时,已过了半天加一夜,她安静地躺在冰冷的雪地上,那样平静和安详,没有一丝恐惧,脸和周围的雪同样洁白,像在熟睡中一般.

          孩子躺在她身上,已经奄奄一息,身体尚有余温。战士上前准备抱走孩子,却怎么也抱不开.拿开棉衣外套,才发现一根腰带紧紧把母子两人捆缚着,几名救援的战士立刻明白了事情原委,他们不约而同地向这位妈妈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她永远地离开了深爱的孩子,离开了她的丈夫.天山上的银装素裹是送别的离幡,地上的万丈冰雪是盛敛的棺木,呼啸怒号的北风是响奏的哀乐。这浩渺无疆的母爱感天动地,征服了大自然,在巍峨的天上经久回荡。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 (1) 请把文章的故事补充完整。

      大巴侧翻,所有乘客命悬一线,等待救援→→→→→→救援直升机到来,奄奄一息的孩子得以幸存

    2. (2) 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用自己的腰带将孩子牢牢系在胸口,然后,慢慢挪到路边

    3. (3) 品析下面的句了,分析其表达效果。

      车就像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颤颤巍巍地行驶在积雪的道路上

    4. (4) 文章的第三段属于什么描写?义中的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 6. (2022八下·定远月考) 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 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管夷吾( )( )

      心忍性 ( )

      创业与守成难( )

    2. (2) 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标示三处)。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 (4)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进行分析。
三、作文(55分)
  • 7. (2022八下·定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沉思,绞尽脑汁的你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而豁然开朗……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不少于500字。不得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