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徐汇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3-02-06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1个质量为0.05千克的鸡蛋,其所受重力的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 G=m=0.05牛 B . G=mg=0.05×9.8=0.49牛 C . G=mg=0.05千克×9.8牛/千克=0.49牛 D . G=0.05千克×9.8牛/千克=0.49牛
  • 2. 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 教室的门宽度约为80厘米 B . 初二第一学期的物理书重力约为8牛 C . 初中生跑完1000米的时间约为100秒 D . 初中生平均质量约为100千克
  • 3. 在各种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的是(    )
    A . 绿光 B . 黄光 C . 紫光 D . 靛光
  • 4. 日常生活中,我们闭着眼睛也能“闻其声知其人”,其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声速
  • 5. 下列物体,正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升空的火箭 B . 凌空飞射的足球(    ) C . 随自动扶梯上升的乘客 D . 匀速的手表指针
  • 6. (2020八上·乌鲁木齐期末)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水中倒影 C . 雨后彩虹 D . 日食现象
  • 7.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力作用在坚硬物体的表面,不会产生作用效果 B . 鸡蛋碰石头,只有鸡蛋碎了,说明相互作用的力大小可以不相等 C .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D .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 8.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 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杯子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9.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使用了放大法 B . 伽利略用斜面和小球做实验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使用了科学推理法 C . 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使用了作图法 D .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使用了等效替代法
  • 10. 某人在车后用大小为10牛的水平力推车,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向右前进,突然发现车辆前方出现情况,他马上改用大小为20牛的水平拉力使车减速,在减速过程中,车受到路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
    A . 10 牛,水平向左 B . 20牛,水平向左 C . 10 牛,水平向右 D . 30牛,水平向左
  • 11. 同学做凸透镜成像时,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如果把物体放在物距小于10厘米处时,一定不能成实像 B . 如果把物体放在物距等于10厘米处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 . 如果把物体放在物距大于10厘米处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 . 如果改变物距,当像距等于20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 12. 甲、乙两物体同时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甲的s-t图象如图所示。运动一段时间后,甲乙间距10米。继续运动5秒,甲乙相遇。乙物体的速度(    )

    A . 一定是2米/秒 B . 一定是4米/秒 C . 可能是4米/秒 D . 可能是6米/秒
二、多选题
  • 13.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A . 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B . 折射角小于反射角 C . 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D . 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
三、填空题
  • 14. 发声体的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使用话筒讲话,可以提高声音的;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属于声波(选填:“超”或“次”);医生运用超声波可以击碎肾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
  • 15. 足球运动员争抢“头球”时,用力顶球,球向外飞出,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运动员的头部有疼痛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的,被顶出的足球在空中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在飞行过程中足球受力(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由于受到力,足球最终将落回地面。
  • 16. 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量,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则他的速度是米/秒,其物理意义是
  • 17. 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篮球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依据,用“悬挂法”可以确定物体重心的位置;夏天雨后会出现彩虹,这是现象,(均填写所学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名称)。
  • 18. 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三条光线,则是入射光线,折射角为度,界面的边是玻璃。(选填“上”或“下” 或“左”或“右”)。

  • 19. (2011·锦州)

    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透镜,所成的是(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 20. 水平地面上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运动,甲、乙的s-t图像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乙的速度为米/秒,经过10秒,甲与乙相距2.5米,乙与丙相距4米;再经过10秒,甲与丙之间相距

  • 21. 如图所示,一薄壁圆柱形容器内盛有2千克的水,现把一质量为3千克的金属块缓缓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最终,容器中水和金属的总质量5千克(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 22. 如图所示,此仪器的名称是,它是测量(选填“重力”、“力”或“质量”)的大小的仪器,它的量程为牛,指针所指的示数为牛。

四、综合题
  • 23. (2021·黄浦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万有引力定律是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牛顿的普适万有引力定律表述为:任意两个质点(将实际物体看作有质量但无体积与形状的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现有铜、铝制成的A、B两个实心小球,其质量关系为mA>mB , 分别将其按图(a)、(b)所示放置。

    1. (1) 图(a)中,A球对B球的吸引力B球对A球的吸引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
    2. (2) 图(b)中A球对B球的吸引力图(a)中A球对B球的吸引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
  • 24. 把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空中受到重力G和空气阻力f的作用,重力为10牛,空气阻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为重力的0.1倍,且保持不变。在上升过程中:
    1. (1) 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2. (2) 求所受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五、作图题
六、计算题
  • 28. 神舟十五号飞船的太空实验室处于“微重力”环境,此环境下,g为9.8×10-6牛/千克。一密封瓶内的水在地球上测得质量是0.5千克,求
    1. (1) 这瓶水在地球上所受重力G;
    2. (2) 在太空实验室中,这瓶水的质量m′和所受重力G ′。
  • 29. 有一物体在大小为11牛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以2米/秒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求:

    1. (1) 该物体在A、B间通过的路程s;
    2. (2) 当物体受到的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减小为8牛时,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
  • 30. 在一次爆破中,捆绑炸药的导火线长100cm,导火线燃烧速度是0.5cm/s;点火者在点燃引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则
    1. (1) 导火线全部燃烧需要多少秒;
    2. (2) 点火者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680m以外的安全隐蔽区;
    3. (3) 若能够安全跑到隐蔽区,到达隐蔽区时,导火线还有多少厘米没有燃烧;
    4. (4) 若能够安全跑到隐蔽区,到达隐蔽区后多长时间能听到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七、实验题
  • 31. 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要用替代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当实验进行至如图所示情景时,需继续移动蜡烛(选填“A”、“B”或“C”)的位置,直到其看上去好像被点燃,这种现象可以表明大小相等。

  • 32.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的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1. (1) 为了使实验条件与实验目的相符合,选择器材时,小卡片应(填“越轻越好”、“越重越好”);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2. (2) 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填“挤压”、 “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3. (3) 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进行如下操作:,然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4. (4) 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除了测量误差外,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还可以是
  • 33.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 (1) 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目的是
    2. (2) 同学们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又发现了远视眼镜镜片是凸透镜。他们发现左右两个镜片的度数不同,那么远视眼镜镜片的度数与其焦距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继续通过实验研究同一物体经度数不同的镜片所成的实像,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在上表中。

      镜片度数

      序号

      物距(厘米)

      像距(厘米)

      成像大小

      250度

      1

      60

      120

      放大

      2

      80

      80

      等大

      3

      100

      67

      缩小

      200度

      4

      80

      133

      放大

      5

      100

      100

      等大

      6

      150

      75

      缩小

      100度

      7

      等大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4或3与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像距和成像大小与镜片度数的关系是:物距相同时,

    3. (3) 小明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验序号2、5的数据,得出250度镜片的焦距是厘米、200度镜片的焦距是厘米;
    4. (4) 请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 34. 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纸锥竖直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他们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其中1号纸锥的锥角比2号纸锥的锥角大,如图(a)所示,进行竖直下落实验。

    1. (1) 在测量速度过程中,发现 (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可采用增加下落高度或换用锥角较(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
    2. (2) 他们又用闪光照相机记录不同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摄的照片如图(b)(c)所示。可以近似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3. (3) 分析图(b)(c),可得有关下落速度的结论为
    4. (4) 如果纸锥在到达地面前做匀速直线运动,设1号纸锥匀速下落时所受阻力为f1 , 2号纸锥匀速下落时所受阻力为f2 , 则f1f2(选填“ > ”“ < ”或“ =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