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初中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

更新时间:2023-02-12 浏览次数:40 类型:开学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2分,共 10分)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板平时待入真诚。说话时始终面带微笑,给人彬(bīn)有礼,的感觉,即使是经济(jié)据时也从未在他脸上看到过忧戚的表情。 B . 井冈山被漂流的云雾(yín)绕着,给人神秘之感,(wān)蜒起伏的山脉与停留在此的云雾相得益张,给游客们带来了别样的享受。 C . 法国政府在富丽堂煌的杜伊勒里宫,从箱(qiè)中拿出他们从遥远东方劫掠来的(zhāng)物进行展出,他们宣称"给古老东方带去文明"的谎言不攻自破。 D . 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大马褂,迈着(pán)跚的步伐,走向自己的小院。待他看见满院的狼籍,不由心中一愣,眼中的泪簌(shù)地掉下来。
  •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电影《长津湖》在全国放映后,以动人的故事、鲜活的角色收获超高口碑,激发观众观影热情。志愿军战士的光辉事迹,一时间家喻户晓 , 为人们所传颂。 B . 冬日瑞雪初霁,站在庐山牯岭远望,整个庐山风景区银装素裹 , 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 C . 很多老年人,每天都会接到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我们要提醒家中的老年人提高电信安全意识。谨防落入骗子的圈套。 D . 梅湖风景区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前面,有用青石板铺成的小径,两旁栽种了许多梅花,整个院落错落有致 , 古朴幽静。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知识产权保护虽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需要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在动态调整中不断演化、完善。 B . 严格实施赣江禁捞禁捕工作,是长江流域实行禁渔期制度的一个缩影。 C . 昌赣高铁通车以后,南昌西到赣州西的高铁区间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D . 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持久力量,能否科学认识中华文化的渊源与意义是夯实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 4. 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所以能成为寄植民族精神的某种象征,显示某种文化价值的存在。②是因为经典作品积淀了人类的智慧,可以不断启示人们对文化价值的理解。③也正因为经典能不断注入不同时代人们的阐释。④没有自己经典的民族是可悲的,没有经过经典熏陶的人生是可惜的。⑤我们需要经典。⑥正因有了自己的经典,人们才更感觉到文化的存在与分量,更富于智慧。

    A . ⑤②④⑥③① B . ④⑥①⑤②③ C . ⑤②③①④⑥ D . ④⑥⑤①②③
  • 5. 下面是我校的书法爱好者与江西省书法协会的周先生谈话中的几句话,其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 鄙人才疏学浅,刚才冒味点评先生的作品已是不敬,又怎敢与先生相提并论呢? B . 今日听了先生关于书法的一些见解,真是令我茅塞顿开,收获颇多! C . 我惠赠给先生的物品,希望先生能妥善保管。 D . 真是对不起,学校还有一些事务要我去处理,恕不远送。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石头驿;在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赣江西岸。②家落∶稀少,冷落。此处有孤独、寂寞之意。③支离∶分散,此指漂泊不定。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起句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用设问语气,更能突出旅人凄苦不平之情。 B . 颈联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C . 尾联写前景,一年伊始,万象更新,可是诗人的愁情苦状不会改变。真切地抒写了诗人当时的际遇,蕴蓄着无穷的感慨和凄凉之情。 D . 全诗写情切挚,寄慨深远,凄侧动人,却也流露出新岁将至之时诗人内心乐观的希望。
    2. (2) 本诗一向被认为是唐人五律中的佳作。其中最著名的是颔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后人评价"何等自然,却极清切"。试赏析颔联的妙处。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右汉太史令司马迁续其父谈书,创为义例,起黄帝,迄汉武获麟之岁,上下三千余载,凡为五十二万六千五百言。班固常讥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后世爱迁者以此论为不然 , 谓迁特感当世之所失,愤其身之所遭,寓之于书,有所激而为此言耳,非其心所谓诚然也。当武帝之世,表章儒术而罢黜百家,宜乎大治,而穷奢极侈,反不若文、景尚黄老时,人主恭俭,天下饶给,此其论大道所以先黄老而后《六经》也。武帝用法刻深,群臣一言忤旨,辄下吏诛,而当刑者得以货免。迁之遭小陵之祸,家贫无财贿自映,交游莫救,卒陷腐刑。其进奸雄者,盖迁叹时无朱家之伦,不能脱已于祸。故口"士穷窘得委命。"此岂非人所谓贤豪者耶!其羞贫贱者,盖迁自伤特以贫故,不能肉免于刑载

    (选自《郡斋读书志》,有改动)

    【注】①谈;司马谈,司马迁之父。②获麟∶指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捕获白麟的事。③黄老;黄帝与者子。道家以黄老为祖,因亦称道家为"黄老"。④退处士;隐去了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⑤进奸雄∶歌颂用奸诈手段取得大权高位的人。⑥货殖∶经商的人。⑦文、景;西汉文帝与景帘。两帝相继,社会比较安定富裕,史称"文景之治"。⑧朱家之伦∶季布曾是项羽手下。项羽亡后,高帝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季布避祸于鲁地的大侠朱家。朱家就将他安置在田庄中,随即进见滕公夏婴,让夏侯婴向高帝进言。随后高帝赦免了季布,并重用其为官。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②寓

      ③卒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世爱迁者以此论为不然。

      ②盖迁自伤特以贫故,不能自免于刑戮。

    3. (3) 司马迁自己感叹道∶"士穷窘得委命。"认为读书之人身处贫困时,只能听从命运支配。而实际上司马迁是怎么做的?再用所学的《<孟子>三章》中的一句话来评价司马迁。
  • 8.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表现作者历经世事艰难,遍尝辛酸后无言可说的复杂况味的句子是∶
    2. (2) 《行路难》中李白借典故表达自己希望被期廷重新起用,仍对自己从政有所期待的句子是∶
    3. (3) 《长沙过贾谊宅》中作者将自己的遭遇与两位古代先哲联系在一起,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坡居士

    林语堂

    ①苏东坡由现在起,于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②在元丰三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③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④在元丰四年,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未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⑤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⑥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

    ⑦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惜。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癖"这个典故,季常是陈造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李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⑧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他给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⑨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作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⑩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自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苏东坡由于每天在田亩耕作的感想,把《归去来兮辞》的句子重组,照民歌唱出,教给农夫唱,他自己也暂时放下犁耙,手拿一根小棍,在牛角上打拍子,和农夫一起唱。

    ⑪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⑫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通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姓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副改)

    1. (1) 苏轼为什么自称"东坡居士",读完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2. (2) 东坡出语脱俗,比喻新奇,请从文中挑选一处进行赏析。
    3. (3) 第⑫段文字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4. (4) 根据传记中所记之事,谈一谈你眼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初中所学过的苏轼的诗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记承天寺夜游》当中的具体内容,来印证你的看法。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德不孤必有邻

    李朝德

    ①"德不孤,必有邻"语出《论语·里仁》篇,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并且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随。史载;大舜所居之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朱熹《论语集注》释曰∶"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皇侃《论语义疏》言∶"邻,报也。言德行不孤矣,必为人所报也。"德,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崇德向善之人往往富有人格魅力,并能以此凝聚、感召、影响他人,引领风尚。

    ②中国自古就有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文化基因,讲究树德为先、立德为重、尚德为要。如,在坚守道德底线方面,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推己及人",恪守良知,以求"俯仰无愧";在树立道德理想方面,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达则兼济天下";在追求完美人格方面,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些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无不体现出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③"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将"立德"置于"三不朽"之首位,旨在强调"德"对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性作用,也是在倡导仁义、诚信、温良、恭敬、礼让、谦和等美好品德。周公制礼作乐,确立以德为本的价值观,孔孟将其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王道仁政,继而被《大学》演化为"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为彰显光明美好的品德,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推己及人,最终让整个社会达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

    ④"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方向性作用,做人做事第一位的就是崇德修身。德高望重、德隆望尊、德才兼备、德艺双馨……都是对人的高度评价,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修身境界。北宋名臣范仲淹,毕生尊道贵德、以德立功,融治学、事功和道德为一体,"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史,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如孔子"。去世之后,宋仁宗赐其谥号"文正"。"文"是当时社会对一个人学识的最高评价,"正"则是公众对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评价。

    ⑤"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成就功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水平。如果没有道德,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蔡元培讲,"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这也正是"人无德不立"的道理。

    ⑥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立德、修德贵在知行统一,重在身体力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规范做起。对标各类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与人为善、扶危救难,见义勇为、敢于担当,以诚待人、守信践诺,敬业奉献、劲勉做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道德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积小德成大德。

    1.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运用了道理论证,旁征博引,向读者解释了标题的出处和含义,也强调了"德"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作用及意义。 B . 第④段举了范仲淹的例子,以范仲淹的生平事迹论述了"立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具有的基础性、方向性作用。 C . 第⑤段中引用蔡元培关于人无德的后果的名言,目的是论证"德有基础性、方向性作用"的道理。 D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阐释了"德"的内涵和意义,再分别从历史传统,"德"对于个人、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德行与事业的关系展开论述,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深化论点,得出了"要知行统一,积小德成大德"的结论。
    2. (2) 《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诸多关于道德修养的句子,注重道德修养对于今天的青少年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请你谈谈为何要把"立德""修德"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说"屏"

    陈从周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惟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官延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室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伦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溢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屏是能起分隔和挡风作用的绘有书画的流动空间。 B . 第①段引用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无限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C . 从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看;屏风的种类很多,虽有雅俗之别,但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大同小异的。 D . 作者认为,现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的屏缺少诗意,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对于屏的造型、色彩、绘画上的美缺乏关注。
    2. (2) 阅读文章后,对于"屏",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名著阅读(10分)
  • 12.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他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其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景阳冈、晁盖智取生辰纲、李逵大闹飞云浦等故事引人入胜。 B .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性格扭曲的虎妞等人物。 C . 鲁迅在《狗。猫·鼠》中,追忆童年时所救养的一只可爱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D . 现代诗歌一般采取分行书写,造成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而艾青的诗不注重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又常常运用排比、复沓,使诗歌在约束与奔放间获得了一种协调,富有表现力。
  • 13. 在现代诗歌阅读中,要学会把握诗歌的意象,体味诗歌的情感。试着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找出其中的主要意象,并分析作者艾青所要表达的情感。
  • 14. 育华中学要开展"领略名著风采,品读作品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们所在的小组选定了鲁迅笔下的范爱农(《朝花夕拾》),请向同学们介绍这个人物,交流你们的探究成果,字数150字左右。
五、写作(50 分)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海海,有潮起自然就有潮落。事实上,高光和至暗之外的广阔人生,才是更值得播种耕耘的田野。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悲欢、那些积蓄在生活里的智慧、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收获,构成了人生最本质最纯真最坚固的堡垒,让我们心有所依、爱有所托,在至暗时不至于消沉,在高光时不至于飘忽。

    阅读材料后,作为站在新时代前沿的 00后青年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又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人生路?请以"生命像"为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