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2-28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与运用(共32分) <p > &nbsp;&nbsp;&nbsp;
  •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热(chì)    性(nián)    海市蜃楼      不耻下问 B . (zuò)    累(zhuì)    悲天悯人      一反即往 C . 步(duó)    溅(bìng)    深恶痛绝      妇孺皆知 D . 立(zhù)    震(sǒng)    语无论次      不期而至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尽管老师一再强调校园安全问题,有些学生却总是不以为然 B . 张明每天上网玩游戏,玩得甚至忘了记吃饭,真是鞠躬尽瘁 C . 有些同学在大庭广众之下口出脏话,实在让人觉得深恶痛绝 D . 在中国,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 3. 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生也因此美丽。

    ①每一种蜕变,犹如我们为洋葱剥皮,会泪流满面

    ②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

    ③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拥有真正的成长

    ④不断超越自我,才是生命应有的姿态

    A . ②①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②③①④ D . ③①②④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B . 秋风阵阵,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到:“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C .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 D .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5.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 . 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县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C .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 . 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 6.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相关篇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琐忆》重点回忆了鲁迅先生小时候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经过,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B . 《狗·猫·鼠》一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之情。 C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枯燥乏味的生活。 D . 《藤野先生》一文记叙了藤野先生为鲁迅修改解剖图,询问中国妇女裹脚事宜,歌颂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品格。
  • 7.    默写
    1. (1)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 (2)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 (3) 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既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又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
    4. (4) “浮云”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个意象,杜甫有句名诗:“富贵于我如浮云”,李白写出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则以“”来表达自己的进取精神。
    5. (5) 杜牧的《泊秦淮》一诗意味深长,其中“”两句,借古喻今,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 8. 综合性学习

    某校七年级决定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同学们分组收集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成语和故事。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下面是一组同学收集的有关交友的名言,不符合要求的两项是()
      A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B .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C .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D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E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2. (2)   假如你所在的组负责收集关于交友的成语或典故,请你写出两个。
    3. (3)   每个人对友谊都有自己的感悟,请你仿照例句写两句话,表达你对友谊的感受。

      例:友谊是一缕轻柔的春风,让人温暖舒适。

二、阅读理解题(共43分)
  • 9. 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完成各题。

    江南逄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 (1) 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 . 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 . 全诗既流露岀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岀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D . 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2. (2)   假如时光可以穿越,你也遇见了当年落魄的李龟年,会跟他说些什么呢?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1. (1)   解释语句中加点词。

      A.不欲增母思,故不耳。

      B.见统甚哀之,问其故。

      C.又以告母,母亦之。

      D.统与严圭共破之

    2.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i  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ii  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

    3. (3)   从骆统的行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懂得尊重,才有温度

    李洪兴

    ①最近,在一档节目中,主持人董卿为了便于和 96 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交谈,在 3 分钟内跪蹲 3 次。这种釆访的姿态,被网友们称赞。不少人说“这一跪,跪出了素养。”素养何在?正在“尊重”。

    ②尊重,这一应成为常识的文明素质,值得不断重申。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很多人都会遇到各种困扰,如半夜时分电话响个不停、未打招呼就被人找上门,甚至是朋友在公共场合与你“勾肩搭背”。有些可能是工作中的紧急任务,有些可能是朋友间的“情不自禁”,但难免也会让人有一些被打扰的不适,一些不被尊重的不快。

    ③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这是人之常情。不过何为尊重,如何尊重,却还需细细思量。一部纪录片中,家长和孩子的争执,也让人反思尊重的问题:儿子算错了数学题,一旁辅导的爸爸就会大声吼,孩子被吓得错误不断。很多人会认为,“子敬父”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唯一的尊重方向,但其实父子交流,同样也是两个主体间的对话。对待晚辈如能平视、对等,遇到问题才能有效沟通,不至于让事情变得更糟。不只是家长,很多人或许都需要补上“尊重的教育”这一课,以独立人格平等互动,岂不是更可贵?

    ④的确,尊重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未必见于行动。前不久有段视频,很多人排队去摸“霍去病”石碑,据说每天都有上千人,因为相信摸一下真的可以“去病”。摸碑效果的真假显然不难判断,暂且放下基本认知能力不说,不管出于什么心理,仅是把手伸向石碑的一瞬间,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就消失殆尽了。

    ⑤不管是具体的人、细微的事还是陈列的物,给彼此一个舒适的空间、给对方一个合理的距离,才是真正的尊重。很多时候,之所以尊敬少了、轻佻多了,或许只是少了点同理之心。看不到他人的辛劳,才会打“连环夺命call;不顾及朋友的感受,才会太把自己当回事,始终认为“你的就是我的”;而视代代传承的文脉为玩物,才只会把书画当纸张、把碑刻当石头。无论是“敬”还是“重”,都是诉诸人类情感并培养情操的过程,敬人者会自重、自重者更要敬人,懂尊重的人才能立得住。

    ⑥单个的人是弱小的,所以才需要文化,把不同的个体黏合在一起。而互相之间的尊重,正是“人类黏合剂”中最为重要的成分,是有序社会交往的基础。一位教育哲学家曾说过,人和人之间应该是“我与你”而不是“我与他”的关系。这就是说,对他人不要抱着一种“第三人称”的冷漠,而应该有“第二人称”一样面对面的温度。尤需记住,彼此弯腰致敬时头不会相撞,才是合适的距离,也才有真正的尊重。

    (原文有改动)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读了本文,你觉得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懂得尊重的人?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父亲的光

    ①那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冬天,父亲突然回来了,并且天天都在家里,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说话。用现在的话来说,我突然变成了非留守儿童。

    ②但是这种情况的变化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为家里带来欢喜,相反家里却总是笼罩在不可言说的压抑气氛里。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大批倒闭,父亲所在的石灰厂也垮了,企业红火的时候,应该是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候。如今回来了,他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心情郁闷到了极点。父亲又大病一场,恰好那个时候,奶奶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得很重,经抢救才保住了性命。还有弟弟在一棵树上玩耍,树枝插进了眼角,在省城大医院里动了手术,差点瞎了。

    ③这突如其来的一系列打击,让整个家庭笼罩在巨大的阴影当中。家里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生活变得拮据起来。这种变故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兄弟几个每天都是小心翼翼的。

    ④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还没有进家门,就听到父亲与母亲那熟悉的谈笑声,这声音非常悦耳,一下子心里就感到振奋了。

    ⑤我一进门,父亲就拉我过去,这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他指着地上一堆莲藕给我看,那些莲藕还没有洗净,被黑色的淤泥包裹着。父亲去挖湖藕了。家乡有许多湖泊,野藕遍地是,但是相对好挖的地方已经被人承包了起来,只有那些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可以任意挖。但要挖起来也是相当费力,若肯出力,掀开一大片湖泥,在一米多深的地方,还是能够挖到一些野生的莲藕的。

    ⑥父亲开始早出晚归,等我们的作业做完,母亲的饭也做好了,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挑着一担藕回来了。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称秆边看斤两,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他很得意,犹如自己拿到了一张满分的试卷。

    ⑦许久,我们都不知道父亲挖藕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是先将冰块敲碎,弄干湖里的水,再用工具一点一点地掀铲淤泥,越挖越深,掀到上面的泥越堆越高,不一会儿就看不到人影了。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来就开始贴膏药,后背贴满了,再后来就吃止痛片。

    ⑧在弄清楚了父亲在挖藕的地点后,每个周末的中午就由我给父亲送饭菜和酒。第一次给他送饭的时候,我差点哭了。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很难发现父亲的身影。我跑到湖堤的高处,只望到黑茫茫的一片,我大声地喊“爸爸”,一遍一遍声嘶力竭,声音一下子就消失在宽阔的湖面,没有一丝回响。我沿着湖堤来回地跑,不停地呼喊,北风呼呼地叫,把我的呼喊都吹向了身后。我心里焦急万分,怕饭菜很快凉了,更害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不敢想下去,一边“哇哇”地哭了起来,一边冲进了湖里的淤泥里。沿着风干了的湖泥,我爬上了一个干枯的泥堆,四下望了望。

    ⑨我突然看见在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丝微弱的亮光从某一个泥坑里发出来,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快步地朝那个方向跑去,一双鞋都深陷到淤泥里,差一点儿滚进了挖藕挖的深坑里。

    ⑩我多么希望父亲就在那里,哪怕他是睡着了,或是受点小伤。当我的呼喊声已经足够传到那个泥坑的时候,从里面钻出来一个人影,那就是父亲,是他,他正在张望。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更汹涌地淌了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嗓子干冷得难受极了,我蹲了下来,擦了擦鞋子上的泥,抹干了眼泪。他一边打开饭盒,要我坐下,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没有跟他说我是如何慌张,如何艰难地找到他,只是说:“这边有一丝亮光。”父亲挖得太深,四周的泥堆得太高,里面看不见,他开着一个矿灯。

    ⑪那一年冬天,父亲挖了65天藕,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挖到了过年的费用,挖到了开年的学费,同时也戏剧性地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

    ⑫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忘却那盏灯的亮光。父亲在中年遭遇到了许多不幸,但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挺了过来,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

    1. (1)   文章中“我”的心情随着父亲的情况而发生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我”的心情

      父亲的情况

      父亲失业,家庭突遭变故

       焦虑、害怕

       放下心来

       找到了父亲并把饭送给父亲

    2. (2)   文中多次写到父亲挖藕之地的寒风和黑暗,请说说这样描写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3. (3)   结合语境,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到称秆边看斤两,再用粉笔头在墙上下数字,他很得意,犹如自己拿到了一张满分的试卷。

    4. (4)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 (5)   请说说题目“父亲的光”的含义。
三、 写作题(共45分)
  • 13. (2018八上·泰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许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无意中遗失了:一棵树的向阳,一碗粥的香甜,一段情的纯美,一种精神的高贵……曾经的那些小幸福呀,填满了我们的内心,悦纳着我们的灵魂,牵扯着我们的思绪。

    请以“重拾那份小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