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3-02-13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各题。

    甲骨文中的 (象),有着长长的鼻子和健壮的身躯,入木三分,这是象形字;“酒”是将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这是会意字;“徉”由形旁“彳”和声旁“羊”组成,这是形声字……30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传承下来的文字血脉,一直绵延,在历史的积diàn中,成为文化精髓。今天人们使用的很多文字,都可以追至那一片片古老的甲骨。审读和鉴定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情不自禁的敬畏感。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积diàn(    )        追(     )

    2. (2) 语段中有一个成语使用有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3. (3) 下列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何打通这个文化隔膜       ②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

      ③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   ④另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②④③ C . ④②①③ D . ②④①③
  • 2. 修改病句。

    ①为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我市多所学校组织了“阳光体育”活动。②这项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评价。③他们认为,“阳光体育”活动不但有助于磨炼孩子们的意志,而且能增强孩子们的体质。

    上面文段中有一处语病,其序号是,修改建议:

  • 3. 根据下面的情境,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期中考试前夕,小丽因为学习压力大,心情不好,动不动就对同桌发脾气。如果小丽是你同桌,你会怎样安慰她?

  • 4. 在《周亚夫军细柳》一课中,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一些礼仪。下列不属于古代见面礼仪的一项是( )
    A . 打拱 B . 跪拜 C . 握手 D . 稽首
  • 5. 根据上下文提示,完成默写。

    徜徉在经典诗文的画廊中,目之所及,美无处不在。诗文之美,美在心境,欧阳修的《采桑子》描绘了颍州西湖春景,春水碧绿,流转绵延,长堤芳草,笙歌隐现,“轻舟短棹西湖好, ,隐隐笙歌处处随”,表达了词人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诗文之美,美在音韵,崔颢《黄鹤楼》中“”,运用叠词,对仗工整;诗文之美,美在意境,王维《使至塞上》中“”为我们描绘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诗文之美,美在情感,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不触动着诗人的忧国思亲之情;诗文之美,美在哲思,晏殊《浣溪沙》中“”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壮哉,我中华诗词绵延不断!美哉,我中华诗词春色满园!

二、阅读鉴赏(共36分)
  • 6. 阅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下面对《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以草庐开篇,叙免除喧扰的归田生活,起笔舒缓,一“在”一“无”,转折有势。 B . 三四句巧用设问,转换叙事角度发问,颇富情趣,答语精炼,一语中的,超凡脱俗。 C . 以“采菊”“见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离,不工而工。 D . 全诗集叙事、议论、绘景于一体,自然理趣与个人志趣相映,言有尽而意无穷。
  • 7. 阅读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卒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愚公移山赋(节选)

    丘鸿渐

    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①,万仞回互②。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连源流而飞泉积素。爰③有谆谆④愚叟,面兹林麓。怆彼居之湫隘⑤,惩祁寒之惨毒。激老氏之志,且欲移山。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⑥,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有删改)

    [注释]①纠纷:交错杂乱的样子。②回互:互相遮藏。③爰:语气词。④谆谆:迟钝昏乱又忠谨诚恳的样子。⑤湫(jiǎo)隘:低洼狭小。⑥遇蹇:遭遇困厄。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固不可      河曲智叟以应 

    2. (2) 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辨析下列“之”字的用法。

        虽我     则愚公道行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画两处)

         世 人 始 知 愚 公 之 远 大 未 可 测 矣 夸 娥 之 神 力 何 其 壮 哉!

    4. (4) 下列对甲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移山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B . 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突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C . 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D . 愚公移山的故事非常神奇,也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5. (5)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6. (6)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愚公移山的原因,请用原文回答。
    7. (7) 甲、乙两文都写到太行山、王屋山的高大,但两文的详略安排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 8. 阅读

     “天问一号”上的科技新元素

    ①“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背后,离不开大量科技新元素的支撑。

    大空“千里眼”优势多

    ②火星和地球间距离漫长,通信存在一定时延,在地球上无法控制着陆过程,必须让着陆巡视器自主完成这段旅程,这对敏感器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

    ③相控阵敏感器是位置和速度测量的重要仪器。在着陆阶段,为航天器持续提供高精度测量数据,成功助力着陆巡视器安全着陆火星表面。它安装在火星着陆巡视器进入舱着陆平台下方,作用范围达数十千米,可谓火星探测器的太空“千里眼”。

    相控阵敏感器的雷达天线由多个辐射单元组成,就像生物学中蜻蜒的复眼,具有波束扫描快、指向灵活、目标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此外,相控阵敏感器具有提供9个方向的测量的功能,航天器可切换其中任意4个方向同时测量距离速度信息,从而快速修正航天器的姿态测量误差,确保着陆巡视器方向控制准确无误。

    这是国内首次将相控阵体制雷达应用于地外天体着陆测量。

    小型“传动器”作用大

    ⑥火星探测任务的重头戏就是在火星表面巡视,这个过程必须万无一失。但火星表面地形复杂,火星车如何准确传递运动指令,进而灵活行走、爬坡下坎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从原材料、热处理、机械加工、精密测试与试验等基础方面入手,通过不断探索和开拓创新,一路闯过了多道难关,成功研制出火星车移动分系统核心传动部件——悬架减速自锁装置,确保了火星车在转向、过坡中更自主灵活。

    ⑦据介绍,在火星车左右两侧悬架上,分别装备了2种结构精密的悬架减速自锁装置。该装置体形小、重量轻,整套传动装置相互配合,使火星车 6个行走车轮独立实现抬升和降落,实现车体姿态和高低调节,以适应火星表面地形,保证爬坡下坎行动自如。如果将火星车比作一辆马车,那么悬架减速自锁装置就是驾驭这架“马车”的“车夫”。

    “超薄外套”脱颖而出

    ⑧火星着陆阶段,着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会使周围温度超过1000℃,而在火星巡视阶段,着陆器将要面对-130℃的工作环境,这种极热极寒考验超出了世界上常规隔热保温材料——气凝胶的耐温极限范围。更难的是,为给火星车减负,需要气凝胶具有超低密度,这对材料设计和制备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⑨为确保“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正常工作,火星车采用了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纳米气凝胶是由纳米尺度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密度可做得比空气还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导热系数仅为静止空气的一半,也是世界上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这使它成为 “天问一号”应对极寒、极热严酷环境所需防护材料的不二之选,且凭借其超轻特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跑得更快、更远。

    ⑩ 当然,以上三种只是“天问一号”上众多科技新元素的一小部分,我们期待着“天问一号”上更多的科技新元素被解锁。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介绍了“天问一号”运用到的一小部分科技新元素。 B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天问一号”的科技新元素:着陆巡视器、悬架减速自锁装置、纳米气凝胶。 C . 本文综合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等。 D . 文章④⑤段中两个画线的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
    2. (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相控阵敏感器具有提供9个方向的测量功能,航天器可切换其中4个方向同时测量距离速度信息。 B . 驾驶火星车的“车夫”——悬架减速自锁装置,能够根据火星表面的地形更自主灵活地开展巡视活动。 C . 纳米气凝胶成为“天问一号”应对极寒、极热严酷环境所需防护材料的不二之选的原因是它的密度可做得比空气还低。 D . 悬架减速自锁装置具有结构精密、体型小、重量轻、密度低、整套传动装置相互配合等特点。
    3.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述科技新元素在“天问一号”探测火星过程中分别起到的作用。
  • 9. 阅读

    童年读书

    莫 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当时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老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几天后,他将《三家巷》扔给我,说:赶快还了去,这书流氓极了!我当然不会听他的。读罢《三家巷》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⑦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 (1) 本文主要通过写借阅五本书讲述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列表格。

      读  书

      遭  遇

      为读《封神演义》

      给人家拉一上午磨,被监督着在磨道里看书

      为读《青春之歌》

      为读《破晓记》

      为读《三家巷》

      为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

    2. (2) 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老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 (3)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的原因有哪两点?
    4. (4) 请结合选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闲书”的看法。
三、拓展探究(共12分)
  • 10. 完善下列文学作品的读书笔记。

    篇  目

    作者

    作品类型

    阅读方法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摘抄]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

    ②[批注]

     [阅读方法总结]读“事实”,读作者想说的“真话”。

    《昆虫记》

    科普作品

      [摘抄]于是我产生了这样的揣测:螽斯的卵像植物的种子一样种在土中,没有任何阻挡,接受了阳光雨露的滋润。可我瓶中的卵,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干旱的沙土上度过的,也许它们缺乏种子萌芽所绝对需要的东西,它们的孵化也需要潮湿。于是我决定试一试。

       [批注]科学探索需要大胆揣测和实践求证。

    [阅读方法总结]阅读科普作品,需要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④

  • 11. 学习了《愚公移山》后,大家都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为此,班级举行“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写开场白】作为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不少于60 字)
    2. (2) 【写小议论】在“是否要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的班级辩论赛中,有的同学认为,愚公移山精神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有的同学认为,要实现中国梦,实现我们的理想,就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段80 字以内的“小议论”。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论证有理,结构完整。

    3. (3) 【拟写对联】请结合活动内容和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智叟非智作高论    下联:

四、写作表达(50分)
  • 12.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只要用心捡拾,书本里的一句温暖的话语,学校里同学们的灿烂笑脸,生活中亲朋好友的一次真诚的关怀,都会是幸福的印记。请以《捡拾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