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3-02-24 浏览次数:5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 B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 .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10cm D . 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0℃
  • 2. (2017·六盘水)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 B . 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 .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 3. (2018·张家界) 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节目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速
  • 4. (2016八上·潮南期中) 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B . 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C . 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 . 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 5. 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

    A . 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B . 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C . 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D . 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 6. 图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其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 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 B . 商场内监控探头的应用 C . 缸中金鱼“变大” D . 日食现象
  • 7. 潜望镜、远视镜、近视镜、汽车的观后镜,依次用的是(  )
    A . 凹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面镜 B .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 C .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 D . 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
  • 8. (2020八上·五华期末) 图中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18·北京) 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 .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 .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 .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 10. 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ff的大小关系为
    A . fff B . fff C . fff D . fff
  • 11. (2019八上·二道期末) 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4℃时,液体密度最小 B . 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 . 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D . 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 12. (2021·广东)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m-V图象如图所示,甲、乙密度之比为(   )

    A . 2:1 B . 1:2 C . 3:1 D . 1:3
  • 13. (2019·武汉) 为了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

    ②用细线系住金属块,轻轻放入空量筒中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④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记下水的体积

    ⑤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的体积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 . ①②③④⑥ B . ②③④①⑥ C . ①③⑤⑥ D . ①②③⑥
  • 14. (2017·宜兴模拟)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 . 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4g C . 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cm3 D .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 kg/m3
  • 15. (2020八上·龙凤期末) 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00 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260 g,则该空瓶的容积是(ρ=1 g/cm3 , ρ酒精=0.8 g/cm3)( )
    A . 400 cm3 B . 350 cm3 C . 250 cm3 D . 200 cm3
二、填空题
  • 16.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 , 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第5s末,乙在丙的米处。

  • 17.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成小水滴或直接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将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 18. 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入射角是度.界面的(选填“上”“下”、“左”、“右”)侧是空气.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2.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1. (1) 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
    2. (2) 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
    3. (3) 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像,由图知,此时水的沸点为℃;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 , 则图乙中 ℃。
  • 23.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

    1. (1) 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 (2) 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3. (3) 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应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cm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 (4) 将凸透镜重新移回到如图所示位置,在光具座70cm刻度线处又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取走光屏.在这两个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也可以观察到蜡烛所成的像,生活中的(填“显微镜”或“望远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 24. 在“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中:

    1. (1)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若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 (2) 将装有适量液体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g,已知小烧杯的质量为14g,然后,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可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
    3. (3) 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液体密度值偏 (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五、计算题
  • 25. 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秒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 (1) 客车6秒内移动的距离;
    2. (2)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
    3. (3) 如果听到回声后改变车速,匀速行驶230m,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客车改变车速后匀速行驶的速度。
  • 26.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个容积为320mL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和一个金属制小球;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 (1) 容器的质量为多少?
    2. (2) 该液体的密度有多大?
    3. (3) 先将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再将这个体积为的金属制小球轻轻放入容器内,发现一些液体溢出,小球沉入容器底,擦干容器外壁,稳定后测得容器、容器内液体和小球的总质量为 , 小球的密度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