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摸...

更新时间:2023-03-08 浏览次数:33 类型:开学考试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龙山文化遗址中的陶寺墓地,其墓区划分较为分明:大型墓和中型墓集中分布在墓地中部,其中5座随葬鼍鼓、石磬、彩绘花盘等礼器的大墓呈4排集中在一片;而墓地北部,则密集分布着大量简陋的小墓。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 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B . 手工技术先进 C . 礼乐制度较为完善 D . 阶级分化明显
  • 2. 西周时期,祭祀活动具有明确规范。如: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境内的名山大川之神,大夫祭五祀(门、户、井、灶、中溜)等。这表明西周(   )
    A . 礼仪秩序体现出混乱局面 B . 拜神观念削弱 C . 祭礼活动具有政治等级性 D . 宗教仪式盛行
  • 3. (2022高一上·光明月考) 殷人的祖先长期从事渔牧业,所以殷人以龟甲为道具,而周人以农业为主,运用蓍草为占筮工具,含有对农作物崇拜的心理。从龟卜到占筮,客观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
    A . 神权色彩日益强化 B . 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C . 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D . 专制王权已开始萌芽
  • 4. 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墨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三人的这些言论都(   )
    A . 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B . 否定传统社会秩序 C . 说明复古已成为潮流 D . 具有强烈民本色彩
  • 5. 《周礼》中“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而春秋齐国管仲改革要求“男子二十而婚,女子十五而嫁”。这一改革(   )
    A . 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B . 确立了地主阶级统治 C . 顺应了小农经济要求 D . 反映了周王势力衰微
  • 6. 两汉时,桑树种植以黄河流域为主。东晋时,长江以南的太湖、鄱阳湖流域的桑树种植得到推广,这些地区蚕一年达到四五熟,能进行高等级丝绸的生产。这可用来说明(   )
    A . 南方地区的开发 B . 区域经济的平衡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经济结构的调整
  • 7. (2022高三上·齐齐哈尔期中) 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后“定族姓”,确认汉人士族的法律地位,规定鲜卑中的穆、陆、贺等八姓同汉族中的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只任清职,其余按照三世官爵列入不同的门第等级。其“定族姓”的做法(   )
    A . 加剧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B . 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的步伐 C . 进一步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D . 有效遇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 8.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记载:“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以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这一做法(   )
    A . 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 . 决策具有民主的色彩 C . 使皇帝失去了决策权 D . 为官员提供晋升机会
  • 9. 唐朝初年,规定进士科考试实行“时务策”五条。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朝政府规定明经科考试加试时务策,要求考官就当前国家的时务提出策问,考生以书面的形式作答。这些做法(   )
    A . 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B . 体现出官学体制的弊端 C . 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 D . 有利于选拔实用性人才
  • 10. 下表为唐宋府(州)、县数目的变化(单位: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区域

    朝代

    南方:四府(州)

    府(州)治数

    35

    48

    县(治数)

    170

    243

    北方:河南

    府(州)治数

    18

    17

    县(治数)

    132

    99

    A . 中央加强地方管理 B .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 . 北方边患压力增大 D . 地方行政制度变革
  • 11. 在王安石变法过程中,朝廷设立了“发运使”,主要掌握国家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以及政府与宫廷的物资需求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物资。这一措施(   )
    A . 调动了商人从商的热情 B . 提高了农业产品的价格 C .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 . 发挥了政府的调控作用
  • 12. 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金朝以“猛安谋克”屯驻中原,筑寨居于汉族村落之间;西夏《天盛律令》在参照唐、宋律书的同时,给予牧业经济以特殊地位。这些措施的突出特点是(   )
    A . 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制度 B . 推行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 C . 以增强军事实力为主要目的 D . 重在推广本民族生活方式
  • 13. 和汉唐相比,南宋亡国时,“臣子慕义,相率蹈节,矢不奴异族者”众。门人故吏“与 崖山倾覆死忠死节之仁人志士”“几无可胜计”。造成宋代忠义死节之士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元军的屠杀政策 B . 儒学思想神学化 C . 程朱理学的熏染 D . 市民阶层的壮大
  • 14. (2022高一上·荆州期末) 元朝,各行省重大事务必须上报中央,由中央作出决定,但地方也可对处于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自行裁量,并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   )
    A . 不利于地方政治稳定 B . 避免政府决策失误的出现 C . 容易造成国家的分裂 D . 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
  • 15. 明中后期,赣南地区烟草、蓝靛、甘蔗、花生、苎麻、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品种还是种植面积,都获得了很大发展。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赣南地区(   )
    A .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B .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 .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D . 农民对粮食需求的减少
  • 16. 下表所示为明朝内阁发展演变情况。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

    时期

    内阁的作用

    明成祖

    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明世宗

    夏言、严嵩为首辅时,“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

    明神宗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A . 政治地位的提升 B . 成为事实的宰相 C . 取得法定的地位 D . 具有决策的权力
  • 17. 清朝奏折一般为叙事文体,要求文字简练通顺,语义表述清楚,最忌出现“事理不明,句读不清,头绪冗杂,拖沓繁琐”。这一规定(   )
    A . 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 B . 密切了中央地方关系 C . 旨在提升行政效率 D . 提高了政务保密性
  • 18. 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天津、牛庄等十一个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反映了(   )
    A . 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 B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 西学东渐逐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 19. (2022高一上·大连期末) 晚清洋务派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生产,在这些企业中的工人按照西方的 工厂制度进行劳作。洋务派的这一做法(   )
    A . 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B . 有效阻止了外敌侵略 C . 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 D . 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
  • 20. 1873年,英国领事麦华陀以建筑“一条寻常马路”为名向上海地方当局提出购买上海、吴淞间地皮的要求,并将英商怡和洋行依托“吴淞道路公司”的名义购入的修建铁路所需器材称为“供车路之用”的铁器等件。这一现象可以解释(   )
    A . 列强侵略的两面性 B . 外商企业的虚伪性 C . 清朝政府的腐朽性 D . 通商口岸的独立性
  • 21. 民国初年,国民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经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机构拥有较高的权威,包括大总统在内的各种重要官职,均需选举或得到认可,方能产生;各项法律政令和重大行政事务,亦需经批准方可实施。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 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B . 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 . 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D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 22. (2022高一下·百色期末) 下表是1913年—19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B . 国家对外贸易政策调整 C . 中国民族工业彻底摆脱了列强控制 D .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 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者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虽然其内容是先进的,但从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两千多年专制传统的国家,“从天而降”的宪政民主如同闹剧。材料可用于解释近代中国( )
    A . 全面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B . 阶级矛盾难以调和 C .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性 D . 立宪活动的欺骗性
  • 24. 1917年2月,李人钊说:我抨击孔子,并不是抨击孔子本身,而是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这表明李大钊(   )
    A . 反对封建伦理带有妥协性 B . 能理性地看待传统文化 C . 对待孔子是爱与恨交加 D .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 25. 下图为《1840-1900年中国重大史事示意图》。下列全面概括出示意图内容的是(   )

    A . 列强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B . 清朝统治阶级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C . 农民运动因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而失败 D .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进行努力
二、非选择题(50分)
  • 26. (2022高一上·西宁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 27.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直接代表皇帝监察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魏晋以后的九品中正制度,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来说,较以前是进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O九《宰辅年表一》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涉及的汉武帝治国举措。据材料二指出“这制度”的名称,并说明其较以前“进步”的理由。
    2. (2)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制度建设的发展趋势。
  • 28. 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以挽救民族危亡,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觉悟到中国对西方有不能不学之处,而所要学的就是西方之技术,于是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的倡导和主持下,洋务运动因此兴起。1861年初,清政府宣布设立总理衙门和北洋与南洋通商大臣,是洋务运动的先声,然后以派员采购外洋船炮并自行仿造为开路,随之在各地建立起一批军事工业。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洋务派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着手兴办民用工业。

    ——摘编自《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许多有识之士主张以西方的物质文明来匡扶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但并未扭转中国的积贫积弱之势。戊戌时期,谭嗣同、严复抨击了君主专制,康梁创立了中西结合的历史进化学说。他们提出了变政的理论依据,阐述了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为序的历史进化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制,君民共主制则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制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摘编自吴乃华《试析戊戌维新思想家的新民观》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2. (2) 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