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3-04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掠时序之美:春天,眼前花团锦簇,(  A  ),与轻风流水应hè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  B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热烈而又粗旷的夏雨一来,就是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一年到头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应hè

    2. (2)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 (3) 请从下列成语中,选出最适合填入文中A、B处的成语。

      咄咄逼人

      呼朋引伴

      美不胜收

      银装素裹

      A.

      B.

         
    4. (4) 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其修改后写在横线上。
  • 2.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代有关年龄的说法有很多。比如用“花甲”称70岁。 B . 寓言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C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D .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 3. 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日月交替,四季轮回,万物生生不息,自然的伟力、生命的神奇和生活的真谛皆可在古诗文中品味到。

    曹操登山感受“秋风萧瑟,”大海的汹涌澎湃,王湾北固山下亲见“,风正一帆悬”的壮阔之景;刘禹锡描绘“晴空一鹤排云上,”的别致秋景;李益夜上受降城,用“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李商隐身处巴山听秋雨,借“,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未来团聚的幸福;李白用“我寄愁心与明月,⑥”向老友遥致思念之情;陆游虽年老多病,却依然有“僵卧孤村不自哀,”的爱国之心。

    孔子用“”告诫我们要坚守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又用“学而不思则罔, ”来 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

二、阅读与理解(共43分)
  • 4. 名著阅读是我们课外阅读的重要部分,请根据你的阅读,完成下列填空。

    行者说:“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1. (1) 选文中的“行者”到达西天后被封为“”;请写出两个与他相关的情节
    2. (2) 2020年初,人类与新冠病毒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结合原著,从能力和性格角度考量,你认为下列人物中谁更适合援驰疫区,成为一名伟大的逆行者?请选择一位并简述理由。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我选择

      理由:

  • 5. 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1) 对这首散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B .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故乡的幽美、恬静,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感。 D . 这首散曲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
    2. (2) “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6. 请阅读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精,险躁则不能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①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弟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②之间,勿先恣③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已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节选自李世民《诫皇属》)

    【注释】①却:摒除。②听断:听取陈述而作出决定。常指听讼断狱、处理官司案件。③恣:放纵、任由。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非学无以广才广:

      淫慢则不能精励:

      险躁则不能性治:

      敢惮于焦劳岂: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3. (3)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 (4) 甲文诸葛亮劝诫儿子修身养德的方法是“”与“”(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乙文太宗以自身经历作为例子来告诫后代,表现太宗做法的句子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待在自家树上的豹子

    ——佩德罗

    ①从前,森林里有一只豹子,它是一只非常喜欢夜晚的豹子。晚上,它很难入睡,所以,它躺在自家那棵大树的树枝上,时间全花在观察夜里森林中所发生的事情。就这样,它知道了这片森林里住着一个盗贼。

    ②每天晚上,它都会看到这个盗贼空手而出,然后带着他偷盗所得的赃物返回。有时候,盗贼偷的是老猴的香蕉;有时候,盗贼偷的是雄狮的假发;有时候,盗贼偷的是剪下来的斑马条纹。有一天晚上,他甚至将大象的假牙带回家,这副假牙大象已经戴了好多年了。

    ③不过,由于豹子在猫科动物中属于非常安静的那一种,活在所有动物的边缘,所以它不想对任何动物说任何事,也不认为这跟它有什么关系,而且相比说出真相,它更喜欢享受发现那些小秘密的乐趣。

    ④由于这个鬼鬼祟祟的盗贼,森林里的动物世界发生了一场地震:大象因为没有了假牙让人感到很滑稽;斑马看起来就像是一头白驴;雄狮就更不用说了,秃头的样子就像是一只母狮,失去了所有的尊严;其他被盗窃了物品的动物也气得一蹦一跳的。面对乱成一团的动物世界,豹子仍然安静地躺在它的树上,享受着观看盗贼每天晚上的盗窃行为给它带来的乐趣。

    ⑤一天晚上,豹子又在等待盗贼的出现。等了一段时间之后,豹子累了,决定睡一会儿。

    ⑥当豹子醒来的时候,它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不是在它平时待的那棵树上,而是在一个山洞中。在它身边的,是它住的那棵树,可是已被盗贼砍倒。原来,盗贼将它的整个家连同自己一起偷到洞里来了。豹子向四周望望,看到的全都是它夜里看到过的被盗物品。

    ⑦这时,豹子发现盗贼不在,心想,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于是,豹子赶紧逃了出来,直接去见其他动物,告诉它们盗贼把它们的物品藏匿在什么地方。

    ⑧动物们来到洞里,合力把盗贼捆绑起来,并取回了各自的财产。它们齐声称赞豹子发现了盗贼以及帮大家找回了财产,并对它的高尚品德表示由衷的赞赏。

    ⑨实际上,到头来失去最多财产的动物是豹子,它栖息的大树被砍掉了。不得已它只好在一处很不理想的地方安了家。此时,它后悔极了,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别人的问题不闻不问,最终这些问题都成了自己的问题。

    1. (1) 下面对文章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豹子在猫科动物中属于非常安静的那一种,活在所有动物的边缘,所以它不想对任何动物说任何事,也不认为这跟它有什么关系,可见这是一只不合群的豹子。 B . 从“.面对乱成一团的动物世界,豹子仍然安静地躺在它的树上,享受着观看盗贼每天晚上的盗窃行为给它带来的乐趣。”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对他人的事情无动于衷的豹子。 C . 从“一天晚上,豹子又在等待盗贼的出现。”和“这时,豹子发现盗贼不在,心想,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可以看出,豹子的心理正在产生微妙的变化:他决定挺身而出,帮动物们寻回被窃的财物,最后,它得到了大家由衷的赞赏。 D .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别人的问题不闻不问,最终这些问题都成了自己的问题。
    2. (2) 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假如你是豹子,听了大家那些赞美的话,你会怎么想?请用第一人称写出豹子当时的心理活动。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名字也带花

    锦上

    ①那年,我跟爸爸到城里上学,怀着隐隐期待。

    ②谁知,第一天就闹了笑话。老师点名——张小花。我还没应,全班就爆出哄笑,几个女生悄悄说,多土的名字啊。谁也没注意到,最后一排站着瘦瘦的我。(甲)等点完名,我才怯怯地说:“我叫张小花。”又是一通笑,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我身上。他们看着这个穿着粗布衣服、个子矮矮的女孩,像在打量另一个星球的怪物。(乙)

    ③我难过极了,不明白父母为何给我起这个名字。我的长相和花没有任何联系:眼睛小,鼻子塌,嘴唇厚。也许是朵狗尾巴花吧,我自嘲道。(丙)从此,我不再和别人说话、总坐在教室后排……

    我像孤独的鼹鼠,窝在自己的穴中,直到初三

    ⑤我们换了语文老师,一位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在大家的期待中,新老师出现了,她踏进教室的瞬间,宛如一缕清风拂过湖面。她很漂亮,穿着白灰相间的条纹衫、墨绿长裙、蝶形发卡卡起丝丝墨发。

    ⑥我们鼓掌,她示意安静下来。“今天讲评作文。”她的声音很好听,带着清甜的气息。“这篇佳作。是最高分哦!”接着用她甜美的声音诵读起来。听到第一句,我愣住了,一股莫名的激动与幸福向我袭来,

    ⑦读毕,她说:“你们知道它的作者吗?”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猜测起来。她一一否决:“是张小花。”“啊,张小花。”有人重复,故意拉长声音,拖得好像一列慢吞吞的火车。继而,全班大笑。我难堪极了,心跌入了绝望的谷底。(丁)

    ⑧老师怔了一下,脸上有些愠色,但马上又恢复了平和:“你们笑什么啊?”笑浪渐渐消失。其实大家也不知为何,或许是习惯吧。骄傲的少年总习惯嘲弄一切和自己不同的人和物,终于有人道:“她的名字、带个花,挺……挺俗的。”

    老师眼睛睁得大大的,然后笑了,嘴角涌现两个酒窝,转身在黑板上写——陈翠花,指点着说;“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很静很静,大家看着这个年轻高雅的老师,无论如何不能把她和翠花联系起来。老师走到我身边,摸了摸我的头。我感到她手指的温度,泪水一下子充满了眼眶。晶莹的泪光中,我看到她在微笑。

    ⑩不久,她把我调到了前排,送我带着莱莉香的漂亮本子,鼓励我发表文章……中考时,她送我一支钢笔:“加油啊!”然后轻轻抱了抱我。她的头发挨着我的脖子,散发着薄荷的清香。那个炎热的夏天,一下子安静清凉。

    ⑪后来我考上一中,再后来我去上海读大学……某天听到雪村的歌“翠花,上酸菜”,我笑了,不知不觉竟流出泪来。我想起那个叫翠花的老师,想起她给我的微笑、赞许和拥抱。

    ⑫在喑哑无言的青春时光中行走的女孩,有没有人对你说一句: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然后把你拉出自卑张皇的泥沼,送到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大路上?

    ⑬我很幸运,我遇到了。

    (选自《少年文摘》,有改动)

    1. (1) 全文有一条感情线索,找出来完成下列填空。

      随父亲进城上学,内心隐隐期待;开学点名被嘲笑,感到;作文被宣读表扬,觉得;因名字再被嘲笑,感到;得到老师鼓励安慰,心怀感动自信。

    2. (2) 下面句子摘自原文,应该放在文中(     )处。

      自卑像是蔓长的藤纠缠着心灵,我用疏离保护自己。

      A . 甲处 B . 乙处 C . 丙处 D . 丁处
    3. (3) 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一句)。

      ①我像孤独的鼹鼠,窝在自己的穴中,直到初三。(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②老师眼睛睁得大大的,然后笑了,嘴角涌现两个酒窝,转身在黑板上写——陈翠花,指点着说:“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4. (4) 文中的年轻女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5. (5) 第⑨段为什么“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很静很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综合题(7分)
  • 9. 综合题

    读书好似一次远足:你与书中人物相遇,就好像是“有朋自远方来”。在书中,你可以和优秀的人物为伴,与深邃的思想共舞。七(1)班同学们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1) 【读书·激励】开卷有益,喜好读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习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任何一个梦想都有可能因为读书而实现,而实现一个梦想也必须借助阅读经典来实现。”不仅如此,含英咀华,多多阅览经典还能修养你的性情,使你的心灵变得丰盈充实。请根据上述材料中的划线句子,补写下联。

      上联:开卷有益,好读书梦想实现  

      下联:

    2. (2) 【读书·策划】校团委为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打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请你仿照活动一,为他们再设计两个活动。

      活动一:“少年正是读书时”演讲比赛。

      活动二:

      活动三:

    3. (3) 【读书·交流】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静下心来阅读纸质书籍,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四、写作(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植树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终于走过凛冬,迎来春光:“我”在父亲的鼓励下,从胆怯、恐惧到克服心理障碍,一步步走下悬崖,终于走出困境,迎来成长。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一直走,才能克服困难,有所收获。

    请以《一直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注意详略。

    要求:①写出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及思考 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