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2-02 浏览次数:8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 1.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文明属于(    )
    A . 海洋文明 B . 大河文明 C . 商业文明 D . 封建文明
  • 2. 古代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根据这个制度,掌握神权的是(    )
    A . 刹帝利 B . 吠舍 C . 婆罗门 D . 首陀罗
  • 3. 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这里的“精神”是指(   )

    A . 雅典民主政治 B . 等级制度 C . 《汉谟拉比法典》 D . 罗马教廷
  • 4. 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君主,主持日常政务的官职是(    )
    A . 元老 B . 元帅 C . 执政官 D . 元首
  • 5. 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四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拜占庭帝国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阿拉伯帝国    ④罗马帝国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②③①④
  • 6. (2020·南县) “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大学的兴起 B .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 . 庄园的出现 D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7. (2020九上·江门期末) 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

    A . 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 . 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 . 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 . 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 8. (2019·长沙模拟)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 .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B . 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 . 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D . 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 9. 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 . 上古亚非文明 B . 上古欧洲文明 C . 欧洲封建国家 D . 亚洲封建国家
  • 10. “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一重大的“作用”是(    )
    A . 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 B . 推动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 日本确立了幕府统治 D . 日本从此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 11. 工业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把这一系列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的主线是(    )
    A . 资产阶级革命 B . 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C . 世界走向战争 D . 和平与发展
  • 12. 明治维新时的政治家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
    A . 鼓励人民富裕起来 B . 工业兴国 C . 学习西方 D . 对外掠夺
  • 13. 某战地记者从一战前线发回的战报中,符合史实的是(    )
    A . 法国在凡尔登战役中惨败 B . 美国一直没参加战斗 C . 德国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D . 看见飞机参加了战斗
  • 14.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属于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不同点的是(    )
    A . 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 .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 .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 . 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 15. “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各怀心事把脏分,达成协议矛盾深。”对这几句歌谣反映的国际会议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打击日本独占中国计划 B . 德国承担战争责任 C . 英法美成为会议的主宰 D . 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 16. (2016九上·扬州期末)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

    A .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 . 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C . 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17. (2019·常德) 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作下图第六单元标题的是(   )


    A . 步入近代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C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 . 战后初期的世界
  • 18. (2018·宜宾) “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 . 煤炭资源缺乏 B . 劳动力较丰富 C . 海外市场广阔 D . 追逐更大利润
  • 19. (2019九下·禹州模拟) 《英国通史》中写道,过去以天为价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高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工业革命(   )
    A . 提高了生产效率 B . 改变了生活习惯” C . 拉大了贫富差距 D . 改善了生活质量
  • 20. (2019·广东) 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
    A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 《共产党宣言》 C . 《物种起源》 D . 《战争与和平》
  • 21. 初三的同学们在学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容后,整理的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
    A . 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B . 同盟:不同性质的国家联合协同作战 C . 转折:欧洲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 . 结束: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国投降
  • 22.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   )
    A . 美苏冷战开始 B . 两极格局形成 C . 美苏争霸开始 D . 第三世界崛起
  • 23. (2017·淮安) 下列哪一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作用(  )

    A . 削弱了政府的权力 B . 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C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 . 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24. (2018·黄石) 15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入非洲,逐步建立起了在非洲的殖民体系、这一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
    A . 埃及的独立 B . 纳米比亚的独立 C . 南非的独立 D . “非洲独立年”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36分)
  • 25. 欧洲给世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繁荣的奴隶制经济、典型的民主政治和辉煌的文化艺术。雅典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开启了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

    材料二: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材料三: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材料一中雅典开启了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欧洲产生了哪些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原因。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下图为漫画《它究竟能跑多快?》。图中央戴礼帽的神父面带嘲弄问另外两个人:“你们能告诉我,那个吐白烟的机器,所谓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靠什么行走的吗?”两人答道:“我们也不知道,里头也许藏著一匹马。”

    材料三:在这次战争中,开始使用化学武器(毒气),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以及飞机、坦克、舰艇的导航等。由于上述军事技术的发展,就在原有各兵种之外,又诞生了装甲兵、空军、化学兵和通信兵等新兵种,从而使这次战争较之以往战争的规模更大、破坏力更强。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 (1) 材料一中A字母代表哪位航海家开辟的航线?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2. (2) 材料二中“吐白烟的机器”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这次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 27.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国外改革的历史,推进中国的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九年级(2)班组织了一次有关改革问题的探究。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同学们通过一定的途径收集到了以下资料: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1) 为了办主题班会,假若你是该班的同学,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至少回答两种以上途径)
    2. (2) 图(一)的改革家进行了一次改革,与其同一时期的日本、中国也进行了同样性质的改革,写出这些改革的名称?
    3. (3) 图(二)的改革家最先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使该国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请问他的探索指的是什么?
    4. (4) 图(三)的改革家实施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 (5) 图(四)在他的指引下中国改革开放39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39年的起点开始于什么时间与哪一事件?
    6. (6) 学习历史最终目的是获得感悟,启迪今天。从这次探究“改革之路”的班会活动中,你获得了哪些启迪?
  • 2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图表

    1. (1) 观察材料一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785年和1845年煤和钢铁年消费量变化的原因。在此期间,英国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工具,写出这种新型交通运输工具的名称及发明者。
    2. (2) 根据材料二图片,分析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问题。
    3. (3) 综上所述,你得了哪些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