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人文地理) /上册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二课 与山为邻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文地理(上册)3.2 与山为邻 练习

更新时间:2023-02-20 浏览次数:5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2021七下·台州月考)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被称为“南美洲脊梁”的是(   )
    A . 落基山脉 B . 安第斯山脉 C . 喜马拉雅山脉 D . 阿尔卑斯山脉
  • 2. 阿尔卑斯山区的人们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是( )

    ①能在家乡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劳 

    ②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③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④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 3. 山脉往往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天然界线,下列示意图中,错误的一组是(    )
    A . B . C . D .
  • 4. 读下方秘鲁地理简图,完成下面各题。

    1. (1) 秘鲁位于(   )
      A . 非洲 B . 北美洲 C . 欧洲 D . 南美洲
    2. (2) 图中河流甲注入(   )
      A . 太平洋 B . 大西洋 C . 印度洋 D . 北冰洋
    3. (3) 秘鲁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
      A . 南多北少 B . 东北多西南少 C . 西多东少 D . 西北多东南少
    4. (4) 印第安人在该山区高海拔处放牧的畜种主要以为主。(   )
      A . 牛和羊 B . 美利奴羊 C . 牦牛 D . 羊驼和骆马
    5. (5) 被印第安人称为“粮食之母”的藜麦原产于秘鲁等国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的高原或山地。其原产地最有可能在图中的(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 5. 阿尔卑斯山区成为旅游者天堂的自然原因有(   )
    A . 完备、精良的配套设施 B . 政府的大力支持 C . 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系统 D . 有冰川和积雪,温泉资源丰富
  • 6. 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生产生活特色是(   )

    ①山谷平地种植玉米和小麦

    ②骆马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③高海拔处放牧马养羊和牛

    ④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1七下·淳安期末) 下列有关瑞士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旅游资源丰厚,四季皆可旅游 B . 山区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多 C . 矿产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美 D . 位于落基山脉,是山地之国
  • 8.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 雨热同期 B . 夏季炎热干燥 C . 终年多雨 D . 冬季寒冷干燥
    2. (2) 乙地所在国家的经济特点是(    )
      A . 现代化 B . 商品化农业 C . 逐水草而居 D . 旅游业发达
  • 9. (2021七下·淳安期末) 针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条件,印第安人运用勤劳和智慧,营造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生活图景。下列做法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是 (   )
    A . 安第斯山区主要的国家有秘鲁、智利等 B . 从山麓到山顶气温降水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 C . 在海拔较低的山坡种植甘蔗和水稻为主 D . 高海拔地区主要以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为生
  • 10. 安第斯山区和阿尔卑斯山区的人们与山为邻,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生活。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 (1) 安第斯山区与阿尔卑斯山区都是山区,但发展的支柱产业却不同,这体现了(   )
      A . 人定胜天的观念 B . 优势互补的原则 C . 因地制宜的原则 D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2) 阿尔卑斯山区成为风景名胜的自然原因有(   )

      ①政府的支持
      ②夏季景色优美,气候凉爽

      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条件好
      ④良好的设施和交通条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尤其是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图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
    A . B . C . D .
  • 12. (2019七上·浙江期中) 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生产和生活特色正确的是(    )

    ①山谷平地处种植玉米、马铃薯和小麦等

    ②骆马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③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④高海拔处放牧驯养羊和马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3. “一山分南北”中的“山”指的是秦岭,它不仅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也是(    )

    ①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②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③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4. (2021七下·诸暨期中) 阿尔卑斯山成为旅游热区的自然原因有   (   )

    ①海拔高,地形以山地为主

    ②有冰川和积雪,景观奇特

    ③冬季滑雪条件好,温泉资源丰富

    ④完善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优越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5. (2021七上·萧山期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述的地形分别是(   )
    A . 山地与高原 B . 山地与草原 C . 丘陵与平原 D . 山地与平原
  • 16. 不同区域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下列国家与其区域特色描述相符的是( )
    A . 瑞士ー与山为邻一一精耕细作 B . 泰国一一草原辽阔一一迁徙游牧 C . 肯尼亚——傍水而居一一耕海牧鱼 D . 以色列一一沙漠绿洲一一灌溉农业
二、非选择题
  • 17. 2019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中尼双方在农业、基础设施、水电建设等多方面达成合作。

    资料一:自然环境篇

    资料二:人文环境篇

    农业:农业是尼泊尔的经济命脉。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是尼泊尔的主要产粮区,素有 “尼泊尔的粮仓”之称,其中稻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 旅游业:旅游业是尼泊尔的支柱产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9%。但是交通基础 设施落后,再加上地震等自然灾害,使尼泊尔的旅游业发展面临挑战。

    1. (1) 读材料一中图9、图10,描述尼泊尔的地理位置。
    2. (2) 根据图10,分析尼泊尔水利资源丰富的原因。
    3. (3) 结合资料一,评析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水稻种植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4. (4) 根据资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为尼泊尔旅游业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 理由。
  • 18. 智利北部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成为天文观测的首选之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 (1) 图1中地中海气候区主要位于(填纬度带),南美洲岸。
    2. (2) 图1所示山脉是,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该山区森林地带至今仍有大面积野生西红柿分布,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则可能是最早栽培出马铃薯的地方。据此判断,西红柿喜,马铃薯喜(选填“温暖”或“冷凉”)。
    3. (3) 根据图1和文字资料,简述中国在智利北部设置天文台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