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3-02-27 浏览次数:8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一下·浙江期中) 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
    A . kg B . C . N D .
  • 2. 某人驾车从萧山开往机场,如图所示为百度地图APP的一张截图,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33分钟、22.8公里”,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不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 B . 33分钟是指时刻,不是时间间隔 C . 22.8公里表示此行程的位移的大小 D . 根据这两个数据,可以算出此行程的平均速率
  • 3.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为16N,已知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为4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能为(  )
    A . 14N B . 10N C . 8N D . 22N
  • 4. 一个小球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当小球运动至P点时,开始受到某外力持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外力可能沿x轴正方向 B . 该外力可能沿x轴负方向 C . 该外力可能沿y轴正方向 D . 该外力可能沿y轴负方向
  • 5. 一质点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 , 经过A、B两点的时间间隔为2s,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为36m,则从O点到A点的运动时间为(  )
    A . 8s B . 9s C . 10s D . 6s
  • 6. 如图所示,从地面上方某处将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小球经过1s时间落地,且落地时竖直分速度为水平分速度的4倍。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小球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为(  )

    A . 5m B . 10m C . 2.5m D . 0.5m
  • 7. 磨刀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磨刀时,先将磨刀石放在凳子上,若磨刀石和底下的凳子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在刀相对磨刀石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刀受到磨刀石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B . 刀对磨刀石的力大于磨刀石对刀的力 C . 磨刀石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D . 若在刀向前运动的过程中用更大的力压刀面,则刀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 8. 图(a)所示的医用智能机器人在巡视中沿医院走廊做直线运动,图(b)是该机器人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后10s的图线为曲线,其余为直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机器人在0∼30s内的位移为0 B . 0-10s内,机器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 10-30s内,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0.23m/s D . 机器人在5s末的速度与15s末的速度大小相同
  • 9. 如图所示,电灯用两绳悬于两竖直壁之间,OA绳与墙壁垂直,OB绳倾斜固定在另一边墙上,保持O点及OB绳的位置不变,而将OA绳端悬挂点A点向上移动,直至AO垂直OB,则(  )

    A . 绳OA所受的拉力一定逐渐增大 B . 绳OA所受的拉力一定逐渐减小 C . 绳OA所受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 . 绳OA所受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二、多选题
  • 10.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图a、图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a通过对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研究,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B . 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实验,可“冲淡”重力,便于测量时间 C . 图b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能直接观察到小球达到等高处 D . 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
  • 11. 如图所示,游客将一端固定、质量不计的长弹性绳绑在脚踝上,而后从静止落下。若游客从静止开始下落至最低点的运动可近似为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游客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法中正确的是(  )

    A . 游客在下落过程中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 当弹性绳对游客的弹力等于游客的重力时,游客的速度最大 C . 游客下落到最低点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D . 从弹性绳刚被拉直到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游客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 12. 送餐服务是机器人应用的一个领域,只要设置好路线,将餐盒放在水平托盘上,它就能把餐盒送到指定位置。若配餐点和目标位置在同一直线通道上,机器人从静止开始启动,经40s恰好把餐盒送到目标位置,其运动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餐盒的总质量2.5kg,餐盒与水平托盘始终无相对滑动,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则(  )

    A . 机器人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0.2m/s2 B . 机器人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0.2m/s2 C . 机器人减速过程中托盘对餐盒摩擦力的大小为0.25N D . 配餐点和目标位置距离为30m
  • 13.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的甲、乙两物块用轻弹簧相连,放置在倾角为的粗糙斜面上,现将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甲物块上,使甲、乙两物块共同沿斜面匀加速向上运动。甲、乙两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物块运动的加速度为 B . 弹簧的弹力与F的关系为 C . 若摩擦因数增大,则弹簧的形变量增大 D . 若增大乙的质量 , 则弹簧的形变量增大
三、实验题
  • 14.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1)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木块质量M和槽码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
      A . M=500g,m分别为70g、100g、125g B . M=500g,m分别为20g、30g、40g、50g C . M=700g,m分别为70g、75g、100g、125g D . M=700g,m分别为20g、30g、40g、50g

      在其它操作都相同且正确的情况下,选用______组进行实验误差较小。

    2. (2)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 . 在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不能将槽码通过细绳拴在木块上 B . 实验时,要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木块 C . 平衡摩擦力的目的是使木块所受的合力等于所挂槽码通过细绳对木块施加的拉力 D . 保持槽码质量不变,只改变木块的质量,就可以得到加速度、力、质量三者的关系
    3. (3) 某小组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下图是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出A点对应的小车的速度为m/s,木块的加速度a=m/s2。(以上两空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 (4) 甲、乙两同学在用以上实验装置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时,在木块上不放重物,也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时得到了下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M ,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μ由图可知,(A.大于;B.小于;C.等于。以上两空选填A或B或C)。

四、解答题
  • 15. 在光滑的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如图所示。足球的质量为0.44kg,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α=37°,网兜的质量不计。求悬绳对足球的拉力T与墙壁对足球的支持力N。(取g=10m/s2 , sin37°=0.6,cos37°=0.8)

  • 16. 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θ=37º的斜道AB和水平滑道BC平滑连接(设物体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起点A距离水面的高度为H=7.0m,BC长度为d=2.0m,端点C距水面的高度为h=1.0m。运动员从滑道起点A无初速度自由下滑,运动员与AB、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sin37º=0.6,cos37º=0.8。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计算结果中可以含有根号)

    1. (1) 求运动员沿AB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
    2. (2) 求运动员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v;
    3. (3) 保持水平滑道左端点始终与C在同一竖直线上,调节滑道水平部分的高度和长度到图中位置时(此时斜道为 , 水平滑道为),运动员自A处无初速下滑后从滑道末端点处平抛到水面的水平位移最大,求此时水平滑道距水面的高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