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3-15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语段阅读

    【资料】2022年2月,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第24届冬奥会。冬奥会各场馆的建筑设计凸显了创新实力,(huì jí)      了诸多科技成果在北京赛区,运动健儿将在这里实现奥运(mèng xiǎng)      

    在北京赛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外观有22条飘逸的“丝带”,像是速滑运动员在冰上划过的痕迹,象征速度和激情。张家口地域辽阔,(zī yuán)      丰富,(shēng  tài)      良好。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镶嵌在山间,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1. (1) 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下面的方格里按顺序写出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2. (2) 下面与文段中“飘逸”一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王羲之的草书《千字文》字体俊美飘逸 , 自然流畅。 B . 院子里的丁香缀满枝头,飘逸着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C . 蒙古包内,姑娘们载歌载舞,体态轻盈,舞姿飘逸 D . 她的衣服仿佛天上的云霞,漂亮而又飘逸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居高临下 惊天动地 饱经风霜 B . 技高一筹 别出心裁 参差不齐 C . 一望无际 排山倒海 错综复杂 D . 全神惯注 威风凛凛 张冠李戴
  • 3. (2022六上·唐河期末)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 . 移舟泊烟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 . 所宝以百数  所宝:所有的珍宝。 C . 茅檐长扫净无    苔:青苔。 D . 方鼓琴而在泰山  志:心志,情志。
  • 4. 填入下面语段中最合适的一个成语是(  )

    还记得“开学第一课”来自太空的礼物吗?航天员刘伯明在太空(  )书写了“理想”二字,送给全国的学生,让人不禁赞叹:“书法艺术魅力无穷,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无穷!”

    A . 高山流水 B . 惟妙惟肖 C . 笔走龙蛇 D . 巧夺天工
  • 5. 下面的诗句与图画对应的一项是(  )

    A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B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6. 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文体委员刘谚做事一向____,富有章法。学校开展解说员大赛,他请来____的播音员张老师做示范,并要求同学们们认真练习。他自己作为____出场的解说员,练习最为刻苦,希望活动当天能有个精彩的____。

    A . 压轴      有板有眼      亮相      科班出身 B .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压轴     亮相 C . 压轴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亮相 D . 有板有眼      亮相      压轴      科班出身
  • 7. 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容不得半点懈怠;来不得半点虚功。 B . 分发团购物资、为居民送药送菜……李刚成了社区里的“跑腿哥”。 C . 气势如虹的盛大阅兵;意气风发的群众游行;欢潮如海的联欢晚会……一系列催人奋进的庆祝活动,恰似打开一部70年奋进岁月凝成的华彩典籍。 D .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 8. 下列几种说法是否正确。
    1. (1) 书法是我们的国粹,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和柳公权《玄秘塔碑》都是行书代表作。(   )
    2. (2)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3. (3) 《丁香结》引发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梅兰竹菊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   )
    4. (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
  • 9. 撷取诗文精华
    1. (1) 爱国之情是涌动在中华儿女血液中最真挚的感情。爱国名将邓世昌痛击日寇,他“捐躯赴国难,”的爱国精神令人动容;文学家鲁迅曾呼吁大众“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我们也要记得陆游的“位卑 ”,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 (2) 请你从本学期课外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本(篇),结合作品内容,完成阅读记录卡。

      阅读记录卡

      阅读的书名(篇名):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是

      从中我感受到:

二、阅读
  • 10. 文段:读懂小说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节选自《桥》

    1. (1) 抄写一处环境描写的句子:

      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这样写的作用是:

    2. (2) 语段中表现老汉前后矛盾的动词是,从中可以体会到老汉的

      的形象。

    3. (3) 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对文中这一情节,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
      A . 小伙子惧怕老汉的威严,不敢先走。 B . 这部分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塑造了两位相互谦让的党员形象。 C . 为后文揭示两人是父子关系作铺垫。
    4. (4) 选文中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是(   )。(多选)
      A . 使语句更加精练 B . 渲染紧张气氛 C . 加强故事悲壮色彩
  • 11. 文段:读懂非连续性文本

    班级将以“童年”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小陆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①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②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③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④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⑤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⑥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⑦……

    ⑧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节选自《竹节人》

    【材料二】

    父辈的童年更多是在田野间放逐,是与自然交心。斗蛐蛐、抓蜻蜓、吹麦哨……没有机器喧嚣的年代,大自然给父辈生活带来不少乐趣。

    由于科技进步,电视机成为90后童年回忆里标准性物件。而当动漫风潮袭来,90后则成了被风暴席卷的第一批孩子。虚拟宠物喂养玩具、四驱兄弟同款赛车、游戏卡片、陀螺、弹珠超人••••••这些动漫衍生产品可以在家里堆成一座小山。

    00后一出生就徜徉在互联网,他们学会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就是父母手中闪着光的物品——长方形、会发音,父母还会对着物品做出各种表情。它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吸引人?00后们模仿着大人的动作,很快可以上手手机、ipad等各种电子产品,那时的童年是左手拿碗筷,右手刷屏幕,在各种无意识的动作下逐渐认知世界。

    接下去,我们不妨预测下什么将成为10、20后童年的代名词。

    预测一:AR玩具或成为新宠

    AR技术将停留在书本以及卡片上的物体生动化、立体化。上海一家公司推出了“虚拟+现实”的儿童玩具,比如魔方,结合平板电脑一起玩,透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实体魔方玩具的所有面和颜色的精确识别,实时生成魔方还原步骤,让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学会还原魔方,体验魔方的魅力。

    预测二:陪伴机器人和10、20后一起成长

    机器人,是不得不提及的热词。陪伴机器人的产生也是基于10、20后现在家庭构造衍生出来的产品。其中,具有早教功能的陪伴机器人,是专为儿童开发的教育类电子产品,同时设有人机互动,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开发潜能的功能,是80、90后父母较为倾心的早教工具之一。

    1. (1) 阅读【材料一】无法解决以下哪个阅读任务?(   )
      A . 写一份玩具改装指南。 B . 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C . 体会传统玩具带来的乐趣。 D .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 (2) 【材料一】中第3、4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一词,这样写的作用是:
    3. (3) 根据【材料二】,填写玩具进化史。

      70 80后

      90后

      00后

      10  20后

      斗蛐蛐、抓蜻蜓、吹麦哨

      (预测) AR玩具、机器人.....

    4. (4) 【材料二】列举“AR魔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A . 能让人体验魔方的魅力。 B . 还原魔方的方法很简单。 C . AR技术将停留在书本以及卡片上的物体生动化、立体化。 D . 公司推出了“虚拟+现实”的儿童玩具。
    5. (5) 根据【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父辈们只喜欢与大自然交心,所以竹节人不算是父辈儿时的玩具。(   )

      ②“00后一出生就徜徉在互联网”,说明00后对互联网很熟悉。(   )

    6. (6) 活动中,同学们对“谁的童年乐趣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观点一:父辈的童年可以在山野间追逐,与大自然交心,可以玩自己做的玩具,有好多童年的玩伴,这是何等自由、浪漫,他们的童年乐趣更多。

      观点二:现在物质条件好了,科技发达了,我们这群00后眼界更开阔了,我们的童年拥有更多乐趣。

      我的观点:

      我的理由:

  • 12. 选文:读懂综合性阅读。

    题目:____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顾不上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大部队顺利地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全村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开工后,他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夜以继日地奋战。

    ⑥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抬的抬,搬的搬,铁锤钢钎(qiān)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石块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cén)涔;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弓着身子就势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⑦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路修好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了,贷物的运输方便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迎来了新希望。

    ⑧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31岁,在小家安乐与百姓福祉之间,他选择到偏远的穷乡僻壤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1. (1) 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事迹一(①——③自然段)战争年代,

      事迹二(④——⑦自然段)和平时期,

    2. (2) 第②自然段两次运用“率先”,选出对其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 . 突出了张富清英勇无畏、奋勇当先。 B . 体现了张富清善于思考,指挥得当。 C . 表达了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3. (3) 第⑥自然段,作者采用了 的写法描写劳动场面,请结合语段在空白处填写出恰当的内容。

    4. (4) 好的文章,有时题目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可以表达中心意思••••••同学们给这篇文章拟了几个题目,你觉得哪个题目最合适?为什么?

      A.题目《英雄张富清》

      B.题目《突击突击突击》

      C.题目《突击队员》

      我觉得最合适的题目是:,因为:

    5. (5) 文中的张富清特点非常鲜明,请你写出他身上的两个特点并结合短文作适当分析。

      特点一:

      特点二:

三、写作题
  • 13. 习作。

    我本来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我本来可以沉默,却勇敢地站出来发声;我本来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我本来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请以“我本来可以                ”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注意将事情写完整、写清楚,并表达出当时的感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