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

更新时间:2023-02-24 浏览次数:9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这说明(   )
    A . 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 . 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C . 放弃权利可以不履行义务 D . 可先享受权利再履行义务
  • 2. 在防疫封控期间,王某擅自外出会友,隐瞒活动轨迹。王某最终被确诊患有新冠肺炎,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立案侦查。该案例警示我们(   )
    A . 自身生命无足轻重 B . 自由界限不可逾越    C . 诚信智慧无处不在 D . 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 3. 2022年是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发布第32周年。32年来,我国在日常生活、考试就业、医疗康复等方面制定措施,专门为残疾人打造无障碍环境。这(   )
    A . 体现了人们法律地位不同 B . 表明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C . 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 . 表明特定人群不受法律约束
  • 4.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国高度、中国密度、中国温度等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标识。据此回答问题。
    1. (1) 中国的发展达到崭新高度。这十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38.6%,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新高度”体现了( )
      A . 我国已经成功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得到完全解决 C .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D . 改革开放这一中心工作要把握更要深化
    2. (2) 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发展“密度”提升。2012-2021年,我国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26.4%、34.4%,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约58%。提高“中国密度”,是因为(   )

      ①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③保护自然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 (3) 3.5亿人次的农村学生,吃上营养均衡的餐食。10.4亿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参保基本医疗保险……如此“中国温度”体现了党和政府(   )

      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②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同步富裕     

      ③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评估,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将使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这说明了我国(   )

    ①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②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③为沿线各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④首创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式现代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2022年8月,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法规开始执行。从完善反垄断法律制度到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再到扩大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范围……更完善的法治,护航更美好的生活。这体现(   )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良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③我国法治体系十分完善               

    ④法治是美好生活的唯一保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道德比法律更加具有威慑力

    ②修改法律,将随地吐痰入刑

    ③增强文明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④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努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陶建刚,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来到大山深处的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扎根乡村教育10年。他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在基层一线播撒希望的种子。 陶建刚“美”在( )

    ①厚植爱国情怀                      

    ②坚定理想信念    

    ③坚守诚信品格                      

    ④秉持奉献精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1994-2020年,对口援藏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央企业分9批共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6330个,总投资527亿元,援藏工作带动藏区经济、群众民生福祉大幅提升。这说明(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源

    ②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2年8月,温州市国家安全局依法对长期从事“台独”分裂活动、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实施刑事拘传审查。这告诉我们(   )

    ①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②必须依法严惩“台独”分裂言行

    ③两岸同胞要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

    ④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综合题
  • 11. 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1. (1) 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评析漫画①中“占道”车主的行为。
    2. (2) 正义是社会文明和谐的保证。针对漫画分析不“占道”更要“让道”的必要性。
  •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数字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制造业也是我国被“卡脖子”的重灾区。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不少关键材料仍依赖于进口;在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等部分高端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频频无理打压中方企业,对中国实施严格的技术出口限制。

    材料三: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 (1) 图表1、图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它们与众多“大国重器”的涌现有何内在联系?
    2. (2) 针对上述困境,有人认为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以求突围;也有人提出我们要发扬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求突围。你赞成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3. (3) 我们应如何认识材料三中诸多“新”与人才之间的关系?
  • 13. 新时代十年的勇于探索、精彩蝶变在浙江有生动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小变革撬动大治理】
      在浙江省委统一领导下,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着眼于为群众、企业服务的“浙里办”,从民生小事到家企大事,实现网上一站办,让政务服务更贴心;在全国率先探索地方创制性立法、互联网司法等一系列法治建设实践,为法治中国提供了“浙江样本”。
      材料中浙江省的治理举措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道理?
    2. (2) 【小村庄治出大发展】
      面对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之问,材料中的小村庄是如何交出满意答卷的?
    3. (3) 【小人物展现大情怀】
      在新昌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梁晓丽看来,“小窗口,连着大世界。”用心用情做群众的贴心人、国门的守护者;湖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章春燕在担当作为中实现司法为民的初心,积极回应弱势群体的法治诉求,执正义之剑,传递司法温暖。
      材料中的榜样人物给青少年创造精彩人生有何启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